付 敏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湖南 長沙410205)
代詞可分為指示代詞和人稱代詞。日語教學(xué)中,指示代詞相比人稱代詞更受重視。而日語的人稱代詞絕不像英語的“I,You”和漢語的“我,你”一樣明確地指代事物那么簡單。三輪正提到:“日語中,說話者與聽話者存在著上下、強弱、親疏、內(nèi)外等相對關(guān)系,根據(jù)這些關(guān)系所選的人稱代詞也有明顯區(qū)別。”[1]因此交流時,說話者指自己或?qū)Ψ蕉x用什么樣的人稱代詞是極其困難,卻又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人稱代詞使用得不當,則免不了會引起誤會。這一點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xué)習者而言,由于日常會話中頻繁地使用到“我、你”,受母語的干涉,即使對自己的上司或長輩也毫不猶豫地連用「私、あなた」的人不在少數(shù)。例如「*先生、あなたも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這句話就可以看作是受了母語“老師,您也去嗎?”的影響,但被認為是不恰當?shù)娜照Z句子?,F(xiàn)代漢語中,在稱呼“老師”后,用“你,您”是很常見的,而且含有第二人稱代詞的表達方式會顯得更有禮貌。與之相對的是,日語對尊者或長輩不用第二人稱代詞。
由此可見,漢語和日語在人稱代詞的用法上有很大差異。本文將試圖探究兩者的差異及其分析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
關(guān)于漢日人稱代詞的用法,石棉敏雄和高田證闡述道:“日語表達不一定要有人稱代詞,而現(xiàn)代漢語人稱代詞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它雖不像英語那樣時常明確主語代詞,但比起日語其使用率高得多。”[2]值得關(guān)注的是大河內(nèi)康憲有關(guān)漢語與日語口語詞匯使用率的調(diào)查研究,其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口語中,漢語人稱代詞‘我、你’的使用率分別排在詞匯中的第2、3位。而日語的「私」僅排在第15位”[3]。
在參考大河內(nèi)康憲的漢日詞匯使用率研究報告的基礎(chǔ)上,本文也針對人稱代詞做了類似的調(diào)查。由于人稱代詞常出現(xiàn)在口語中,因此選取了面向日本人的漢語學(xué)習月刊《中國語ジャーナル》作為研究資料,從中選取2000年12月到2002年3月刊登的《哈哈闖世界》廣播劇中的臺詞作為口語資料。通過這部廣播劇,統(tǒng)計漢日人稱代詞的使用率及分析使用率之差產(chǎn)生的原因,由此明確兩種語言人稱代詞在各自語言中所占的比重及使用方法上的異同。表1、圖2分別顯示的是《哈哈闖世界》原文和譯文中,人稱代詞的使用狀況及使用率的分析結(jié)果。
表1 人稱代詞的使用狀況
圖2 人稱代詞的使用率
從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日語人稱代詞種類雖多,但使用率低,與此相對,漢語人稱代詞種類少,使用率卻很高。特別是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之差十分明顯。由于漢語和日語第三人稱使用率均低,本文僅對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進行研究。
敬語在日語句中具有暗示人稱的作用,對長輩或尊者原則上不使用第二人稱代詞。三輪正認為:“在日語會話中,說話者和聽話者的上下級關(guān)系會影響人稱代詞的使用,不管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二人稱都不可能脫離上下,尊卑關(guān)系而存在。與這些代詞相比,敬語的表達更關(guān)鍵。”[4]于此相對,漢語的人稱代詞常用于會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與日語不同的是,不受社會地位,性別,年齡的影響,無論是地位高的,還是地位低的,同樣能使用“你”“我”人稱代詞。另外,以北京話為主的北方方言對長輩或尊者通常使用第二人稱的敬語“您”。如:(1)是對長輩;(2)是對上司使用第二人稱代詞的例子。
場景一:哈哈的自行車被盜,哈哈見媽媽著急的樣子,寬慰媽媽。
a哈哈:別說了,媽。丟了就丟了吧!今天是你生日,咱不說那些晦氣話了,我自認倒霉就得了。
b哈哈:もういいよ、母さん。なくなったものは仕方ないじゃないか。今日は母さんの誕生日だから、ついてない話はもうやめよう。自分は運が悪いと思えばそれでいいんだ。[5]場景二:哈哈受同事饅頭所托跟上司呂主任說好話,好讓其能重返公司。
a哈哈:見了您就不敢說話。這一千塊錢是他們小倆口子的一點兒心意,您就收下吧!
b哈哈:主任にお會いしたら話を切り出せな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この1,000元は彼ら夫婦(饅頭夫婦)のささやかな気持ちです。お受け取りください![6]
場景一原文a中的“你生日”的“你”作修飾語用,其譯文b不譯為「あなたの誕生日」(你的生日),而譯為「母さんの誕生日」(媽媽的生日)。這是因為日語表達中,比起「あなた」(你)直接用「母さん」(媽媽)作修飾語更為恰當。
場景二a中兩處用了“您”,譯文b都沒有對應(yīng)的翻譯,第一個“您”譯成了官銜「主任」,而第二個“您”則被省略了。日語會話中,下屬對上司一般不使用第二人稱代詞,而是以官銜稱呼。
日語「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等這類動詞具有很強的方向性,「あげる」是說話者向聽話者的授受,「くれる、もらう」則與之相反。本節(jié)對「くださる、さし上げる、いただく」等與敬語相關(guān)聯(lián)的授受表現(xiàn)不做論述?!副摔弦粌预伪兢颏欷俊?他給了我一本書),雖然句中沒有明示“我”,而得到書的不可能是別人,只能是我。漢語的授受動詞“給”,一般需要明示施動方和受動方。如“我給你”“你給我”“他給你”“他給我”?!副摔弦粌预伪兢颏欷俊谷绻弊g“他給了一本書”。漢語的受動者就不一定是“我”了。以下例子可驗證。場景三:哈哈與學(xué)生時代愛慕的同學(xué)花娟聊著情書的事。
a花娟:怎么?那時候你給我寫條兒僅僅是湊熱鬧啊?
b花娟:どういうこと?あのとき手紙を書いてくれたのは、みんなと一緒になって騒いだだけなの?[7]
場景四:哈哈打算給街上偶遇的一個女人錢,卻被拒絕了。
a哈哈:我說,你這個人也太死性了,那就算我借給你的還不行嗎?
b哈哈:君っていう人は本當に頑固だなぁ。貸してあげるっていうことにしてもだめなのかい?[8]
場景三a的人稱代詞“你、我”在譯文b的句子中沒有體現(xiàn)。由于「くれる」僅限“給我或我方人員”的意思,因此即使沒有明確指出“我”,也能判斷授受方向。若漢語將“我”省略:“怎么?那時候你給寫條兒僅僅是湊熱鬧啊?”受動者就不一定是“我”,也可能是第三者的“她”。日語句中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場景四b「貸してあげる」是說話者向聽話者的授受。日語句中均未明示施動方和受動方,但依然能判斷出授受方向。漢語“我借給你”的“我、你”卻不能省略。
日語不能說「彼女は悲しい」(她很悲傷),要說成「彼女は悲しそうだ」(她看似悲傷)或是形容詞動詞化「彼女は悲しがっている」(她正悲傷著)?!副筏ぁⅳΔ欷筏?、ほしい、痛い、癢い」等抒發(fā)情感,表達感覺的形容詞具有人稱的特性,當說話者言及自身的情感或感受時,可直接用「悲しい」,但若是第二、三人稱,并且是現(xiàn)在時,那么這種用法就顯得十分滑稽。就這種現(xiàn)象,柳父章解釋道:“從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的「あつい」(感覺熱)的表達方式來說,說話者以外的人感覺熱不熱是說話者無法得知的。即使能夠從那個人的動作,狀態(tài),表現(xiàn)等推測出來,但也不能親身體驗。于是,第二,三人稱說話時,謂語「あつい」將其感覺經(jīng)驗直接表現(xiàn)出來就顯得十分可笑?!保?]
場景五:哈哈同戀人的對話。
a哈哈:好。哎,小莉,我把你的照片兒給我媽看了,老太太可高興(形容詞)了,直項原則夸你呢。
b哈哈:どうも、…そうだ、小莉、君の寫真を母さんに見せたんだ。すごく喜んでいた(動詞)よ。君のことをすごく褒めていた。[10]
場景五a的“高興”是抒發(fā)情感,表達感覺的形容詞,其主語是第三人稱“老太太”。日語譯成「喜ぶ」的動詞。雖然與漢語“高興”相對應(yīng)的日語形容詞為「うれしい」,卻不能譯成「うれしい」。這是因為日語抒發(fā)第三人稱情感的形容詞不能直接作謂語,而漢語則不然。日語抒發(fā)情感,表達感覺的形容詞僅限于第一人稱使用。與此相對,漢語的形容詞沒有人稱特定性,往往需要人稱來明確主語。
「思う、分かる、信じる、考える」等感官動詞,具有人稱暗示性?!杆激Α沟臅r態(tài)有:現(xiàn)在時「彼は正しいと思う」;過去時「彼は正しいと思った」;進行時「彼は正しいと思っている」?,F(xiàn)在時和過去時的主語只能是“我”,進行時除了“我”以外也可能是其他人稱。
場景六:哈哈婉言謝絕柳絮的手絹。
a哈哈:我是覺得我這手挺臟的,弄臟了你的那個白手絹兒。
b哈哈:手が汚れているから、君の白いハンカチを汚してしまうと思ったんだ[8]場景七:柳絮受到哈哈關(guān)照,并向其表達了感謝之意。
a柳絮:(感動地)你,大哥,你這個人可真好!我不知道怎么報答你?
b柳絮:(心を打たれて)お兄さん、あなたって本當にいい人ね!どうやってお返しすればいいのか分からないわ。[8]
場景六a、場景七a中的[我],漢語分別用作感官動詞「覺得」、「知道」的主語,日語卻沒有譯出「私」。由于過去時「思った」和現(xiàn)在時「分かる」的主語僅限于第一人稱,即使沒有提及主語[私],也能判斷出動作主體是說話者。那么漢語里的“覺得”、“知道”等感官動詞是否與日語存在共性。
①a 他覺得你應(yīng)該去。
b*彼は君が行くべきだと思う。
②a他不知道你的想法。
b*彼は君の考えが分からない。
例①a、②a中第三人稱“他”做主語,動詞“覺得”、“知道”作謂語,在漢語中是成立的。而日語①b、②b則表達不正確。漢語中表示知覺、感覺的動詞除第一人稱做主語外,第二、三人稱也可以作為這類動詞的主語使用。因此不像日語那樣具有人稱限制性。
綜上可見日語的人稱代詞種類雖多,但使用率卻很低。漢語則與此相反。特別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代詞的使用上,兩者的差距甚大。漢語與日語人稱代詞使用率之差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析為與敬語表現(xiàn)、授受表現(xiàn)、感官形容詞、感官動詞等有關(guān)。
[1][日本]三輪正.人稱詞と敬語-言語倫理學(xué)的考察[M].京都:人文書院,2000:19.
[2][日本]石綿敏雄,高田誠.対照言語學(xué)[M].東京:おうふう,1990:26.
[3][日本]大河內(nèi)康憲.講座日本語と日本語教育7[M].東京:明治書院,1990:76-80.
[4][日本]三輪正.一人稱二人稱と対話[M].京都:人文書院,2005:45.
[5]アルク.哈哈闖世界[J].中國語ジャーナル,2001(3):86-88.
[6]アルク.哈哈闖世界[J].中國語ジャーナル,2002(1):85-87.
[7]アルク.哈哈闖世界[J].中國語ジャーナル,2001(2):90-92.
[8]アルク.哈哈闖世界[J].中國語ジャーナル,2000(12):88-90.
[9][日本]柳父章.比較日本語論[M].東京:日本翻訳家養(yǎng)成センター,1983:51.
[10]アルク.哈哈闖世界[J].中國語ジャーナル,2002(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