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育浩 ZHONG Yu-hao
(京西國際學校,北京 100103)
(Western Academy of Beijing,Beijing 100103,China)
兩千年前,中國的哲人孔子曾經在《論語》中告誡天下的子女:“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鬃拥囊馑己苊靼?,如果父母老了,沒人照應,子女就不應當遠游,而即便是不得以要遠游,也必須給父母找一個安頓的方法。對于當今社會,孔子的話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畢竟,在當今社會,年輕人出門求學打工,為家庭謀求更好的生計和發(fā)展,這已經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而現代國家不斷發(fā)展的福利體系,也可以代替子女給老年人養(yǎng)老提供保障。
然而在筆者看來,孔子所告誡的子女“遠游”問題依然值得重視。首先,家庭中的青壯年遠離家庭所造成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非常嚴重,對于安頓這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我們國家的財力還無法完全覆蓋。以60歲以上老年人為例,我們國家當前的老齡化水平已經超過15%,到2050年,老齡人口將達到4.3億,占總人口超過30%。也就是說,那時每3個中國人中就將有1個老人。如果以單純的福利模式來進行養(yǎng)老,那么國家將承擔的巨額的財政壓力。
其次,青壯年人口遠離家庭就業(yè),還會使得家庭的幸福感降低。對此,筆者自身有著深切的體會。筆者在一所國際學校組織了一個以關注老年人為宗旨的社團,并定期去養(yǎng)老院關愛老人。在這種活動中,我們所有的社團成員都感受到,其實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和交流,而并不是物質上的幫助。對于他們來說,和年輕人的交流、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對于留守兒童,這自然更不必說,每年春運期間,我們都可以在新聞圖片上和電視上看到他們和父母親離別時的畫面,無奈、不舍和心酸,孩子們臉上的淚水足以說明一切。事實上,對于成年
父母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他們在外面遭受了挫折,當他們面對種種困難,孤身一人面對這些問題,該是多么艱難。而如果他們并未遠離家庭,那么家里老人的開導和寬慰,孩子臉上的笑容,多少都應該能夠抹去他們心上的創(chuàng)傷。家庭本應是心靈的港灣,為每一個成員提供慰藉和扶持,但對于許許多多天各一方的家庭成員來說,家庭卻成了一個遙遠的鄉(xiāng)愁。
八十年前,中國著名的愛國社會活動家梁漱溟先生曾經發(fā)起了鄉(xiāng)村重建運動,梁漱溟先生希望能夠通過重建鄉(xiāng)村這樣一個共同體來組織支離破碎的國家。今天,幸運的是,我們國家已經徹底告別了一盤散沙式,成為了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但是,在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的層面,我們卻面臨著比梁先生那個時代所謂遇到的棘手問題:家庭成員往往各地分居,家庭和家庭價值觀缺乏有利的時空支持。在當今的中國,我們面臨著一個新的“家庭重建”或家庭守護的難題。
在筆者看來,解決家庭重建的難題,首先要做的就是應當為家庭提供時間和空間上的支持,把就近就業(yè)政策作為未來中國城鎮(zhèn)化的方向。近年來,中央一再強調,中國的城鎮(zhèn)化應當以人為核心。筆者認為,就近就業(yè),促進青壯年勞動力在家庭附近或不太遠的地區(qū)就業(yè),這就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zhèn)化的具體表現。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工作地點和家庭住址的車程在一個小時以內,那么工作者將可以實現每晚回家休息;而如果工作地點和家庭住址的車程在兩三個小時以內,那么工作者也至少可以實現每個星期或每個月回家探望一次。
如果就近就業(yè)的政策得以真正實現,這將首先分擔上文提到的財政負擔問題。如同上文所提到的,純粹福利模式的社會養(yǎng)老會需要大量的財政支出。但事實上,老人和小孩并不是完全被動和消極的關愛對象,如果家里的青壯年人離家庭不遠,而他們的身體條件又還允許,那么他們完全可以相互扶持,照顧自身。老年人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親可以通過晚上或周末陪伴孩子學習,帶老人看病。一旦實現近就業(yè),這些需要統(tǒng)統(tǒng)“外包”給社會的活動都可能在家庭內部進行解決。而且,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家庭的相互扶持對于家庭成員來說與其說是一種負擔,不如說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幸福感的提升。一旦家庭成員的時間和空間被拉近,家庭就將再次成為一個時刻為每個成員提供幫助的港灣,而不再是一個一年等一回的鄉(xiāng)愁。
最后,筆者想要指出,實現就近就業(yè),重建家庭,這對于解決社會問題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對于當前社會中的“黃賭毒”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遠離家庭的人缺乏家庭的關愛和約束。當一個人長期獨居,他走進色情場所的可能性就會變大,當看到他人通過賭博而獲得飛來橫財,他就可能效仿,而當他遭受重大打擊,他就甚至可能以毒品來解脫。而如果就近就業(yè)得以落實,這些社會問題雖然不可能完全解決,但也至少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當一個人聽到長輩的諄諄教導,當他看到孩子稚嫩的臉龐,他的心必定會因此而柔軟幾分,更可能在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上望而卻步。
[1]吳紅宇,何亦名.選擇就近就業(yè)的農村勞動者個體特征研究——基于1637份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3(01).
[2]杜浩,甄峰.中等城市就業(yè)與居住空間組織特征及拓展模式——以廣東省清遠市為例[J].規(guī)劃師,2011(05).
[3]于水,姜凱帆,孫永福,“空心化”背景下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意愿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