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亮
摘 要:本文圍繞如何將中職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語言進行藝術化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對課堂教學實例的分析,認為其可在準備性、臨場性、個性化等方面來進行藝術化,以此促進課堂的教與學,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校 數(shù)學 教學 語言 藝術化
有人說,它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而對于側重于理性教學的數(shù)學教師而言,尤其是中職校里的數(shù)學教師,或許更需要將其教學語言藝術化。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使其語言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種興奮劑,讓教室里比較沉悶或枯燥的學習氣氛活躍起來。也或許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使其語言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潤滑劑,讓師生比較緊張甚至是對立的關系得到緩解而變得協(xié)調。更或許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使其語言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催化劑,催促學生的心智更好、更快速、更有效地發(fā)展與成長,讓學生的惰性得以抑制,天性得以更好地發(fā)揮。而筆者近幾年來就特別注重數(shù)學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化,具體地說,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準備性語言
這里的準備性語言是指教師備課時所準備的語言和非備課中所準備的語言,其中,非備課性準備語言指的是,如課外與某學生或與某課任教師或與班主任等的交流而形成的有準備性的語言。既然是有準備性的語言,教師就完全有可能對其進行雕琢、潤飾和豐富,以一種藝術化的方式呈現(xiàn)于課堂教學中。比如 “集合”這一概念,就一定要辯證地理解好其三個性質——確定性、無序性和互異性。對其“確定性”的理解,教師可事先準備這樣幾個問題。問題1:自定一個條件或標準,將本班學生劃分為不同組成部分(為便于引導,教師可舉“性別”為例來對其進行劃分)。問題2:同學們看看黑板上的兩部分答案,有沒有人能發(fā)現(xiàn)教師這樣板書的意圖(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地將其答案分為兩部分寫在黑板上,即可以確定劃分和不能確定劃分的)。問題3:對于不確定的部分有沒有辦法讓其變?yōu)榇_定。問題4:其實,我們在座的每位學生都是優(yōu)等生、高材生或說是國之棟梁,為什么?問題5:有沒有人可以再試舉一些類似的生活實例?問題6:根據(jù)上述陳述,有沒有人可以來簡單陳述定性與定量之間的關系。另外,對于無序性和互異性的理解同樣用問題來帶動學生思考。其實,這幾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卻體現(xiàn)了“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和 “多向互動、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理念。此外,關于“問題6”看似超出了課本之意,但是我們只要明白這兩點你就不會再發(fā)疑問,一點是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另一點是,用蘇霍姆林斯基在其《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則是“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
二、臨場性語言
這里所說的臨場性語言是指教師在一定課堂教學中臨時性發(fā)揮的語言,而臨場性語言處理的好與壞,完全取決于一個教師的睿智以及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這也是對一個數(shù)學教師的思維機智性的真正考驗。其實,我們每一個數(shù)學教師都希望真正能做到像《教會學生思維》《數(shù)學教育哲學》《數(shù)學思維論》等書中所共同闡述過的那樣:數(shù)學是培養(yǎng)人思維的最有效途徑。在此,筆者對教學中臨場性語言的處理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當前教室里的條件與環(huán)境的利用
一個有經驗的教師總能合適地利用教室里的一切條件與環(huán)境去調控教學氛圍,用自己的原創(chuàng)性語言讓教學更好地進行。比如有一次,筆者初去一個班級上課,進去時,教室里鬧成一團,根本無視教師的到來。面對此情此景,以往的經驗表明,即使教師可以用所謂的喊來叫停他們,但接下來的也只會是片刻的寧靜,爾后又會復燃。于是筆者就利用墻上寫著以一大字“靜”為主題的宣傳畫,對著幾個注意筆者的學生做了一個手勢,手指指向該畫,明白意思的學生馬上就會意地“噓—噓—噓”或是直接也用手示意身邊一些學生也看看墻上的宣傳畫,就在一瞬間,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這是教師在用“無聲勝有聲”的方式——自己的肢體語言讓學生意會你的睿智而誠服于你。其實,諸如此類事例很多,像班訓、宣傳欄、黑板報、學生的當場情況等條件都可利用,只要用得好或用得巧或用的時機對,都能對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2.對當前所講數(shù)學內容的利用
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總能在課堂上非常靈活地將其當時所講內容馬上映射到一些不可預見性的情況上。比如,筆者一次正在課堂上講正弦函數(shù)的周期,突然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在下面好像要睡覺,于是話鋒突然一轉,說道:“現(xiàn)在是不是有人正在做夢,夢見了什么呢?說不定夢見周公給他解開了正弦函數(shù)周期的意義?!碑攲W生們會意了這其中的意思之后,教室里突然一片笑聲。而這,讓本人想到了郭啟明等著的《教師語言藝術》一書中的一段話,“內容美要求教師的語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實而又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開朗的啟迪性”。
3.對自身語言綜合修養(yǎng)的利用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常規(guī)的課堂用語,還應該去注意和吸收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語言。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而語言則是一個教師內部思維、思想、情感等體現(xiàn)的外衣,但這件外衣的漂亮與否,肯定會直接對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比如,筆者某次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黑板沒擦干凈,而黑板上當時的痕跡稍微有點像水墨山水畫的樣子,于是隨口說道:“我們應該知道詩人王維吧,其實他還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水墨山水畫家,你們看看今天的黑板,像不像一幅大型的山水畫。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家都應該背過他的那一句非常有名的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你們知道我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嗎?——其實,我現(xiàn)在也非常想來一句詩,叫做‘勸君更盡一份力,走進教室板干凈……”。當把這句寫在黑板上時,看著學生們開心的樣子,本人心里面也覺得甜甜的,更重要的是,成就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個性化語言
這是一個教師自身語言特點的外在表現(xiàn),是其性格、氣質、能力特點以及對數(shù)學的理解等多項內在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與學生長久相處后而形成彼此間的默契語言。具體來說,我們可從三個方面對其進行設計,以達到豐富數(shù)學教學語言色彩性的目的:一是能彰顯教師氣質特點;二是能結合教師性格特點;三是能凸顯教師能力特點。當我們將這三個方面與一些教師相對照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我們身邊有許多數(shù)學老師在用其不同的教學語言闡述著同一個數(shù)學問題,都能起到一樣好的課堂教學結果,而這,是不管這個教師是屬于幽默型、激情型,還是溫文爾雅型或是其他型??傊?,這就是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個性化語言的藝術魅力。
總之,我們大家的愿望都一樣,就是都希望能做到像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講述的,“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啟明,趙林森主編.教師語言藝術[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劉鐵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鄭毓信.數(shù)學教育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6]任樟輝.數(shù)學思維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嘉興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