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宋代史學的發(fā)展,較前朝更為昌盛,一方面出現了史學體裁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在史料來源上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而始于魏晉的“筆記”在宋明以后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本文旨在將北宋時期生活在同時代的史學大家的《夢溪筆談》、《涑水記聞》兩篇筆記題材的史書以文獻學的角度加以比較剖析,更加有助于我們理解其史學價值與思想內涵。
關鍵詞:《涑水記聞》;《夢溪筆談》;文獻學成就比較
一、《夢溪筆談》與《涑水記聞》的文獻學不同
(一)治學思想淵源不同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父親早逝,父子之間關系疏遠,因此沈括在利用文獻時取百家之長,基于其幼年生活環(huán)境,百家雜學的治學淵源更多的承襲于其母和其舅許洞的衣缽。更兼時值北宋經濟文化不斷走向繁榮之際,宋代的學術界也陡然刮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潮流颶風,面對內憂外患的北宋現實,一大批學者已經轉向了將學術研究與現實相結合,追求“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成為史學界的主題。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歷北宋仁、英、神、哲四朝,受其家風的影響,擁有著濃厚的儒家學術傳統(tǒng),在文中許多地方都渲染了仁、義、禮、智、信儒家思想,尤其在細節(jié)上極其注重禮儀道德規(guī)范,宣揚儒家思想。
(二)內容不同
《涑水記聞》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一部語錄體筆記著作,南宋時期經過整理、編次和刻印現世,全本共16卷,496條,主要記述北宋906—1070年間的歷任皇帝、文武大臣、國家軍政以及宋代當時與周邊民族的史實,記載面異常寬廣,其中很多條目都被之后的其他文獻引用,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而《夢溪筆談》可以說是科學家沈括的文獻學代表作,對待文獻持極為謹慎的態(tài)度?!朵乘浡劇吩趦热萆希朵乘浡劇匪婕案嗟氖顷P于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見聞,尤其對于朝廷吏治、官僚腐敗等秘聞毫不吝嗇加以揭露和批判,詳細記載了北宋時期與周邊民族的關系,囊括的種類龐雜,無法確切將其分類,因此在之后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宋史·藝文志》中將其分別歸入了子部、史部。而《夢溪筆談》則分為《筆談》、《補筆談》、《續(xù)筆談》三個部分,包括天文、地理、軍事、醫(yī)藥衛(wèi)生、文學、音樂等各個方面,尤其濃墨重彩的向世人描述了有關石油和活字印刷術等科學介紹,充分顯示其在人文科技上的卓越能力,該書也成為歷來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重要史料,兩部著作雖涉及的領域側重各有不同,但都體現了作為筆記這一體裁的特色—內容繁峙、擴大了史學視野,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更加富有色彩的宋代社會。
除了在著述重點上有著不同之外,兩者在體例上具有極大的不同?!秹粝P談》與《涑水記聞》相比,在體例安排上更加合理有序,雖然全書的三分之二都在描述自然與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但分類合理明確,敘述清晰,反之《涑水記聞》是司馬光隨手記錄的雜記,日積月累而成,在這個方面較為薄弱,條目排序無列,但卻有其獨特之處,他在每條記事的前后會標注為某人所說,例:“右皆某某云或出于何處”,這在宋代筆記中是較為罕見的,體現了司馬光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三)治史思想的不同
盡管司馬光與沈括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是由于兩者所關注的重點不同,可以說在對待革新的態(tài)度上前者明顯是保守派,后者支持改革,因此其治學思想也出現了部分的不同,《涑水記聞》中,記載了關于“釋老之教”騙人錢財之事,在給皇帝的奏折中也揭示過“釋老之教”之類的本質,說“竊以釋老之教,無益于世,而聚匿游惰耗囊良民?!彼抉R光明確闡發(fā)了其反對災異、符瑞等迷信,但同時卻在另一方面鼓吹“天命”,不否定天意。前文提到司馬光的濃厚儒家學術思想也得到體現,批評張洎趨炎附勢,揭露了其丑惡嘴臉,給后人以警示。在記錄事件的方式上司馬光更多的采用的是自己的隨身見聞,事實有可能由于視角狹隘而出現偏差,相比而言沈括在《夢溪筆談》的撰寫過程中,有以下幾個特點:書本知識與實地考察緊密結合、親身實踐,非常注重第一手資料,對待一些科技知識會利用實驗觀察結果,而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沈括行文中表現出諷諫旨趣,意在希望當政者盡快改變內憂外患的局面,正因為這些品質才使其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科學家。
宋代疑古之風盛行,司馬光與沈括在其文中也同樣體現出鮮明的“求實”、“疑古”精神。司馬光在《涑水記聞》更加注重“求實”,如在文中可隨處可見“文定子及之云”、“出希文所作墓志,眾亦云”以表明每條記事的出處來源,表明其謹慎細微的著述風格,同時也為后人提供了方便之處;而沈括相對于司馬光的“求實”,側重的是“疑古”精神,并且多集中于醫(yī)藥文獻之類,尤其是對《本草》一書的糾誤,可見其對待經典也同樣具有極大的疑古精神。從以上的論述可知,司馬光與沈括在宋代學風的影響下,注重的是“求實”與“疑古”,反映了在連年不斷地戰(zhàn)爭情況下,學界對現實社會濃濃的擔憂,迫切希望從學術中探索救國良策的心理。
在糾它史之誤方面,主要是將司馬光《涑水記聞》中所記之事與其他文獻相對比,得以論證其他文獻之誤;而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出現了不為人所知的著作,如《女仙集》、《鹿奴詩》,雖然書中只要提到的寥寥數筆,卻向世人證明其存在,同時又在書中記載了一些書籍的刊刻流傳情況,我們可看出,司馬光與沈括都有著同樣的史學思想就是以事實為根據,不夸大編纂不真實的史實為基礎,因此才為后世的我們提供了辨別史實的可靠依據。
在文筆運用方面,由于《夢溪筆談》的內容大部分是集中在科學技術等方面,這方面的知識慣以抽象、晦澀、難懂而聞名,因此,沈括在行文過程中盡量將科學道理用簡單易懂、生動形象的描寫,如在記述關于石油的內容,將石油比作“脂水”,其形“頗似淳漆,燃如麻”、“黑光如漆”,所用語言較為淺顯易懂、精煉質樸,給人以清新之感。司馬光在《涑水記聞》的敘事風格側重簡單明了、敘事詳略得宜,在記述枯燥乏味的史實中使人物形象豐滿具體,其風格在《資治通鑒》中同樣運用靈活,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二、《夢溪筆談》與《涑水記聞》的史學價值
《夢溪筆談》分別從自然與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向世人展示了關于天文地理、建筑工程、醫(yī)藥科技、化學冶金、工程、建筑、藝術、語言、軍事、數學等眾多領域里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朵乘浡劇肥菑恼?、軍事、周邊關系等方面記錄北宋時期司馬光所見所聞,特別是關于北宋與遼、夏等周邊國家事件上具有極高的真實性,為我們了解宋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結語
因此,本文將《夢溪筆談》與《涑水記聞》進行比較一方面是由于二者同屬“筆記”類體裁,雖內容涉略不同,但有利于我們從各個方面了解研究真實的宋代社會,既有朝堂之上政治傾軋的風起云涌、又有市井之人的生活寫照,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得到了全面而詳細的映照;另一方面,司馬光和沈括可以說生活在同一時代背景之下,作為保守派與革新派的兩人,雖所記之事不盡相同,但仍能找到共通之處,《夢溪筆談》其中所閃耀出的史學價值在于沈括精于歷史史實的考訂與文物考古研究,對歷史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宋)司馬光:《司馬文正公傳家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2](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3]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