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康
摘 要:當今,受“打工”影響,農村學生厭學問題時刻困擾著學校和老師,尤其是農村中學,學生厭學現象較為普遍。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生; 厭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5-014-001
當今,受“打工”影響,農村學生厭學問題時刻困擾著學校和老師,尤其是農村中學,學生厭學現象較為普遍。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厭學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
一、農村初中生厭學原因分析
1.學生原因
(1)基礎差,興趣不濃。一部分學生在小學的學習中,基礎沒有打好,成績處于班級中下游,習慣于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瞧不起,完全沒有自信。但迫于家長的要求,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烊兆?,盼望著早點得到解脫。(2)習慣差,目的不明。農村初中生的學習目的性普遍不明確,不少學生讀書是為了應付家長,將來沒有打算,每天在家學習,只滿足于課堂,有時還要睡覺,拿起書本頭痛,坐在教室犯困,學習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3)毅力差,素質不高。有的學生,在小學就是“后進生”,平時紀律松散,對老師的教育已經產生很強的抗藥性。即使知道錯在哪里,也缺乏毅力克服。
2.家庭原因
(1)放任自流。有的家長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文化照樣賺了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有的認為自己有錢好辦事,現在孩子學得怎樣不重要,以后可以用錢為他們安排出路;有的認為家里的錢多得幾輩子都用不完,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長大就行,學習成績好不好無所謂。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導致學生缺乏責任心與自制力,自由散漫,不愿學習。(2)期望過高。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學習抓得特別緊,只管孩子的學習結果,不管學習過程,一聽說孩子分數不高,就生氣,或打罵。這種過分地嚴格,特別粗暴的手段對待孩子,非但達不到要求,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3)關愛缺少。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由祖輩們照顧。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就更無暇顧及。當孩子在學習、生活上出現問題時,達不到及時幫助和安慰。(4)嚴厲不足。由于外出務工,學生接受隔代教育,父母回家時間短,表現的特別疼愛,即使學習出現問題,一般也只會聽之任之,感覺對不起孩子,不去嚴厲地指責孩子。
3.學校原因
(1)應試教育影響。長期以來,學校教學活動主要圍繞著升學的指揮棒運轉,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學教育很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更難做到針對厭學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2)教學方法不當。往往只重視學習中上等生,卻忽視了厭學生。對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抱著很高的期望,而對學習困難、厭學的學生期望很低。有些教師往往只把厭學學生看作是被動的教育對象,而不是能動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必然使教學走進誤區(qū)。(3)人際關系不融洽。有的教師對學生只是粗暴的斥責、冷嘲熱諷,嚴重地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求知欲,導致師生關系極不和諧。
4.社會原因
不良的社會風氣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思想,會使學生無心學習,而一心想棄學賺錢。又如近年來一些內容不健康的影像、圖書等在社會上的傳播,使一些學生染上不良習氣。另外網絡游戲也如一個魔窟,使不少青少年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二、解決厭學的對策
1.更新教育理念,實施成功教育
根據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按照教學計劃和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開設相適應的課程,創(chuàng)新評估體系。教師要學會用“分層教學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2.實施有效教學,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讓學生悅納老師,讓老師成為可敬、可親、可信任的人,學生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誨。幫助學生獲得尋求知識的新奇感。既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又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和閱讀量,與學生一同讀書、評書,使學生讀有所值,讀有所樂,逐漸學會從知識中尋找到新奇的內容。促使學生的興趣向學習轉移。厭學學生并非沒有其感興趣的知識,只不過是興趣不在所學習學科知識上,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將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改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3.加強目的性教育,增強學習動機
教師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愛、自強、自主,盡可能減少不良社會環(huán)境的干擾,學好本領,成為社會有用人才。
4.加強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
當前學生多為順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雖然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一般,但還是對孩子寵愛有加,學生抗挫能力低,教師要時常注意對他們進行對挫折的認識與抵抗的教育。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輔導,使學生學會解脫心理障礙,保持良好心態(tài)學習。
5.積極創(chuàng)設發(fā)揮特長的舞臺
“厭學生”長期得不到表現自己的機會,以為自己是一只永遠飛不上天的“丑小鴨”而自暴自棄。教師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設表現長處、發(fā)揮特長的舞臺?!肮适聲?、“演唱會”、“朗誦會”、“文體競賽”、“小發(fā)明”等第二課堂,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轉變家長教育思想
針對家長認識態(tài)度,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訂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告訴家長即使大人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同孩子相處,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宣傳一味溺愛、打罵、體罰、放縱等方式的危害性,指導家長與學校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7.發(fā)揮聯動作用,創(chuàng)建健康環(huán)境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教育體制改革、就業(yè)體制改革,給學生制造實現人生理想的有利條件,同時,要堅決取締鄉(xiāng)村黑網吧。
總之,厭學的原因是復雜的,厭學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厭學的學生并不是無可救藥的。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找準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助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