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兵
文言文承載著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一直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特別是近年來,高考、中考對學生文言知識和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考查特別重視,使得文言文的高效教學問題顯得更為突出。然而,與現(xiàn)代文教學相比,文言文教學由于社會生活的變遷,造成內(nèi)容的差距、認識的困難、語言的演變、文字的差異、理解的障礙。因此,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大,有的甚至有畏難情緒。文言文教學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那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呢?
一、巧導入,激發(fā)興趣
文言文的字詞句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也較大。學生較難讀懂,認為“文言文深不可測,枯燥無味,難以學好”,這是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探索求知和獲得能力的一種欲望。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導入新課的藝術(shù)是非常關(guān)鍵的。教師上新課前若能通過精心設(shè)計,運用巧妙的導入手段,創(chuàng)設(shè)出與新課相適應的情景和氛圍,就能激起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學習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新知識上來。例如,首先引用名句,激發(fā)熱情。在學習《沁園春·雪》時,筆者采用此法,效果頗佳。“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岑參筆下的雪;“霧松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是張岱筆下的雪;“未若柳絮因風起”是謝道韞筆下的雪。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為我們描繪的雪景,一同走進這位偉人的心田。其次用故事導入,感染學生。在《雨霖鈴》一詞的學習中,介紹該詞牌時講了一個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中,迫于當時形勢,不得已在馬嵬坡縊死楊玉環(huán)。在繼續(xù)南下途中,于棧道上遙聞馬鈴的叮當聲,心情更加悲傷,于是命張狐作《雨霖鈴》這支曲子,來寄托自己的遺恨之情。后來,人們使用這個詞牌來表達別愁離緒。一下子,學生就進入一種感傷的情境之中。再次用音樂導入,形成愉悅的心理感受。用《春江花月夜》來體會人類音樂之美妙,表達情感之需要,來導出課題《赤壁賦》。
二、用生動的故事貫穿課文的始末
絕大多數(shù)文言文都是若干個故事組成的,學生對枯燥的文言不感興趣,但他們對名人、歷史故事還是很感興趣的。例如講《鴻門宴》,先從劉邦的一些軼事講起,然后再講一些項羽征戰(zhàn)沙場的故事(當然這些故事是要選取那些跟課文有聯(lián)系的、能跟課文中體現(xiàn)的人物性格特點緊密相關(guān)的)。把課文中的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在學生的印象中樹立起來,讓學生對人物感興趣進而渴望知道發(fā)生在他們之間的具體故事。在學生都提起了興趣的時候,故事可不能一口氣講完,要懂得吊學生的胃口,講到課文的故事開始之前就停住。要吸引學生跟著興趣想知道后事如何,就要一起來了解課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分析課文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刻板地老套地逐字逐句解釋和翻譯,把課文中的句子用抑揚頓挫的調(diào)子念出來,再試著用生動的、行神兼具的語言來講述。把故事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講述完了,學生還意猶未盡,要及時地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簡潔明了、表意深刻的優(yōu)勢。
三、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誦讀就是要學生放聲朗讀,讀得正確、流暢,抑揚頓挫中將語言形象化,將情感美化、深化。讓學生沉浸其中,讀出文章的味道來,并有所“得”?!芭f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是吟誦的精妙呈現(xiàn)。例如:劉禹錫的《陋室銘》讓學生反復地集體朗讀,死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走進劉禹錫內(nèi)心世界,學生興致勃勃地朗讀,品嘗著語感,主動甚至是忘我地傾向教學過程,這種學習活動也是美的享受。
四、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生活與學生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語言要求簡潔,這必然要用到文言文。中學生寫明信片,常常用“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慰朋友;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激勵同學珍惜時間。當別人鉆到錢眼里時,有人會說:“唯利是圖!”以倒裝句式強調(diào)“利”,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引用文言名句,不僅典雅、凝練,而且文化底蘊深厚,講講這些實例,學生必定會增強學文言文的興趣。
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生活與學生心理,闡述古人思想精華,使文言文貼近中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五、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文言文學習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借助朗讀、表情、動作等外在摹擬,使文言文的情境具體化、文言文的意境形象化,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從而深刻地領(lǐng)會、消化文言文。例如,學習《短歌行》時,我們可以播放電視《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劇情,在直觀形象的劇情中,讓學生感受曹操的英雄氣概;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讓學生體味曹操惜才愛才之情和一統(tǒng)天下的壯志雄心。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會學生學會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學生文言文學習水平的提高僅靠一學期課文中幾篇文言文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jié)合課文學習逐步擴展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教師必須做到三個“堅持”,把語文課上好上活:要堅持“古為今用”,避免脫離現(xiàn)實;要堅持循序漸進,避免“拔苗助長”;要堅持追根溯源,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知識水準。重視新舊知識、課內(nèi)外知識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識,讓學生在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課堂上變得樂學、善學、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