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清
記得入職頭半年,我經(jīng)歷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感覺孩子“跟魔鬼一樣”
新教師臉上雖然沒有寫著“新教師”這三個字,可班里的孩子都很敏感,好像都知道我是新來的,我來幼兒園的時間還沒他們長。所以,我要求他們做什么,他們的反應(yīng)是“我為什么要聽你的”。于是他們就會時不時地給我“找點事”,比如,午睡的時候,有的孩子會故意一次次地上廁所,或者時不時地找我聊天,更有甚者直接“挑釁”——站在床上唱歌,不但自己不睡覺,還導(dǎo)致全班孩子都不睡。這時,無助的我真的覺得他跟魔鬼一樣可怕。
這是很多新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孩子們雖然很喜歡你卻不聽你的話。其實,孩子對新教師有好奇心,他想引起你的關(guān)注,想試探你的反應(yīng),所以他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來。這時我們千萬不要焦急,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既不要在孩子面前驚慌失措,也不要以“權(quán)威”征服孩子。我們要做的就是有足夠的耐心去讀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分析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然后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學(xué)習(xí)運用有效的方法去應(yīng)對。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遇到了那個午睡時帶頭唱歌的“小魔頭”軒軒。第一天我真的拿他沒辦法,只能耐心地等他唱夠了、累了,他才慢慢安靜下來??晌也]有氣餒,下午我向其他教師了解軒軒的個性,他們告訴我軒軒是個機靈、膽大的孩子,是孩子中的“領(lǐng)袖”人物,經(jīng)常會帶頭“惹點事”,但遇到感興趣的事物,他就會安靜下來。于是,第二天上午我就一直悄悄地觀察他。午睡時,還沒等軒軒開始唱歌,我就先發(fā)制人:“如果你們乖乖睡覺,我就給你們講個故事?!比缓笪夷贸鲆槐緯匾饬两o軒軒看,軒軒一看就第一個躺下來了。其實今天早上在圖書角我就發(fā)現(xiàn)軒軒很想看這本書,但是沒輪上。果然,在我輕柔的故事聲中軒軒安靜地睡著了。其實,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心思很簡單,只要我們用心、耐心地去了解他們、親近他們,采用適合孩子特點的方法,他們就會按教師的要求做了。
第一次遇到“問題”家長
很多教師在剛剛參加工作時最不愿意面對的事就是和家長交流,總是不知道該和家長說什么,怎么說,遇到一些“事兒多”的家長就更不知道怎么辦了。還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第一次遇到的“問題”家長是豆豆的爸爸媽媽。豆豆4歲時從別的幼兒園轉(zhuǎn)到我們班,入園第一天豆豆的爸爸媽媽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用很強硬的態(tài)度責問我們:“我家豆豆從來不喝牛奶,為什么幼兒園的早餐飲料只提供一種牛奶不提供別的?”見家長態(tài)度如此強硬,當時我也有點生氣,幼兒園辦園50多年了,從來早餐飲料就只提供牛奶,憑什么要特殊照顧豆豆?過了沒多久豆豆的爸爸媽媽又提出豆豆不喜歡吃青菜,以后老師少給她吃青菜。面對家長的這些要求,我們真的有些為難。但我們可以試著從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改進工作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剛剛?cè)雸@,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幼兒園、對教師都還不熟悉、不了解,家長的“找事”是出于對孩子的愛。幼兒園教師的職責是對每個孩子負責,所以,我們并沒有要求豆豆立即改掉挑食的毛病,而是先加強與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讓他們盡快了解并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每次早餐時我們都會給豆豆準備一杯豆奶或溫水,午餐如果吃青菜,我們也會盡量給豆豆少盛點。一段時間后,豆豆入園的情緒大有好轉(zhuǎn),而家長對我們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孩子的照顧也讓家長看到了我們對孩子的愛。接著,我們就跟家長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了解到豆豆不喝牛奶不吃青菜并沒有什么生理上的原因,只是因為爺爺奶奶遷就他,慢慢地形成了習(xí)慣。其實豆豆父母都知道挑食是一個不良習(xí)慣,只是他們不愿意看到孩子因為要改掉挑食的毛病而影響情緒。我們告訴他們,只要家園密切配合,方法得當,孩子不一定會產(chǎn)生嚴重的情緒問題。經(jīng)過多次的耐心溝通,豆豆爸爸媽媽表示會做好豆豆的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積極配合幼兒園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于是,我們開始鼓勵豆豆喝牛奶,剛開始豆豆常常是喝到嘴里再吐出來,我們并沒有為此責怪他,而是耐心地等待,細心地照料。從豆豆喝第一口牛奶到能喝一碗牛奶,我們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這期間豆豆也有過情緒,但并不是很嚴重。家長非常配合,堅持每天送豆豆上幼兒園,在家里也堅持讓豆豆喝牛奶、吃青菜。后來,豆豆每天都能愉快地來幼兒園,喝牛奶、吃青菜再也不是問題了。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曾經(jīng)猶豫過,既然家長這么“不明事理”,我們還有必要花心思嗎?然而轉(zhuǎn)念一想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應(yīng)對每個幼兒負責,家長不管有多無理,都是為了孩子,只要我們也是為了孩子好,家長一定能夠理解。豆豆的事讓我領(lǐng)悟到,新教師遇到家園配合問題時,關(guān)鍵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多從家長、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耐心地解決問題。
第一次組織觀摩活動
我第一次組織的觀摩活動是一個數(shù)學(xué)活動,為了組織好這次活動,投入了很多心血。在園領(lǐng)導(dǎo)與老教師的幫助下,夜以繼日精心準備了半個多月。觀摩活動終于結(jié)束了,到了研討環(huán)節(jié),我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能得到專家的肯定和鼓勵,忐忑的是自己在組織活動中的不足會被一一挖出來并公布于眾。果然,專家的評語是:活動目標提得過高,材料準備過于粗糙,教師指導(dǎo)不到位……我開始懷疑自己能否勝任幼兒園教師。但是在最后,老專家跟我說的一句話讓我一直銘記于心:“研討沒有成功與失敗,只有學(xué)習(xí)。如果你能從每次活動中都得到啟發(fā),那么你就是最大的成功者?!睆倪@句話里我看到了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那就是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從失敗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以后的日子,我一直堅持這樣做。半年后我又參加了園里的系列教研活動,并且承擔了組織觀摩活動的任務(wù)。這次觀摩活動以一個小故事為載體,對同一年齡段的幼兒進行小組教學(xué)。我先后開展了三次教育活動,每次活動后我都會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思,其他教師也會進行研討、給予建議,在此基礎(chǔ)上我調(diào)整原有活動方案,再次開展活動。就這樣,三次教育活動歷時一個月。每次組織活動都存在問題,都需要修改,仿佛沒有盡頭。但是,當我咬緊牙堅持下來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這時曾有的抱怨和不甘、難過和不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體驗到了成長的快樂。
雖然我們是新教師,雖然沒有多少實踐經(jīng)驗,但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本著對孩子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去努力工作,我們就能體驗到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