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芳
【摘 要】 目的:通過回顧分析手段對比米托蒽醌(NVT)與阿霉素(ADM)在治療淋巴瘤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顧分析手段對在我院分別采用米托蒽醌與阿霉素治療的86例淋巴瘤患者進行比較分析,討論兩種治療手段在淋巴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采用米托蒽醌治療淋巴瘤的A組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為93%,采用阿霉素的B組的總有效率為88.3%。A組僅1例患者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毒副作用現(xiàn)象,而B組有8人出現(xiàn)心肌缺血、竇性心動過速及心臟早搏等毒副作用。結論:與阿霉素相比,在淋巴瘤治療中采用米托蒽醌進行治療不僅緩解率高,而且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
【關鍵詞】 淋巴瘤 阿霉素 對比分析 米托蒽醌
【中圖分類號】 R 18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9-0212-01
淋巴瘤屬于淋巴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醫(yī)學上將其分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與霍奇金氏淋巴瘤(HL)[1]。其中,NHL為最常見的淋巴瘤。NVT是一種有細胞毒作用、細胞周期非特異性的廣譜蒽醌類抗腫瘤藥物,常用于淋巴瘤治療中[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6例患者均選自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接受的淋巴瘤患者,其男女各有74例(86%)、12例(14%)。所有患者經(jīng)病理檢查均確診淋巴瘤。所有患者按所選藥物的不同隨機分至采用米托蒽醌治療的A組與采用阿霉素治療的B組。86例患者的身高(167±11.5)Cm,體重(58±15)Kg,年齡(21~80,平均41)歲等一般信息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A組采用CMOP治療方案:即治療首天給予患者靜脈注射環(huán)磷酰胺(650mg/m2)和4mg的長春地辛,同時連續(xù)三天為患者注射10mg/m2的NVT,連續(xù)5天予以患者15mg的地塞米松。4周一個治療周期,連續(xù)治療4周期。
B組則主要采用CHOP治療方案:即治療首天予以患者50mg/m2的阿霉素進行治療,其余藥物用量同A組。
86例淋巴瘤患者均在同等護理、病房及防感染措施下進行治療。
1.3 療效標準
依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WHO)將86例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情況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病情穩(wěn)定、進展四大類。經(jīng)治療患者淋巴瘤病癥完全消失且無復發(fā)則為完全緩解;經(jīng)治療患者淋巴瘤病灶明顯減少(50%以上),無新病變部位產(chǎn)生則為部分緩解。病情穩(wěn)定則指患者淋巴瘤病灶少部分消失(縮小50%以下),無特別嚴重病灶產(chǎn)生;進展則是指淋巴瘤患者經(jīng)治療并無好轉甚至惡化轉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對上述86例淋巴瘤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對比分析A、B兩組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采用米托蒽醌治療淋巴瘤的A組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為93%,采用阿霉素的B組的總有效率為88.3%。同時,A組僅1例患者(2.3%)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毒副作用現(xiàn)象,而B組有8人(18.6%)出現(xiàn)心肌缺血、竇性心動過速及心臟早搏等毒副作用。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米托蒽醌屬于一種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可以殺滅各期細胞周期的癌細胞尤其是S期的癌細胞。根據(jù)有關報告顯示[3],阿霉素為目前最常用的抗癌廣譜藥物,但是由于阿霉素具有心臟毒性、脫發(fā)以及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使用的期限;米托蒽醌的結構與阿霉素的相似,由于米托蒽醌缺少了A環(huán)和紅比胺糖,因此可以嵌入DNA分子導致DNA鏈的斷裂,干擾DNA酶從而可以抑制DNA的合成,其抗癌的機制與ADM相似,其心臟毒性顯著較ADM的低,其抗腫瘤活性一般高于ADM[4-5]。根據(jù)本次結果顯示,采用米托蒽醌治療淋巴瘤的A組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為93%,采用阿霉素的B組的總有效率為88.3%。且A組僅1例患者(2.3%)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毒副作用現(xiàn)象,而B組有8人(18.6%)出現(xiàn)心肌缺血、竇性心動過速及心臟早搏等毒副作用。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米托蒽醌進行治療淋巴瘤,其臨床效果較好,安全可靠,可作為淋巴瘤的一線藥物進行治療觀察。
參考文獻
[1]李敬蘭,倪曉妍,李玉明等.米托蕙釀與阿霉素在淋巴瘤治療中的比較[J].華西藥學雜志.2001,16(3):236.
[2俞慶宏,沈一平,葉寶東等.CMOD方案治療復發(fā)難治性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觀察[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4.27(3):221-224.
[3]張應潮,付顯玉,趙新等.米托蒽醌與阿霉素治療中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62例療效對比觀察[J].腫瘤學雜志.2001,7(3):171-173.
[4]徐吉兵,王季石,惠陽.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研究,2012,4(3):160-162.
[5]張紅濱,劉林,肖青,等.MOED方案治療復發(fā)性或難治性惡性淋巴瘤38例臨床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0,39(11):1355-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