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天祿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心房顫動的抗凝治療現(xiàn)狀。方法:選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及抗凝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36例房顫患者中,89例應用華法令進行抗凝治療,占65.4%,華法令平均用量(2.45±0.40)mg/d,INR平均值為1.90±0.35,未用華法令抗凝47例(34.6%),其中25例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占18.4%,另外22例未應用抗凝藥物,占16.2%。應用華法令患者的心腦血管意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未應用抗凝藥物者和應用阿司匹林者,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心房顫動的抗凝治療中,華法令的應用較為欠缺,臨床醫(yī)師有必要加強華法令抗凝知識學習,以提高房顫抗凝治療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 抗凝治療 華法令 心房顫動
【中圖分類號】 R541.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9-0093-01
心房顫動是一種持續(xù)性快速心律失常疾病,該病發(fā)病率近年來有持續(xù)增加趨勢。心房顫動容易引發(fā)心力衰竭、血栓形成、動脈栓塞,患者具有較高死亡及致殘風險[1]?;颊咴诎l(fā)生心房顫動后,很難成功轉復、維持竇性心律,所以目前臨床治療心房顫動主要采用“抗凝+心室率控制”療法[2]。為分析我院心房顫動的抗凝治療現(xiàn)狀,本研究對136例房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79例,女性57例,年齡在19~88歲之間,平均(56.5±2.1)歲,其中76例為心臟瓣膜病心房顫動,60例為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慢性房顫86例,急性房顫31例,陣發(fā)性房顫19例。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81例,Ⅱ-Ⅲ級34例,Ⅳ級11例。21例心室率≥100次/分,105例心室率為60-90次/min。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136例患者的一般資料、抗凝治療信息等。包括:①有無血栓栓塞獨立危險因素,如有無血栓栓塞史、TIA(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史、高血壓病史、EF<0.040,高齡(男≥65歲,女≥75歲)、糖尿病史、置換人工瓣膜、瓣膜病等;②有無抗凝禁忌證,如活動性潰瘍、出血傾向、動靜脈畸形、惡性腫瘤、近期手術史、高血壓≥160/100mmHg、肝腎功能障礙、妊娠晚期、精神障礙、依從性差等;③未應用華法令的原因;④選用的抗凝藥物種類,抗凝強度及用藥劑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數(sh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t檢驗或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凝藥物使用情況
136例房顫患者中,有血栓栓塞危險因素者108例(85.7%),89例應用華法令進行抗凝治療,占65.4%,華法令平均用量(2.45±0.40)mg/d,INR(國際標準化比值)平均值為1.90±0.35,未用華法令抗凝47例(34.6%),其中25例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占18.4%,用量(118.5±30.4)mg/d,另外22例未應用抗凝藥物,占16.2%。
未應用華法令的47例患者中,有血栓高危因素者19例(40.4%)。未使用華法令的原因:有抗凝禁忌癥11例(23.4%),醫(yī)生擔心發(fā)生出血并發(fā)癥,或擔心患者不能遵醫(yī)囑進行INR監(jiān)測18例(38.3%),陣發(fā)性房顫12例(25.5%),原因不明6例(12.8%)。
2.2 治療效果
本組患者在治療后隨訪24個月,隨訪結果顯示,有5例發(fā)生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7%,其中1例為血尿、1例為皮膚黏膜出血、3例為牙齦出血,調整用藥劑量后,出血癥狀消失,有1例(0.7%)發(fā)生重癥顱內出血?;颊甙l(fā)生心腦血管意外的情況,詳見表1。從表1可知,應用華法令患者的心腦血管意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未應用抗凝藥物者和應用阿司匹林者,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大量臨床試驗結果都顯示[3],合理調整華法令劑量,使INR值保持在2.0-3.0范圍內,可使心房顫動患者的腦卒中發(fā)病率降低68.0%左右,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抗凝治療,可使腦卒中發(fā)病率降低21.0%左右。每1000例心房顫動患者中,與應用阿司匹林相比,應用華法令可使栓塞患者再減少23例?!缎姆款潉涌鼓委熤袊鴮<夜沧R》建議使用CHADS2評分系統(tǒng)對房顫患者進行評分,根據(jù)評分結果,明確是否需要抗凝治療。隨著CHADS2評分的增高,房顫患者未來發(fā)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逐漸增高。若無禁忌證,所有CHADS2評分≥2分的房顫患者均應進行長期口服抗凝藥治療;若房顫患者CHADS2評分為1分,可應用阿司匹林(100mg~300mg,qd)治療,部分患者也可考慮應用口服抗凝藥治療;CHADS2評分為0分時一般無需抗凝治療[4]。
然而,從華法令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其應用比例還未達到50%,國內的一項研究顯示[5],僅有64.5%的房顫患者實施了抗栓治療,并且絕大部分都選用了阿司匹林,華法令長期應用比例僅為6.6%。在本次研究中,136例患者中有89例應用華法令進行抗凝治療,占65.4%,這一數(shù)據(jù)明顯高于國內相關文獻報道,這與我院對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充分重視有關。本次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在未使用華法令的47例患者中,有抗凝禁忌癥11例(23.4%),醫(yī)生擔心發(fā)生出血并發(fā)癥,或擔心患者不能遵醫(yī)囑進行INR監(jiān)測18例(38.3%)。這些患者多以阿司匹林代替華法令進行抗凝治療。實際上,有研究顯示INR在2.0-3.0的范圍內,各年齡段(包括90歲以上)房顫患者應用華法令都是安全、有效的,在出血風險方面,與阿司匹林沒有顯著差異,其引起顱內出血的概率則更低[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華法令患者的心腦血管意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未應用抗凝藥物者和應用阿司匹林者,P<0.05。這也證實了華法令治療房顫具有顯著的療效??傊谛姆款潉拥闹委熤?,因轉復治療療效欠佳;射頻消融手段方興未艾,是有一定前途的根治措施,但還有許多限制因素。所以,強化抗凝,預防動脈栓塞,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措施。因新型抗凝劑在我國(特別是基層)應用受限,華法令仍是基層抗凝的必然選擇,目前對華法令的應用仍較為欠缺,臨床醫(yī)師有必要加強對《2012房顫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的學習,遵循專家共識,積極應用華法令,以提高房顫抗凝治療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陳國俊.老年人心房顫動的抗凝治療[J].醫(yī)學與哲學,2012,33(6):11-13,22.
[2] 黃達軍,高樂,何國歡等.高齡非瓣膜病慢性房顫不同強度抗凝治療的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2):4186-4187.
[3] 崔艷芳,張麗霞.房顫患者應用華法令抗凝治療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2):1098-1100.
[4] 胡大一,郭藝芳.心房顫動抗凝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2,12(3):173-177.
[5] 趙沿祥,劉芳,王營等.達比加群酯在抗凝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與哲學,2011,32(16):36-37.
[6] 黃永麟,陳桂英.心房顫動處理策略上的一些新認識[J].醫(yī)學與哲學,2011,32(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