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
一、用問題推進課堂,以問題落實目標
少教多學要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帶著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問題是思維的催化劑,可使學生思維立即進入活躍狀態(tài)。教師對于自己在教學設計中涉及的問題要創(chuàng)設具有現(xiàn)實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情境,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問題情境、活動情境、誦讀情境、探究情境和訓練情境等等,用問題引導學生交流探究,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朱熹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思考,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喚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使他們相信自己不但能探究問題,還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敢于大膽質疑、發(fā)表意見、挑戰(zhàn)權威。
二、強化課堂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所學文本的預習情況,更需要考慮如何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情組織學生的課堂學習;要考慮如何站在學生解讀文本的角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盡最大可能創(chuàng)設有利于展示與交流的情境。要圍繞文本和學習內容,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經(jīng)驗。教師要把自己當作學生,用心去探知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活動。圍繞文本和學習內容,凡是學生能自主合作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解決。
三、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精心的組織者、睿智的引領者、耐心的傾聽者、平等的合作者和不斷的反思者。實施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思想脫軌時,教師要善于調整;學生盡情揮灑時,教師要善于鼓勵。
四、教學方式不拘一格,靈活多樣
1.自主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苯處熞谡n堂上多給學生一些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的時空,給學生留足靜讀默想的時空,讓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真切感悟,理解文本,深刻體驗。在靜讀默想中,學生的思維趨向深刻而縝密。要引導學生獨立完整流暢地表情達意,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有理有據(jù)的個性化表達;要指導學生反省自悟,深入追問,學思結合。
2.合作探究 有效的合作學習應具備以下特征:“異質性小組即小組成員應該具有差異性明確的目標,小組成員的學習要相互依賴,教師充當監(jiān)控者和學習資源的角色,強調個體責任,自我評價,變化合作學習時間?!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精心選擇那些對學生思維和思想有幫助的話題共同探究,要強化學生自我思考問題的意識。與此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對小組成員明確分工,提出具體要求,讓每個同學都有事可做,積極參與活動。這樣在合作學習中既能使自己有收獲,又能使別的同學獲益,從而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3.開放研究 一種是小組研究:以小組為單位,由學生自主獨立地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資料信息的采集、篩選、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另一種是課堂研討:在前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全班性研討活動。先由小組代表發(fā)言,提出本組爭論的焦點問題,并闡明各方理由;其次解答其他小組的質疑,同組成員可隨時補充、修正。在補充、修正、闡述、質疑的過程中,逐步達成共識。教師從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n}研究的指導者甚至合作者。
4.對話互動 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既非一味讓學生討論,也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而是師生的共同協(xié)作、心靈的默契、雙方智慧火花的碰撞,是師生在共同學習探究中的雙贏。在對話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彰顯,教師必須扮演好探尋者、傾聽者、合作者、引領者、組織者和反思者等多重角色。在這個過程中,特別需要老師的精彩點撥。老師優(yōu)美的語言,精辟的論述,發(fā)人深思的分析,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為他們探究知識、陶冶情操的一劑心靈雞湯。特別要營造有利于學困生對話的條件,對于學困生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促進。
5.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法 讀、背、寫等是語文傳統(tǒng)教學法的精粹,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好的效果。在語文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的今天,我們應該繼往開來,在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教法學法的同時,探尋更適合新時代的教法學法。
五、精講實練,注重學生的語言體驗和語言訓練
“少教多學”要求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不需要發(fā)揮特有的引導作用,不需要去講解。新課改不是反對教師講,而是反對機械地多講、濫講,提倡的是精講。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知識、思維等的限制,對文本的理解達不到一定的深度、高度,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講”。教師的“講”就在于把學生不知道的講出來,把學生說不出來的補充出來,把學生說不好的說深刻些。當然對于語文課而言,這當中不僅包含著知識的豐富、方法的點撥,更有思維的升華、文化的浸染。這些都是學生自己“講”所難以達到的一種高度或境界。學生已會的不講,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仍不會的不講。要講方法、將規(guī)律、講易錯易混易漏點。因此,教師適度的“講”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解決難點,凸現(xiàn)美點,解析規(guī)律,增加教學內容的深度和知識的寬度,能夠讓學生欣賞語言文字的魅力,欣賞文學的魅力。
“少教多學”要求教師要“精講”,學生要“實練”。要通過充分的語言體驗和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能力的培養(yǎng)中滲透人文性。以閱讀教學為例,初讀課文時,訓練學生把字音讀準,結合語言環(huán)境初步感知詞語的意思,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從而培養(yǎng)認讀能力。其次,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表達方法,培養(yǎng)感悟能力。在交流和討論中,注重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看法,做出判斷,以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生本之間多角度、全方位、主體式的深層對話,從而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六、智慧調控,把握好“度”
讓學生“多學”,教師要精心組織,不能放任自流。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可袖手旁觀,必須全程調控,自始至終參與到討論中去。只有教師的藝術指導,才能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目的。小組合作學習并不等同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需要每個學生在積極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要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互動學習和個別輔導有機結合,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倡導學生探究學習,但不能無度開放,要把握好探究的度。不能脫離目標而天馬行空,隨意探究??傊?,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智慧,科學而藝術地調控好課堂的“度”,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七、開發(fā)生成,動態(tài)地實施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最終要在開放的課堂中,經(jīng)過教師的教學智慧與課堂調控藝術才能落實。有時在課堂上還會出現(xiàn)一些沒有想到的偶發(fā)事件,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能機械地執(zhí)行既定方案,而是在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靈活地選擇教學策略,修訂教學設計的相關內容,采取富有針對性的措施,動態(tài)地實施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罢n堂生成”需要教學實踐經(jīng)驗與教師智慧素養(yǎng),開放性課堂尤其注重生成的教學藝術。教師要善于抓困惑點、疑問點,抓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抓學生興奮點,抓爭鳴點。如果調控得當,課堂生成就會源源不斷,生成性的課堂形態(tài)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比如閱讀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預想幾種可能,但不必預設標準答案;對學生的不同理解可以有高下深淺的評判,但不必有是非的決然。古人都承認“詩無達詁”,今人自然也不例外。如《荷塘月色》的情意問題,究竟是抒發(fā)對現(xiàn)實的不滿,還是人生的苦悶,抑或是情感的失意,只要學生能找到言之鑿鑿的理由,就不必強求一律,否則就會消解文本的魅力,讓原本含蓄蘊藉、極具開放性的文本變成“木乃伊”。比如教學進程,教師可以在保證主要學習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偶然事件”做文章,而對預設的教學進程進行大膽調整或刪削,結合課堂生態(tài),隨機生成新的課堂形態(tài)。
八、用恰當?shù)脑u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評價是促進和改善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評價要即時、即地、即興,應多元化,不僅評價學業(yè)表現(xiàn),還評價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評價人格發(fā)展、學習技能等。評價要以“育人為本”,要關懷學生的成長,促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和發(fā)展,而不是制定等級,擴大差距,強化選優(yōu)功能。評價要理解和體諒學生,真誠地幫助學生。評價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學生通過主體參與的評價,能促進自我意識的成熟和主體精神的覺醒,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增強發(fā)展信心、形成發(fā)展的動力;引導學生相互評價,課堂教學就是在學生的相互評價過程中不斷走向深入的。
作者單位:甘肅白銀市靖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