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歡,王松梅,張爭鳴,曹春蘭,金 靖,沈海文
(昆明醫(yī)科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 醫(yī)學教育 ●
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中融入護理倫理學知識的效果評價
孫承歡,王松梅,張爭鳴,曹春蘭,金 靖,沈海文
(昆明醫(yī)科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目的]對在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中融入護理倫理學知識的效果進行評價。[方法]以160名護理專業(yè)(???學生為對象,實施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中的教學方法,實踐課完成后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結果]教師把倫理學知識運用到護理操作中能夠提高學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臨床思辨能力、加深學生對倫理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程度。[結論]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中融入護理倫理學知識可以提高護理倫理課教學質(zhì)量。
護理學;基礎操作;護理倫理學;教學質(zhì)量
護理倫理學是一門研究護理道德的學科,是應用倫理學的基本原則、理論規(guī)范等來指導護理實踐,協(xié)調(diào)護理領域中的人際關系,對護理實踐中的倫理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學科[1]。護理質(zhì)量的高低,不僅受制于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的嚴格程度和護理技術水平的高低,在倫理問題日漸突出的今天,很大程度上還受制于倫理道德觀念的強弱、是否會合理應用倫理知識發(fā)現(xiàn)護理操作中的倫理問題以及解決倫理問題的能力。
有研究報道,通過臨床實踐教學進行護理倫理滲透的方式是一種較好的補充,有利于學生對倫理學基本理論和原則的理解和掌握,能提高他們實際工作中解決倫理沖突的能力[2]。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臨床??平處焹H僅是在有時候簡單提起倫理道德與??谱o理的問題,并沒有把倫理道德的相關知識真正的與實際操作聯(lián)系起來,那么學生也就出現(xiàn)對倫理知識“不重視、不應用、不會用”的狀況。
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學基礎操作中已存在的和可能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和方案,并尋求將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操作中的有效教學方法,從而為今后改進護理學基礎教學方法提供一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昆明醫(yī)科大學護理專業(yè)(???3個班的學生160人,每個班分為5組,共15組,每組10~12人。隨機抽取8組共84人作為實驗組,剩下的7組共76人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設計
加強床邊溝通護理:采取模擬病房的形式,要求護生加強床邊溝通護理。通過主動巡視病房而不是依靠呼叫器、到床旁采用溝通技巧收集病人資料、組織一次健康教育活動等練習,從病人的角度出發(fā),以自己良好的情感、語言、態(tài)度、行為對待病人,以病人利益為重,體現(xiàn)出護理人員高度的事業(yè)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情境案例教學:在每種護理操作中設置一個案例,讓護生根據(jù)這個案例的具體情況,把相關的護理倫理知識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應用到該項操作中。通過教師在示教過程中的點撥,護生在操作課之前尋找相關護理倫理理論,在操作中護生就能很好地將尊重病人、知情同意、保護隱私等倫理原則通過有效的溝通技巧應用到整個操作過程中。具體表現(xiàn)在出進病房敲門,合理稱謂病人,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病人,操作時保護病人隱私、合理暴露病人身體并不斷告知病人操作到什么程度并請求合理配合,操作結束時告知操作很順利并向病人致謝等,整個過程表現(xiàn)出護士對病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的護理既能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更能提高護理操作質(zhì)量,從而展現(xiàn)護士的天使形象。
模擬倫理道德現(xiàn)場:在開始示教時,由兩位老師模擬完成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一個處處體現(xiàn)出關心病人,盡量把倫理知識滲透到每一步操作中;另個則僅僅完成護理活動。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讓護生直觀感受如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倫理知識,同時討論有意識地在護理操作中應用倫理知識和無意識應用倫理知識的護理結果。例如在臨終關懷和尸體料理中,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使護生在模擬操作時,能夠主動了解病人的性格,鼓勵病人表達內(nèi)心情感,以恰當?shù)姆绞阶屌R終患者正確面對死亡。對有痛苦的病人盡最大努力解除病人痛苦,并給予心理精神方面的安慰。當病人去逝時,我們應在現(xiàn)場,表現(xiàn)出同情,對親屬給予安慰,用嚴肅認真尊重死者的態(tài)度進行尸體料理。
1.2.2 實施教學
開展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共24次課,專業(yè)教師分組進行帶教。實驗組采用課題組設計的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實驗組,要求:
在每次基礎護理實踐課開課前組織帶教老師進行相關的護理倫理學問題學習討論,提出可能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和解決方法。同時要求學生提前復習護理倫理學知識,并針對不同的實踐課找出相關倫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每次實踐課前,提問或鼓勵學生主動陳述本次實踐課所涉及的護理倫理問題和解決方法,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予指導。課后組織教師進行總結討論,并學習及討論下一次實踐課的護理倫理問題,作好記錄。
1.2.3 教學效果評價
采用理論考試、操作考試和場景模擬考試的方式進行,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護理操作能力、溝通能力、對倫理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程度、臨床思辨能力等進行評價。
1.3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χ2檢驗。
2.1 人口學特征
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60份,有效問卷為160份,有效率為100%。研究對象均為女生,生源地情況為:安寧1人(0.6%);保山2人(1.3%);楚雄34人 (21.3%);大理25人(15.6%);紅河13人(8.1%);昆明10人(6.3%);麗江2人(1.3%);臨滄3人(1.9%);普洱3人(1.9%);曲靖28人(17.5%);騰沖2人(1.3%);文山8人(5.0%);宣威8人(5.0%);玉溪16人(10.0%);昭通5人(3.1%);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21.10歲,年齡分布情況為:18歲1人(0.6%);19歲2人(1.3%);20歲40人(25.0%);21歲65人(40.6%);22歲46人(28.8%);23歲4人(2.5%);24歲1人(0.6%);27歲1人(0.6%)。2.2 護理操作和護理倫理學知識認知情況分析
上護理學基礎實踐課之前學習過護理倫理學的有133人(83.1%),未學習過護理倫理學的有27人(16.9%)。115人(71.9%)認為護理帶教教師提高護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倫理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103人(64.4%)認為護理帶教教師提高護理基礎知識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倫理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131人(81.9%)認為護理帶教教師提高倫理學知識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倫理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
2.3 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中融入倫理學知識的效果分析
對護理操作實踐課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操作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對倫理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以及臨床思辨能力進行比較;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操作能力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χ2=0.229, P=0.6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對護理操作能力無影響,結果見表1。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χ2=6.977,P=0.0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與患者溝通的能力有促進作用,見表2。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倫理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程度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χ2=9.530,P=0.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對倫理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程度,見表3。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思辨能力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χ2=5.003,P=0.0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思辨能力,見表4。
表1 護理操作能力比較 n(%)
表2 溝通能力比較 n(%)
表3 對倫理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程度比較 n(%)
表4 臨床思辨能力比較 n(%)
隨著日新月異的醫(yī)學技術和護理專業(yè)的發(fā)展以及社會對護理專業(yè)的認可,護士在臨床實踐中的責任越來越大,面臨的倫理問題也越來越多,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面臨的相關倫理問題如專業(yè)思想的穩(wěn)定性、與同事和其他醫(yī)護人員之間、與護理對象及其家庭之間的倫理矛盾也日漸突出。因此,近些年來對倫理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各醫(yī)學院校及各級臨床機構的重視[3]。
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護理倫理課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課堂上完成,采用的教學方法常常是講授式、案例式、討論式、辯論式等多種教學法。盡管目前許多學校采取了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護理倫理課教學質(zhì)量,但始終與臨床實踐相脫節(jié)。而護理學基礎實驗課教學,其教學方法有別于倫理課教學,上課地點主要在學校建立的實驗室完成,許多實驗都是模擬臨床實際工作來完成教學內(nèi)容,重視學生每項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操作技巧,偶爾滲透一些倫理道德、溝通交流技巧等人文科學知識,但并沒有系統(tǒng)地將人文科學知識應用到護理操作中。因此,學生在實驗室完成各項實驗操作時基本不用人文科學知識,在臨床實習中有78.68%的學生偶爾想起來運用和從來沒有運用倫理學知識解決自己所遇到的護理問題,這些情況都說明學生把護理倫理知識轉化到實際工作中運用的能力較差[4]。同時也說明護理倫理的教學必須與臨床專科課程相結合,才能充分發(fā)揮倫理道德的巨大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為切入點,針對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的教學特點,分析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缺乏護理倫理知識應用的問題以及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時經(jīng)常遇見的倫理問題,嘗試性地把護理倫理知識應用到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課的教學中,尋求把護理倫理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操作的教學方法,為改進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方法提供理論依據(jù),幫助學生把所學的倫理理論知識與基礎護理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目的是在護理實驗操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護理教師應用倫理道德知識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教學的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把倫理道德觀念深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中,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倫理道德知識的內(nèi)化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把倫理學知識運用到護理操作中能夠提高學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和臨床思辨能力,并加深學生對倫理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程度。這進一步證明在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中融入護理倫理學知識確實可以提高護理倫理課教學質(zhì)量,從而提高護理質(zhì)量;也表明本課題所設計的把護理倫理學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中的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加以推行。
[1] 叢亞麗.護理倫理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2002.
[2] 李 平.護理倫理在婦產(chǎn)科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3)∶304-305.
[3] 高鈺琳,陳佩云.基于PBL 的護理倫理學教改試驗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5)∶1363-1364.
[4] 鄭雙雙,胡 琛.本科實習學生護理倫理學知識掌握、運用及需求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全科護理,2011,9(3)∶821-823.
(本文編輯:何慶節(jié))
R47;R-052;R195
B
1003-2800(2014)04-0239-03
2014-2-21
云南省教育研究基金項目(2011Y201)
孫承歡(1965-),男,云南宣威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衛(wèi)生管理工作。
沈海文(1964-),女,云南文山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護理教育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