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美
(六盤水市水礦集團總醫(yī)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宮頸癌篩查中TCT與巴氏細胞學的對比分析
葛新美
(六盤水市水礦集團總醫(yī)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目的探討分析宮頸癌篩查中TCT與巴氏細胞學的檢測準確性。方法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在我院體檢中心就診的宮頸糜爛患者或接觸性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制作80例傳統(tǒng)巴氏涂片和TCT標本80例,進行宮頸活檢并將其結果作為參考診斷的標準。結果巴氏涂片檢測的總符合率(67.11%)要明顯低于TCT標本檢測的總符合率(88.61%),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TCT檢測技術的準確率較高,具有明顯優(yōu)勢,臨床值得推廣。
宮頸癌;篩查;TCT;巴氏涂片;細胞學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疾病,臨床常使用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對該疾病進行篩查,但是準確率較低[1]。近年來許多醫(yī)療機構逐漸使用TCT技術檢測宮頸癌, 我院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在我院體檢中心就診的宮頸糜爛患者或接觸性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巴氏涂片和TCT兩種技術的臨床應用,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背景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在我院體檢中心就診的宮頸糜爛患者或接觸性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年齡為25~65歲,平均年齡為(45.12±5.11)歲。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了宮頸細胞學的檢查和組織學的檢查。我們隨機制作了傳統(tǒng)巴氏涂片和TCT標本各80例,并進行了宮頸的活檢將其結果作為參考診斷標準。
1.2 方法
①傳統(tǒng)巴氏涂片的制作:暴露患者的宮頸,使用無菌干棉球輕緩地擦除患者宮頸表面、穹隆部位的黏液和分泌物,并將宮頸刮板插進子宮頸管內部,以宮頸外部的鱗柱狀上皮的交界處為圓心使用宮頸刮板輕輕刮1周,取出刮板后將刮出的物質均勻涂抹在玻片上,使用95%的酒精進行固定(30 min),進行巴氏染色后在鏡下檢查。②TCT標本制作:暴露患者的宮頸后將宮頸管刷伸入宮頸外口和宮頸管內部進行旋轉(4~5周),收集宮頸外口、宮頸管內部的脫落細胞,并將收集到的細胞洗脫到裝有保存液(Thinprep)的小瓶中, 使用系統(tǒng)程序化處理將其制作為薄層細胞片(直徑為2 cm),使用95%的酒精進行固定再進行巴氏染色,最后使用TBS分級系統(tǒng)進行診斷檢測。
1.3 傳統(tǒng)巴士技術和TCT技術的分級標準
傳統(tǒng)的巴氏技術共分為Ⅴ級。TCT技術使用TBS(The Bethesds System)分級系統(tǒng),具體分為正常范圍(WNL)、鱗狀上皮內病變(SIL)、鱗狀細胞癌(SCC)、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幾種。其中SIL又可以進一步分為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HSIL)和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LSIL)兩種。腺上皮異常屬于意義不明的不典型腺細胞(AGUS)。
1.4 病理活檢
對細胞學診斷為陽性的患者進行陰道活檢,對所有標本注明取材的部位進行病理檢驗。具體的組織學病理診斷結果主要分為正常或炎癥、宮頸上皮內瘤變(CIN),CIN又可以根據(jù)輕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浸潤癌幾類。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4.0進行處理,統(tǒng)計分析方法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顯著。
巴氏涂片的檢查結果顯示異常涂片為51例,其中非典型細胞38例, HSIL9例,LSIL3例,癌變1例,和宮頸活檢的結果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陰道鏡活檢和巴氏標本細胞學診斷對比結果
TCT標本細胞學的診斷結果顯示70例為異常,其中ASCUS47例、LSIL12例、HSIL8例、SCC3例,和宮頸活檢的結果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陰道鏡活檢和TCT標本細胞學診斷對比結果
由此可見巴氏涂片檢測的總符合率(67.11%)要明顯低于TCT標本檢測的總符合率(88.61%),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宮頸癌是一種女性生殖系統(tǒng)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婦女的生理健康。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都較高,疾病不容易被及時發(fā)覺因而可能耽誤治療[2]。因此定期的婦科檢查對降低宮頸癌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愈都有積極意義[3]。
臨床傳統(tǒng)檢測宮頸癌的方法為巴氏涂片法,但是許多研究報道這種方法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偏低,假陰性率偏高[4]。造成假陰性的主要原因是標本的缺陷。而TCT是近年來臨床逐漸興起的一種檢測宮頸癌的技術,由于其操作流程的優(yōu)化進而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檢測質量[5]。
為了對巴氏涂片法和TCT技術臨床檢測宮頸癌的準確率進行評價,我們隨機制作了傳統(tǒng)巴氏涂片和TCT標本各80例,并進行了宮頸的活檢將其結果作為參考診斷的標準。結果顯示巴氏涂片檢測的總符合率(67.11%)要明顯低于TCT標本檢測的總符合率(88.61%),說明TCT檢測技術的準確率較高,具有明顯優(yōu)勢,臨床值得推廣。
[1] 周靜,李海.薄層巴氏細胞學染色技術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J].西南軍醫(yī),2011,3(10):474-476.
[2] 李琴艷,楊慶忠,付雯.TCT與巴氏細胞學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7,9(11):1173-1174.
[3] 焦桂青,李建平.TCT檢測及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對比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7,4(9):22-24.
[4] 黃衛(wèi)彤,張江宇,韋紅衛(wèi),等.液基細胞學與巴氏細胞學篩查宮頸癌的對比研究[J].檢驗醫(yī)學,2005,(8):37-39.
[5] 劉玉玲,趙虎.液基薄層細胞學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婦產科基層醫(yī)師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中華醫(yī)學會:,2005,9(12):1-3.
R737.33
B
1671-8194(2014)25-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