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琛
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和民族主義問題,烏克蘭從2013年11月開始爆發(fā)沖突,至今仍在進行中,且短期內(nèi)難以協(xié)調(diào)。當下的烏克蘭局勢表明,這場持續(xù)多日的無序和混亂已經(jīng)演化為一場深刻的大規(guī)模的政治危機,而不僅僅是左顧親歐還是右盼親俄的外交取向問題。身份認同缺失、國內(nèi)經(jīng)濟惡化、外部勢力介入,又復雜了這場危機的走勢。
歐洲如不能把烏克蘭拉入自己的陣營,在經(jīng)濟、能源上將會極其被動;對美國來說,也會失去一個盟友及在該地區(qū)的利益,所以美國十分希望烏克蘭能歸屬于歐洲。而俄羅斯則相反,絕對不可能放棄烏克蘭這一“地緣政治區(qū)”及“經(jīng)濟利益區(qū)”。
現(xiàn)如今,原本歸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已經(jīng)通過全民公投而加入俄羅斯聯(lián)邦,而美國與歐盟在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卻不能軍事干預烏克蘭局勢,只能威脅對俄羅斯進行經(jīng)濟制裁,但是對俄制裁卻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隨著歐盟國家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和北海油氣田的枯竭,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越來越強烈,歐盟1/4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供應,而俄羅斯輸歐天然氣有將近90%左右要經(jīng)過烏克蘭境內(nèi)。由于歐洲自身天然氣產(chǎn)量的下降,加上來自亞洲對天然氣需求的競爭,歐洲難以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2012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超過1500億立方米(參見附圖),一旦歐盟和美國宣布經(jīng)濟制裁俄羅斯,那么俄羅斯反過來可以以中斷天然氣供應來制裁歐盟,那些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程度高且缺乏其他進口渠道的國家,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等,將會受到巨大沖擊。所以,如果歐盟一旦決定制裁俄羅斯,就必須要考慮尋找新的天然氣進口渠道,而最合適的對象莫過于美國。
附圖 2012年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歐盟國家
從2005年開始,美國的天然氣總產(chǎn)量一反下滑的趨勢,開始逐漸增加,并在2009年一舉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chǎn)國。截止到2010年,美國天然氣總產(chǎn)量達到6110億立方米(同期中國天然氣總產(chǎn)量為968億立方米),總消費量為6834億立方米。而同期LNG進口量只有122億立方米。
這個趨勢逆轉(zhuǎn)的關鍵在于頁巖氣。近幾年,美國頁巖氣產(chǎn)業(yè)的爆發(fā)式增長給美國出口天然氣帶來了機會,美國西部能源聯(lián)盟(Western Energy Alliance)政府及公共事務副總裁凱瑟琳·沙曼指出:“目前看來,全球的天然氣價格,特別是在需求量較大的亞洲和歐洲,幾乎達到了美國價格的兩倍甚至三倍。美國的天然氣在價格上已經(jīng)具備了出口的優(yōu)勢?!比缃?,隨著天然氣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美國國內(nèi)關于應該出口天然氣的呼聲此起彼伏。
在因烏克蘭沖突美歐想對俄羅斯經(jīng)濟制裁的形勢下,美國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14年3月7日指出,美國共和黨高層日前表示,美國將盡快批準建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站,以此來減弱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對歐洲的影響,并支持歐洲對烏克蘭采取更加強硬的外交政策。
如果歐洲能從美國進口能源,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那么針對俄羅斯的“擴張”,美國及其歐洲盟國將一同施壓?,F(xiàn)在美國想盡快建立液化天然氣出口站,將美國的天然氣出口到歐洲,以此來支持歐洲盟國“抑制普京”。美國在成為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國之后,就可以取代俄羅斯和伊朗這樣的能源出口國的影響力,以此同更多國家鞏固關系,維護自己的利益。
所謂LNG船,是指將LNG從液化廠運往接收站的專用船舶。LNG是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的英文縮寫,LNG船是一種技術含量很高、設計和制造難度都很大的船型,被譽為“世界造船之冠”。LNG船公認的特點是“三高”:建造附加值高,一艘船的造價高達1.6億美元,相當于兩艘8600TEU集裝箱船的造價,比一架波音747客機還貴,是全世界貨運船舶中造價最為昂貴的船舶;其次是技術難度高,天然氣在降低到-163℃變成液體后,體積比原來的氣體狀態(tài)縮小了500多倍,LNG船在運輸過程中必須將它保持在-163℃,揮發(fā)率低于0.5%;三是技術可靠性要求高。目前世界液化天然氣船的儲罐系統(tǒng)有自撐式和薄膜式兩種,薄膜式代表了當今世界LNG運輸船的最高建造技術。
從20世紀末開始,中國意識到液化天然氣的重要性并需從別國進口大量天然氣,準備籌建LNG運輸船。1998年,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為建造中國第一艘LNG運輸船到韓國學習,當時的韓國是世界上能夠制造薄膜式LNG運輸船的唯一國家。一位韓國船企負責人直言不諱地對中方代表說:“你們造不出LNG船,還是來買我們的吧?!边@是因為LNG船與豪華游輪并稱為造船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是貨運類船型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一種,焊接技術要求極高,當時的中國沒有一位能夠有此技術的焊接工,船中5萬多個木制絕緣箱的制作精度標準是絲,這在中國的木制行業(yè)聞所未聞,所以當時的中國建造LNG船的起點幾乎是零。經(jīng)過10年的艱苦磨礪,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于2008年4月3日交付使用了第一艘中國制造的LNG船舶。該船總長292米,型寬43.3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節(jié),裝載量為14.7萬立方米,貨艙類型為GT NO 96 E-2薄膜型,簽約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之一。該船采用保溫瓶原理,貨艙設計了半米厚的隔熱“內(nèi)膽”,其中兩層絕緣箱內(nèi)藏珍珠巖,有效阻隔熱量傳遞;最關鍵的內(nèi)壁使用殷瓦合金鋼板,0.7毫米的厚度薄如一張牛皮紙,全船焊縫長達100多公里,而且做到了“天衣無縫”;船上各種部件能實現(xiàn)40年抗疲勞工作,躋身全球“長壽”巨輪行列。
2012年,我國消費了1471億立方米天然氣,進口天然氣425億立方米。為減少空氣污染,國家計劃將天然氣在能源中的比例從2011年的4.5%提高至2015年時的8%,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超過35艘LNG油輪,來滿足強勁增長的天然氣需求。
歐盟與美國一直保持比較友好的外交關系,如果歐盟因烏克蘭問題真的與俄羅斯走上了相互制裁的局面,改為進口美國天然氣,面對遼闊的大西洋的阻隔,最便捷的運輸液化天然氣的方式便是LNG運輸船,而中國、韓國、日本的造船企業(yè)則能夠因此而獲得訂單與利潤——在現(xiàn)有的經(jīng)濟、技術條件下,美國向歐洲提供天然氣,通過大西洋建造管道是不可能的,必須使用大批LNG運輸船,而全球絕大部分的LNG運輸船都是中日韓三國建造的。
目前全球常規(guī)尺寸的LNG船有108艘,韓國包攬了其中93艘的建造,中國為11艘,日本為4艘。韓國長期處于絕對壟斷地位,但中國、日本的LNG船建造技術近年迅速趕上。中國在LNG船方面屬于“黑馬”,在2008年才完工第一艘LNG船,但在2013年全球新增訂單里中國拿到了23%,韓國則降為68%,中國增速明顯加快。LNG船的建造技術復雜,準入門檻很高,而且船東往往青睞于有建造經(jīng)驗的船廠。美國一旦決心向歐洲大量出口天然氣,大批增加LNG船訂單是必然的,而且多數(shù)只能向中國、日本、韓國求購。歐美船廠雖然也有LNG船建造能力,但造船業(yè)在歐美長期衰退,短期內(nèi)很難大幅提高造船產(chǎn)能,而且新一代的薄膜型LNG船的核心技術只有中日韓三國掌握。
歐盟可能產(chǎn)生的天然氣需求缺口是巨大的。最近幾年,歐盟每年至少從俄羅斯進口大約1000億立方米(氣態(tài))天然氣,價值超過400億美元。2012年僅德國就從俄羅斯進口340億立方米(氣態(tài))天然氣,占全部需求的35%。按照德國的需求缺口來估算,歐盟每年需進口5700萬立方米LNG(液態(tài))天然氣,僅此就需LNG船大約60余艘(年平均運量約為90萬立方米),全歐洲需增購的LNG船則大約要200艘。
目前,每艘常規(guī)LNG船(按17.4萬立方米計算)平均造價約為1.9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想取代俄羅斯供應歐盟天然氣,則會產(chǎn)生至少380億美元的造船訂單。即使按照23%的比例,中國船廠也會穩(wěn)穩(wěn)當當收到90億美元的“大蛋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韓國幾大船廠已手握近百艘訂單,產(chǎn)能在未來幾年都接近滿負荷。而日本則因福島核事故,政策上放棄核電,需大幅進口LNG,因此日本的LNG船建造首先要滿足本國需求。所以,中國的預期收獲可能大大高于23%的份額。而且隨著LNG船短期供不應求,船價也會水漲船高,給中國LNG造船業(yè)帶來蓬勃發(fā)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