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間隼
《突襲2:暴徒》是導演格雷斯·伊文斯與演員兼動作指導伊科·烏艾斯以及亞言這個“鐵三角”組合的第三部作品。依舊是印尼傳統(tǒng)武術“班加西拉”,依舊不回避暴力場面,依舊,印尼影人站在了世界動作電影的最前沿。
《突襲2》的故事發(fā)生在第一集劇情結束的兩個小時,一直發(fā)展到兩年后。主角刑警拉瑪為了替兄弟報仇,受命打入黑幫內部臥底。在父子兩代黑幫首領與日本幫派分子的對壘中,他一面要面對情與法的糾結,一面要迎擊更多更強的對手。導演加雷斯·埃文斯在片中安排了多達11場的動作戲,論精彩程度,不遜于上一集。
觀眾對于主打拳腳動作的影片,總有個美麗的誤會,以為拼的是“真功夫”,喜歡談論成龍和史泰龍誰更“能打”。其實任何一部動作片都是技術與藝術結合的產物,是電影各部門密切合作的結晶。新動作片更好看不是因為新人更“能打”,而是因為他們站在了以往所有動作片奠定的基礎上,并借助了新的拍攝技術。
《突襲2》的動作攝影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幾乎每一鏡頭都是量身定做,既充滿了視覺沖擊力,又清楚地展現了演員出眾的身手。在監(jiān)獄泥地群毆中,攝影師巧妙地利用甩鏡頭三次跳接,制造出了一個長達一分半鐘的長鏡頭,令人嘆為觀止。影片中最有趣的一個長鏡頭出現在飛車場面中,鏡頭在18秒鐘之間匪夷所思地穿過兩輛車的三扇車窗,仿佛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背后操縱。真相如何呢?原來這個鏡頭是由三位攝影師接力完成,其中第二位攝影師裝扮成了座椅,第三位潛伏在后座下,這才讓鏡頭得以帶著觀眾的視覺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議的旅程。
《突襲》系列的寫實風格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被大量運用的電腦特效。除此之外,這個系列作品的特技化妝也著實令人稱道。
導演格雷斯·伊文斯本身是動作片的骨灰級粉絲,對于動作場面有高水準的鑒賞力和花樣百出的拍攝手段。拉瑪痛擊22個囚犯前,用慢鏡頭特寫交代門閂上彈出的螺絲,殺手舞廳混戰(zhàn)前,用一個長鏡頭交代全場的空間關系,這些都在感官刺激之外營造出了影像特有的韻味。影片最值得稱道的段落無疑要數三殺手分頭殺人一段,由血濺甘蔗葉開始,“刺客”“球棒男”和“錘妹”三個變態(tài)殺手一一上場,交叉剪輯配上疏密有致的構圖,將暴力和電影之美成功融為一體。最后7分鐘的決斗則由196個鏡頭組成,整整拍了10天。
《突襲2》的勝利是動作場面的勝利,而動作場面的背后,又有著先進電影理念和技術手段的支持。伊科和亞言的身手未必強過成龍和甄子丹,但在編導、攝影、美術等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呈現出來的效果卻已經走在了港片的前面。時至今日,以動作片聞名世界的華語電影確實不能再故步自封了。
而不得不說,與動作場面的用心相比,電影劇情顯得略拖沓平庸。身兼編劇的格雷斯·伊文斯最大的問題是不擅長營造戲劇沖突。雖然打斗夠血腥,背后卻沒有能真正激動人心的動機,每一個段落都只有動作懸念而無故事懸念。從這個角度來衡量,格雷斯·伊文斯比起昆汀·塔倫蒂諾和奉俊昊等導演來還是差了一個檔次。我們可以回憶《解放的姜戈》中瓦爾茲槍擊迪卡普里奧一場戲,劇情張力營造到極致時,并不需要打生打死,一槍就足以讓觀眾的情緒得到極大的釋放?!锻灰u》系列如果想從B級片邁向真正的經典,在這方面無疑還需要多加努力。
70多歲的哈里·布朗是一名退役的皇家海軍軍官,獨自住在貧民窟附近的小公寓。這里充斥著斗毆和毒品交易。布朗的好友萊昂納德被這里的黑幫殺害。調查后,警方卻因證據不足而不得不釋放兇手。一把年紀的布朗忍無可忍,決定親自上陣,為萊昂納德報仇。
酗酒的父親帕迪有家暴行為,次子湯米與母親遠赴他鄉(xiāng),長子布蘭登選擇留下。多年之后,命運早已不同的兩兄弟再次在格斗臺上相見。用血與汗的交融,化釋彼此的心結。
黑夜里,他協(xié)助黑幫分子搶劫。白天,他做著飛車特技工作。偶然的機會,他邂逅了艾琳母子,雙方互有好感。逐漸,他知道了艾琳其實處于麻煩和危險之中,為了保護艾琳,他決定鋌而走險……
海豹突擊隊員洛克即將為人父,正準備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卻突然接到上級命令,帶領自己的小隊去營救被綁架的CIA人質。不過,在營救過程中,洛克卻發(fā)現了恐怖分子布下的天羅地網,一場驚天陰謀正在醞釀實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