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河南開封有一位年近八旬、身份平凡的退休老人,她從未想過成名,但她的行為卻讓她與眾不同。她靠著幾百塊錢退休金加上走街串巷拾破爛換來的錢,苦心經(jīng)營“筑夢愛心輔導站”16年,免費照顧留守兒童和務工人員子女。她曾救過5條人命,幫助過100多個孩子。十多年前,她患上食道瘤后,做過4次手術、接到病危通知3次。她在一次救人過程中受傷,右腿打了鋼板。就是這樣一位命運多舛的老人不僅堅強地活了下來,還堅持用自己的力量幫助眾多的人更好地活下去。她個人先后獲得開封市十佳母親、第四屆河南省優(yōu)秀母親、2011年度開封市希望工程貢獻獎(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她創(chuàng)辦的筑夢愛心輔導站榮獲開封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這位偉大的母親名叫劉傳真。對于所得的榮譽,她始終看得很平淡。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幾十年來,這位古稀老人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孤獨時得到的幫助都化作了對社會的回報與關愛,默默無聞地做著一件又一件感動世人的好事。
善的折射
老伴去世,兒子又不幸煤氣中毒死亡,讓劉傳真成了一位孤寡老人。她幼年喪父,歷盡磨難,吃盡苦頭,一生坎坷。時光荏苒,她始終沒有忘記困難之時街坊鄰居對她的關心和生活上的幫助。劉傳真說手頭拮據(jù)的時候,早上只能買5角錢的胡辣湯,附近的攤主看到是她便總會給多盛一些;在她生病臥床的時候,總是有好心人來給她送飯、送藥;天寒地凍的冬日里,熱心的人們給她送炭取暖……
貧寒艱難的歲月里,來自他人的點滴愛心之光匯聚在劉傳真身上,溫暖了劉傳真的心。劉傳真一直感恩社會、感恩生活,她說:“大家的關愛讓我覺得應該在有生之年為國家、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報答社會?!?/p>
劉傳真助人為樂的故事還得追溯到46年前。1968年6月份的一天,八歲的李二林在包公湖邊玩耍時不慎跌入湖中。恰巧這時劉傳真從此路過,看見正在湖中撲騰的孩子,劉傳真趕緊丟下手里的自行車,跳到湖里把李二林救了上來。為報答劉傳真的救命之恩,李二林認了劉傳真當干娘。40多年來,每到逢年過節(jié),李二林都要去看望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母親”。2006年,李二林癱瘓在床。得知這一消息后,劉傳真經(jīng)常去看望“兒子”。兩人母子情深,每次劉傳真來家里,李二林都會高興地不停動著嘴巴,盡管無法發(fā)出聲音,但依舊能夠感覺到他見到母親的喜悅。而一聽劉傳真要走,他的眼里就會立刻噙滿淚花。
也就是從40多年前跳湖救出這個八歲小男孩起,劉傳真開始了她助人為善的一生。她幫助過的人,有街坊鄰居,也有許多的外地人。她十年如一日地照顧著萬壽街70多歲的盲人夫婦老楊一家,還把一位50多歲的孤寡智障男子當做自己的兒子一般照顧至今,得到她幫助的還有開封郵電局司機王長明、西華縣打工人江紀川和妻子小霞、河北的‘兒子趙金堂……因為她的種種善舉,許許多多原本陌生的人和她成為了熟悉的親人。
有個叫琪琪(化名)的小姑娘,母親因為要常年在醫(yī)院照顧身患癌癥的父親,無暇顧及年幼的她。劉傳真十分可憐這個孩子,便將琪琪接到家里照顧并每天接送她上下學。一天下午,琪琪在過馬路的時候沒有看到身后駛來的汽車,跑到了路中間,眼看著就要撞上。劉傳真一把把琪琪推到一邊,結果自己被卷入車輪下,右腿從此打上鋼板過上了行動不便的生活。
劉傳真說自己雖是一位名義上的孤寡老人,但她并不孤單。熟悉劉傳真的人都知道,她雖然沒有親生的子女,身邊卻有著數(shù)不清的“兒女”。
在劉傳真的枕頭底下壓放著她的寶貝——一個紅色通訊本,發(fā)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記滿了電話號碼,而這每一個號碼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屬于她和她的“兒女”之間的感人故事。稍有點空閑她就會拿起通訊本,想想這個,又想想那個,想著他們過得好不好。接到“兒女”的電話和來信是劉傳真最幸福的時候,不管他們走到哪里也割不斷彼此之間的牽掛。
善行古城
除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助人為樂,劉傳真還有著另外一份執(zhí)著,創(chuàng)辦愛心輔導站。無償照顧輔導農(nóng)民工子女,一做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前的一天,劉傳真上街去買菜,看到很多菜市場里的攤販家的小孩子都是趴在小攤上寫作業(yè),每當有人問價買東西時,這些孩子都會不由自主地抬頭看看,根本沒法專心學習。劉傳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問孩子的父母:“怎么不讓孩子在家里學習呢?在這兒寫作業(yè),人來人往的孩子怎么專心?。俊焙⒆拥母改刚f:“我們都是從農(nóng)村來的,沒錢租大的房子,孩子就算是回家了也照樣沒地方寫作業(yè)。再說讓孩子一個人在家我們又不放心,實在沒有辦法只能讓孩子在這兒寫作業(yè)了?!痹诓耸袌龅乃娝劤闪藙髡嫘睦锏母泶瘢氐郊抑笏耄骸昂⒆邮亲鎳幕ǘ浜臀磥?,我家里有一間閑置的屋子,何不提供給孩子們學習用呢?這樣也算老有所為?!钡诙?,劉傳真就急匆匆找到孩子們的父母,說明自己的來意,表示自己愿意無償為孩子們提供學習場所、義務輔導孩子的想法,大人和孩子們聽后都高興極了。于是,劉傳真的“筑夢愛心輔導站”就此成立了。
最初愛心輔導站里只有3個孩子,如今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已有33個。其中最小的只有9歲,最大的有13歲,他們都習慣親切地稱劉傳真為“劉奶奶”。這些孩子多是來自周邊縣區(qū)以及其他省市家境貧寒的務工人員子女。孩子們吃住都在劉傳真家,劉傳真不僅分文不收,還經(jīng)常貼補孩子們吃飯、學習的開銷。來家里的孩子多了,劉傳真就把家里的柜子、桌子、凳子、木板都騰出來,供孩子們學習用。
劉傳真規(guī)定,每周周六學習文化課,周日學習英語和書法,一個月抽出兩個半天的時間到圖書館看書、到華北體育場鍛煉身體,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她還根據(jù)孩子們的不同學習程度,把他們分為高、中、低三個班組,選出班組長,編制點名冊,在表現(xiàn)好的孩子的名字旁畫五角星。每月評出最優(yōu)秀孩子,以文具作為獎勵,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孩子們一天天茁壯成長的同時學習也一天比一天進步。遵守紀律,學習努力,講文明懂禮貌,個個都是班里的好學生。孩子家長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們?yōu)榱吮硎緦髡娴母屑ぶ椋械乃湾\旗,有的親手繡匾?!按河隄櫸?,育人楷模”,劉傳真家中掛滿了孩子們的家長送來的錦旗。劉傳真做這些并不圖任何回報,她一心想的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孩子和社會。endprint
作為服裝廠退休職工,劉傳真手頭其實并不寬裕,愛心輔導站里孩子們每個月所有的花銷都是靠著她幾百塊錢的退休金??墒呛⒆觽兌嗔?,支出也就多了,退休金開始漸漸不夠用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了保證孩子們能吃好喝好有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劉傳真開始每天早上走街串巷撿破爛,她還為此做了一根細鉤鐵絲,卷起來放在書包里,以便能夠在眾多廢棄物中找出能支持她和孩子們共同走下去的寶貝。她拾廢品的范圍不定點,有時會從湖里撈,有時還會為了揀一個瓶子而跟在手里拿著瓶裝水的人后面頗著腿走好遠的路。然后用當天拾來的破爛換成錢來貼補日常生活的開銷。劉傳真說這些孩子給了她使不完的勁,讓她的人生有了意義,不管多苦,她都會竭盡全力把輔導站一直辦下去。
十多年過去了,從劉傳真愛心輔導站里一共走出了100多個務工子女的孩子們。伴隨著這些孩子大學畢業(yè)、結婚生子、事業(yè)有成,劉傳真依然繼續(xù)著她的執(zhí)著。
善的蔓延
劉傳真的愛心輔導站能夠成功的成立,其中少不了街坊四鄰的功勞,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許多街坊鄰居主動到“愛心之家”找活干,上到辦板報、寫標語、輔導孩子功課,下到做飯、洗衣服、拆洗被褥。讓這些原本孤獨無人照看的孩子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
劉傳真愛心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開封古城,古城人都被劉傳真的事跡所打動。愛心也是會傳染的,開封汽車西站的張站長帶領職工一起為孩子們帶來他們心愛的文具和舒適漂亮的衣裳,讓孩子們暖在了身上,也暖在了心里;龍亭后公交二公司陳經(jīng)理連續(xù)4年不間斷地給孩子們送來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假日里還安排孩子們免費乘公交車上公園;順河區(qū)宣傳部、組織部不定期的為孩子們送去衣物;開封市各大景點、公園也多次讓孩子們免費進園游玩;開封市星火燎原愛心協(xié)會的成員也多次到“愛心之家”獻愛心……
一傳十,十傳百,劉傳真的愛心故事逐漸傳到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耳中,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于是開始有鄭州、新鄉(xiāng)、南陽、漯河、浙江、山東等地的愛心人士陸續(xù)加入到愛心幫扶的隊伍中。這些人來自社會中的各行各業(yè),有公安民警、企業(yè)家、干部、普通職工,既有事業(yè)有成的成功人士也有還在“路上”的大學生。鄭州大學的學生代表來到劉傳真家中,輪流為愛心輔導站的孩子們輔導功課。目前,這里已經(jīng)成為鄭大、河大等高校學生一個特殊的社會實踐基地。
數(shù)十年來,劉傳真堅持把每一個給“愛心之家”獻過愛心的人的名字、送來的物品和數(shù)量詳細地記錄在她珍藏的愛心手冊上,以便日后答謝。劉傳真相信這種愛的接力會繼續(xù)傳承下去,而這一個個社會各界人士接力愛的行動也激勵著劉傳真慈善事業(yè)的延續(xù)。
善無止境
她的善舉為她帶來了許多的榮譽,然而伴隨著榮譽的還有無數(shù)的非議。她的周圍會有人不理解她,說她傻,因為她總是一分錢都舍不得給自己花,盡己所能地攢下所有的錢捐給別人。她說她也曾覺得委屈,但后來一想:雷鋒當年不也被人稱為傻子嗎?最終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與尊敬。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一樣呢?就這樣,無私奉獻、不為自己、專門利人成了她的人生真諦。
如今,因為拆遷,孩子們原來的“家”被拆掉了,劉傳真就租了一間80多平方米的房子供孩子們繼續(xù)學習。為了支付每月660元的房租,77歲的她四處求職。她說,每當看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她就告訴自己不能倒下,一定要支撐下去。
劉傳真說:“人老了,能為社會做點貢獻,我感覺很快樂,也很有意義,我把關愛送給孩子,也得到了來自社會、來自大家的關愛。在有生之年,我會努力做得更好,把愛送給更多的孩子。慈善的事業(yè),只有永遠,沒有終點?!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