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現(xiàn)場報道組 沈菁顧陽
(1.江蘇省江陰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14400;2.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外國語小學,210000)
“我為中國體育教師感到驕傲”(中)— 一位美籍華人教授眼中的中國體育教師
本刊現(xiàn)場報道組 沈菁1顧陽2
(1.江蘇省江陰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14400;2.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外國語小學,210000)
沈:陳教授,前面您深有感觸地談到了7月25日下午的兩場實踐課,我們體育教師的表現(xiàn)給您與您的同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當時您是現(xiàn)場的同聲傳譯。而27日上午在奧賓廳,是您親自上的一節(jié)實踐課,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陳:我能感受到教師們的求知欲很強,特別渴望知道具體的東西,因為大家對國內(nèi)現(xiàn)狀的問題有一些看法,也知道缺失的地方在哪兒,理念都是具備的,其實體育(此處指的是體育教學)中很多都是相通的,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新穎,而要講實際教學的效果能否達到(要求)。這些知識無所謂是國際的還是國內(nèi)的,有用的就拿來,咱們國內(nèi)本土也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教學多樣化,教法多元化,對幫助不同學段的學生和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都是有好處的,怎么達到教學效果是最重要的。
那天我在教學時,當時場地很小,但是教師們的參與態(tài)度非常認真。他們的參與同第一天一樣,能讓我有所感觸。以這些體育教師們的層次,若再加上體育師范大學的教授能夠指導他們怎么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這將會使中國體育課堂教學徹底變革,這變革不再僅僅是理念與理論上的,而是更實際的!
沈:我是一名基層的體育教研員,我有這樣的感觸。比如在工作中,我們把《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作為國家級的指導文件來學習,但如何更好地落實到實際教學中,迫切需要像您這樣的有實際操作方法的專家來為我們引領與把控,哪怕是一些案例的講解也非常有意義。
陳:是的,對于教師們而言,我這堂課想反應什么教學標準?這個標準不是什么大的東西,而是具體的怎么做和如何系統(tǒng)地做。
顧:是啊,這是我們作為參會教師感觸最深的一面。大家在具體操作的體驗中,收獲真的很大。
陳:這個的確是的。這次參會的一線教師,他們一有熱情,二有技能,三有基本的理念、教學知識及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這種教學和內(nèi)容相結(jié)合的東西就相對缺失。
沈:是啊,我們在平時教學工作中可能要花很多時間去摸索的東西,如果有一個專家能“拎一下”、“扶一把”,結(jié)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陳:是的,那就起來了。如果知道怎么做,其實教師們會很快發(fā)展的,正如國家的發(fā)展一樣,最初閉關鎖國,打開之后感覺什么都沒有見過……但這需要有個過程,慢慢地,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沈:汪曉贊院長非常好,給了我們此次參會以國際化的視野。
陳:對!汪教授請的專家本身在美國就是非常強的,象Kim Graber和Amelia Woods,他們既是很強的科研人員,也是一線教學、教法的探索者,包括我在內(nèi)都是這個領域里的領銜人。因為請了這樣的專家來,而且不同的專家?guī)砹瞬煌难芯浚赃@次培訓的效果很不錯。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那么高,與教師們看到了許多具體的東西也有關。
沈:或許我們過去過多地停留在理論學習的層面,缺少現(xiàn)場實際操作的體驗,所以很難將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但是如果親自體驗了理論是如何指導實踐的,效果會很不一樣的。
陳:對,是的!而且許多具體的操作也都是有理論支撐的。為什么這樣做、目的是什么、選擇了怎樣的教學內(nèi)容、該怎樣教都是有理論框架做支撐的,兩者是有機結(jié)合的。
顧:有教授對本次參會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文章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選題非常新穎,但是深度不夠”。實際上,作為一線體育教師理論不足,實踐經(jīng)驗卻非常豐富,所以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值得我們?nèi)ヌ剿?,不知道您是否認同這樣的說法。
陳:你說到點子上了!
沈:您們這次為我們帶來的就是這兩者之間的結(jié)合。有理論支撐,再加上實踐操作來進行檢驗,給予我們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陳教授,您們在美國的培訓是怎樣操作的?
陳:我在美國,在兩個學區(qū)拿到聯(lián)邦政府的2個項目,因為要達到當時的6大課程標準,我們會根據(jù)實際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現(xiàn)在這個項目結(jié)束了。美國也有相關的定期培訓,在全國每年都有體育科學大會,有研究者做研究報告的,也有大學體育教師進行現(xiàn)場workshop的;這樣的會全國會有,州里也會有,大家都可以參加。會上會傳遞非常新的理念,比如理論與現(xiàn)實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象政策、方針、策略、標準等他們都會知道,知道后還有一些實踐操作。如同我們這次大會一樣,有理論,也有實踐操作,每年都有,這些參加學習的教師學到以后回去就能用。
沈:嗯!這次的大會形式和往常有很大不同,比如圓桌會議就很新穎。
陳:是,汪教授參加過類似的國際交流,所以她懂得國際化會議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墻報,有口頭交流,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體育教師實際操作的,是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的,讓教師回去后就能做的。
沈:陳教授在國內(nèi)做過體育教師嗎?
陳:那倒沒有,我在國內(nèi)大學畢業(yè)后,從事了5年文職工作,然后去了美國。在那跟了我的導師讀博士的時候才學了這些東西,如果當時以我在國內(nèi)學的東西就去教,我是肯定教不了的,雖然我的專項技術(shù)非常好。
當時在美國第一年我當了助教,讓我去教一堂籃球課,我從13歲就開始打籃球了,讀本科時還是院隊的,也學了很多理論知識,也知道一些練習方法,但當我開始教的時候,卻感到一頭霧水,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甚至怎么集合,怎么站隊,用什么方式把人召集起來,我都不會。因為教師沒有跟我講具體怎么教,所以我當時內(nèi)心很難受。
然后,我就去找我的導師,去上他的本科課,這才知道教材教法是怎么回事,后期又跟著他學了兩門關于教材教法的課,具體的是導師帶著學生進到小學,他整堂課都在進行教學,學生們都跟著學習,上完課后,他又讓我跟他模仿來做,還安排我到小學教了一學期的課,當時我還在教本科的課,經(jīng)過大量的學習與實踐,逐漸我就會教學了,否則我真不知道怎么進行教學。
沈:陳教授您是否看過中國的體育課?
陳:在蘇州的學校體育國際會議中看過。當時先看了國內(nèi)中學教師的觀摩課,然后又看了美國教師的課,后來又去了北京的一所大學,由我們國內(nèi)的大學教師為本科生們上觀摩課,再又是美國的教師上課。我的感覺是,那位大學教師的教法和我原來那個時期上術(shù)課(田徑課、籃球課等)是一樣的!
在蘇州時有一節(jié)健美操課。我一看那就是在上觀摩課,因為我們都是教授,都是教學生教法等內(nèi)容的,一看就知道是在表演而不是在教課。那么多學生擠在一塊兒,學習的動作很簡單,多數(shù)是在喊口號。比如我要教一些東西,應當先教一些健美操的基本步法,然后讓學生分組,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編……也許我不會像這位教師這樣教。這位教師實際上課肯定不會是這樣的狀態(tài),這是讓人們?nèi)ビ^摩和參觀的教師表演,就如同一個show。
沈:如果用您的測評方法,能測出這位教師的上課水平嗎?
陳:比如說教學任務的三要素,可能教學任務還算適宜,但是不具有挑戰(zhàn)性,缺乏難度;有些方面做得不錯,比如講解還是很清楚,但是仍然存在欠缺,總體還是像在表演。
沈:您覺得這是因為教師的能力,還是別的什么原因呢?
陳: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教。能來到這里的教師是很優(yōu)秀的,我不覺得他們的能力差,就像您說的,在讀師范時,他們沒有學到“怎么教”的知識,具體怎么操作還是缺乏的。所以靠著自己摸索,即便也參加過一些培訓,也只是某個點的培訓,反倒容易引起偏見和誤解,就如同盲人摸象,沒有側(cè)重和整體認識,摸到哪一點就會說,“哦,原來象是這么個東西!”反而會有危害,所以還是需要系統(tǒng)性地學習。這次現(xiàn)場的教師們都有很強的教學能力,一加點撥立馬就能“出來”,創(chuàng)造性也很強,主要還是缺乏具體的操作引導。
沈:恩,您從高校一直看到小學,看到我們國內(nèi)的教學主要是缺乏具體的操作,可以這樣理解嗎?
陳:是的。我在中國也看過一堂排球課,那堂課還是不錯的,有條不紊的,教學內(nèi)容也不錯,但是還是有這樣的感覺,教排球的確是需要列隊的,比如大家都面向同一方向,傳球面向同一方向這是對的,可是調(diào)動和組織太過注重形式了。
沈:有點呆板嗎?
陳:是的,有的時候不一定非要立正、稍息,只要能認真聽講就行了。但這個教師總體教的還不錯!
沈:他的特質(zhì)表現(xiàn)主要是?
陳:他的教學任務設計得挺循序漸進的,重要的是每個任務都適合他當時所教學生的年級,而且適宜他們的技術(shù)水平,能指導也能反饋;但是教學管理與組織,這一看就是練過的,這樣的狀態(tài)不是實際教學,但總的來說,那堂課還是很優(yōu)秀的。
沈:那您總體而言,覺得我們中國體育教師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呢?
陳:(思考片刻)最需要的還是怎么把一些具體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聯(lián)合運用),而不是機械、孤立的;雖然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它的具體側(cè)重,但也是相互有機連接的,是相輔相成的。當然這也可能是我的個人“偏見”,因為我沒有看到中國那么多體育教師上的課。
沈:其實,能出來上觀摩課的教師是相對優(yōu)秀的,他們具有一定代表性。
陳:我并沒有看過那么多中國體育教師的課,也只是聽說,而且我從他們所問的問題中可以感受到教師們也很困惑,沒有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怎么教?比如數(shù)學,就有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真正去教具體的內(nèi)容還需不斷地提高難度,如果老是停留在一個教學內(nèi)容上,一是枯燥乏味,再一個沒有挑戰(zhàn)性學生就失去了求知欲望,體育也是一樣的。為什么文化課學習能這么好,咱們應該去借鑒。比如數(shù)學這么有深度,都可以循序漸進的,按照序列來教,這一部分不會,要想學習下一部分是不可能的,這就迫使教師層次分明地進行教學,而且還要舉大量的例子來教學生怎么解決問題,再進行大量的練習,才能讓學生掌握。體育教學也是一樣的,體育也有內(nèi)容,咱們也應該把內(nèi)容循序漸進的,適合學生身心、技術(shù)發(fā)展以及認知水平的知識教給學生,而且必須提供多樣的方法。數(shù)學如果光做簡單的題目,而不去做應用題,學生也不會動腦筋,體育也是一樣,你要去教籃球,如果光學技術(shù),不去打比賽,不去運用,學生一樣是不會的(此文接2014年第9期《“我為中國體育教 師感到驕傲”(上)》,《“我為中國體育教師感到驕傲”(下)》請見下期雜志;此文根據(jù)錄音整理,未經(jīng)當事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