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景碧
摘 要:教學語言藝術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選擇完美的語言培養(yǎng)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政治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才能更好的運用其他的教學藝術,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語言 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30-01
教學語言藝術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選擇完美的語言培養(yǎng)人才的技能和技巧。一堂好的政治課需要多種教學藝術的綜合運用。政治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才能更好的運用其他的教學藝術,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政治教師怎樣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具有較高藝術性呢?
一、課堂教學語言要精煉、準確、清晰、邏輯性強
語言精煉就是指教學語言要少而精。語言精煉要求教師能提綱挈領和簡明扼要地表達基本原理、主要觀點、重點、難點。學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說或不說,點到為止;學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說或詳說,并要說得恰到好處。要用最少的字句表達盡量多的內(nèi)容,詞約旨豐,一語中的,有詳有略,詳略得體。
課堂教學語言用詞要準確。保證達意傳情,符合科學性、富有教育性,課堂語言絕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更不能為了追求語言的生動形象,以詞害意,甚至忘了科學性、教育性,滿堂三七疙瘩話,使課堂語言蒼白無力,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語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課堂教學語言要清晰悅耳,保證讓學生聽清楚你說了些什么,所以發(fā)音必須標準,吐字必須清楚,做到字正腔圓,張口如拔古錚,清新明亮,講話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學生悅耳傾心。條理清晰是指教師講課觀點明確,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層次性強。語言條理清晰的關鍵是語言要符合漢語語法規(guī)則。
語言要有邏輯性指課堂教學語言要前后一貫,上下承接,順理成章,合乎思維的邏輯結構,規(guī)則和規(guī)律。教學時,教師忽略了所講內(nèi)容間的聯(lián)系,那么每節(jié)課不是概念的羅列,就是觀點的組合,當然顯得單調枯燥,呆板無趣,若教師能夠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間的內(nèi)在,在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推理進行教學,就能層層深入,取得較好效果。
二、課堂教學語言要有節(jié)奏、抑揚頓挫、展示情感
語言的節(jié)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對知識信息接受的情況,合理控制語言速度的緩急。教學語言節(jié)奏的快慢,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活動。所以,語言的節(jié)奏要以感情變化為基礎,更和教學內(nèi)容本身相一致,來調節(jié)自己課堂語言節(jié)奏,做到快慢得當,高低適宜。語言速度的變化,要服從內(nèi)容的需要。
語言要有抑揚頓挫是指教師上課的語調處理的高低起伏的統(tǒng)一,抑揚是語調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之一。為了表達一種內(nèi)容就必須帶一種一氣呵成的語勢,像飛瀑激流,氣吞長虹,動人心魄;有時為了表達另一種內(nèi)容,語言宜平緩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圓,猶如溪流滴水,叮當有聲。頓挫,也叫停頓。這是有聲語言表情達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講課中,適當停頓可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語言的結構和教師的感情。它有助于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師講的事理,在停頓間隙進行思考、消化。
課堂教學語言要能展示感情,教學語言的情感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飽含真情的語言,傳授知識,教育學生并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感知教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起到促進思維,鞏固記憶的教學效果。要使自己的語言感人,就應當在語言里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理透,才能感染人。教師要將“理”傳達給學生,必須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義上的“通情達理”。
三、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幽默風趣,有感染力
生動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體形象的事例、情節(jié)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動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語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學語言產(chǎn)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鹽??菰锓ξ兜恼Z言如同一盤忘記加鹽的菜一樣破壞著食欲,不論營養(yǎng)價值多么高,總是淡而無味,食如嚼蠟,不會膾炙人口。幽默是教師智慧、學識、機敏、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一瞬間閃現(xiàn)的光彩奪目的火花,是性情豁達,思想樂觀的自然流露,是一種健康而完備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構成優(yōu)秀教師品質的一個要素。幽默風趣的語言能緩和緊張氣氛,緩解對立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使師生雙方心理舒暢的教學環(huán)境。人類社會交往的存在和維持,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說,首先是語言交際的存在,而情緒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語言和情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語言的刺激影響著情緒的變化,而情緒又可調節(jié)和影響人的認識過程。所以,人們在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下,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時,則思路阻塞,動作遲緩,無創(chuàng)造性可言。講話幽默的教師,不但會給學生增添快樂,在談笑風生中領略知識的真諦,而且也會使自己的語言具有誘人的魅力。因此,學生十分歡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師。
四、課堂教學語言的音量要適中
課堂的音量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音量過大,超過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們聽起來刺耳,不舒服,甚至產(chǎn)生厭煩心理,造成聽課情緒低落。音量過小,學生聽起來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樣會產(chǎn)生厭煩心理,導致學習興趣下降。一般來說,講課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個座位上學生都能聽清教師的聲音為準。但在一堂課中不能始終保持一個音量,因為人的聽覺系統(tǒng)對于來自外界的單調乏味的單項刺激有一種本能的抑制作用。這種抑制功能在一定條件下,會導致人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形成不安、厭煩和抵觸情緒,使刺激效應減弱、消失。要防止這種厭煩情緒的產(chǎn)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輕重之分。當需要強調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關鍵字詞時,當學生思維出現(xiàn)疲勞,注意力不夠集中時,可適當?shù)脑龃笠袅?,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振奮精神。當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全部調動起來時,可適當降低音量??傊?,政治教師要科學地掌握音量,一切著眼于提高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