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蓮花,許藝惠,黃守清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3)
?
耳穴貼壓治療室性早搏100例
尹蓮花,許藝惠,黃守清*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3)
目的:觀察耳穴貼壓治療室性早搏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0例室性早搏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干預組進行15天的耳穴貼壓治療,對照組除常規(guī)健康教育外不進行任何干預,保持原來的生活行為習慣。結果:經(jīng)治療后,干預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耳穴貼壓治療室性早搏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室性早搏;耳穴貼壓;臨床研究
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縮),簡稱室早,是指在竇房結沖動尚未抵達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個部位或室間隔的異位節(jié)律點提前發(fā)出電沖動引起心室的除極。多見于兒童及青壯年,以20~40歲為常見,多數(shù)為頻發(fā),可由心肌炎后遺癥、神經(jīng)官能癥等各種疾病引起。本研究采用耳穴貼壓治療室性早搏,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干預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第8版《內(nèi)科學》[1]和第6版《黃宛臨床心電圖學》[2]室性早搏診斷標準:①癥狀標準:心悸、心跳、間歇感或無癥狀;可聞及提前心搏,其第一心音增強,第二心音減弱,可呈聯(lián)律出現(xiàn),或不規(guī)則、早搏的脈搏較細弱,甚至不能捫及。②心電圖診斷標準:QRS-T波群提前出現(xiàn),其前無異位P波;QRS-T波群畸形增寬,T波與主波方向相反;往往有一個完全代償間歇;可呈多源性或多形性。
1.3 納入標準
居住在福州市區(qū)的常住居民;符合室性早搏的診斷標準;年齡18~30歲;暫未用藥物干預者;獲得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標準
年齡>30歲者;室性早搏由原發(fā)性心臟病或其他臟器疾病引發(fā)者(如惡性心律失常及潛在性心律失常);繼發(fā)于藥物或其他因素的室性早搏患者;耳廓有凍瘡、濕疹、炎癥等;室性早搏伴精神病患者;膠布過敏者。凡具有以上條件之一者,均排除出研究。
干預組所選主穴為:心、神門;配穴:交感、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使用耳穴探針探明穴位后,將耳廓皮膚用75%酒精局部消毒,取王不留行籽1粒,剪1cm×1cm醫(yī)用膠布,貼于心、神門等穴,對準耳穴貼壓后,再用手指按摩1~3min,其強度以患者能耐受即可,每天1次,每次一側耳穴,兩耳交替,貼后稍微用力按壓,共15次,囑患者每日按壓3~5次,每次3~5min。對照組除常規(guī)健康教育外不進行任何干預,保持原來的生活行為習慣。記錄患者年齡、身高、體重、病史、癥狀、體征、心電圖結果及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結果,比較兩組基線指標,以衡量兩組平衡性。
2.4 隨訪
干預后,每周隨訪1次,并在15天后復查臨床癥狀、體征、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24h動態(tài)心電圖、血壓等,以判斷遠期療效。
2.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動態(tài)心電圖室性早搏完全消失;有效:動態(tài)心電圖室性早搏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無效:動態(tài)心電圖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2.6 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治療后,干預組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10.0%。干預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注:經(jīng)Ridit檢驗,*P<0.05。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頻率、節(jié)律以及沖動傳導等任何一項異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可由各種原因引起,安全有效地控制心律失?,F(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領域的熱點。臨床上抗心律失常藥副作用較大,易產(chǎn)生耐藥性,同時易致新的心律失常[3,4]。有些類型的心律失常臨床上不建議藥物干預但還是有自主癥狀,影響生活和工作。
心律失常屬于中醫(yī)“心悸”“怔忡”范疇,其病位主要在心。中醫(yī)認為“心寄竅于耳”;《素問·舉痛論》說:“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證治準繩》指出“心為耳竅之客”;《靈樞·口問》篇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等都表明心與耳的密切聯(lián)系。心主血脈以榮耳,心神系耳以明意。耳為手足經(jīng)脈所集聚之處,耳穴刺激能促使經(jīng)絡恢復氣血運行,抗御病邪,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故治療取耳穴。
耳穴療法在心臟問題的治療上尤其是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上因其無創(chuàng)傷性、無毒副作用、經(jīng)濟實用而被臨床醫(yī)生所關注,而且運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療中[5-12]。耳穴貼壓療法可以調(diào)節(jié)交感與副交感神經(jīng)、乙酰膽堿與腎上腺素的平衡作用,并能調(diào)節(jié)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對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有良效且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它大多只作為輔助手段或經(jīng)驗療法,難以判定其單純療效。
本研究在不用任何藥物干預下單純用耳穴貼壓法對室性早搏患者進行干預,摒除了其它藥物方面的干擾,亦非輔助性干預,對室性早搏患者的干預結果進行對比研究,判斷單純耳穴貼壓法的療效。本研究取主穴:心、神門;配穴:交感、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耳穴心可活血化瘀、補心氣、扶心陽,直接增強心臟的功能;神門穴鎮(zhèn)靜安神,是治療心律失常的經(jīng)驗穴;交感穴滋陰潛陽,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可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穴可調(diào)整機體的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穴能調(diào)整大腦皮質(zhì),平衡興奮與抑制,治療心律失常、神經(jīng)衰弱等具有顯著療效。
本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應用耳穴貼壓法對臨床常見的室性早搏療效顯著,可緩解癥狀,其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其為耳穴貼壓法在臨床中的應用及臨床使用范圍提供依據(jù),亦是對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的推廣。
[1] 葛均波,徐永健.內(nèi)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 陳新.黃宛臨床心電圖學[M]. 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3] KNOEBEL SB,KNOEBEL,MD,et al.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hy is it so difficult to find a pharmacologic cure[J]. JACC,1989,14(6):1401-1416.
[4] 鄒建剛,黃元濤.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1998,2(1):52-55.
[5] 余萱,余蕓.耳穴貼壓治療心悸60例療效觀察[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2,31(20):23-24.
[6] 藍玉松,陳怡秀,班華娟.穩(wěn)心顆粒聯(lián)合耳穴貼壓治療室性心律失常60例[J].廣西中醫(yī)藥,2012,35(5):16-17.
[7] 李杰,李慧麗,肖文娟,等.耳穴壓豆治療心悸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8):78-79.
[8] 劉桂珍.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貼治療室性早搏100例[J].上海醫(yī)藥,1996(8):8-9.
[9] 徐穎梅,楊丹紅.耳穴治療心律失常的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9):700-701.
[10] 吳耀龍,肖伍華.耳穴貼壓治療心律失常100例[J].湖南中醫(yī)藥導報,1997,3(5):17-18.
[11] 張彪.耳穴貼壓治療各型快速心律失常86例[J].中國針灸,1999(7):402.
[12] 李淑萍.耳穴貼壓治療心動過速34例[J].上海針灸雜志,1991(2):5-6.
(責任編輯:魏 曉)
The Treatment of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on 100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Yin Lianhua,Xu Yihui,Huang Shouq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xiàn)uzhou 350003,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on treat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 Methods:200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for 15 days,the control group kept the original life habits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Results: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The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has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on treating VPB.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Auricular-plaster Therapy;Curative Effect
2014-10-09
福建省中醫(yī)藥科研項目(wzsy201305)
尹蓮花(1984-),女,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黃守清(1966-),男,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Email: hsqtj@163.com
R541.7
A
1673-2197(2014)23-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