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斌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在中青年人群中,亞健康人口的比例逐年增高,青少年的身體狀況呈現(xiàn)下降趨勢。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要深刻認識將來的發(fā)展離不開健康的體魄。因此,本文旨在鼓勵心智發(fā)育健全、身體各項生理指標處于上升階段的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掌握健康知識,理解科學運動健身的必要性,并推薦適合自己身體實際需求的健身項目和方法,達到將終生運動作為一種生活習慣的良好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運動;健身;方法
健康的體魄是每個人良好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是無數(shù)象牙塔中的莘莘學子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有力保障和前提條件;更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完美體現(xiàn)。因此,幫助大學生解決運動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培養(yǎng)科學運動與健身的正確意識,是每一名高校體育工作者的職責和愿望。
1 大學生科學運動與健身的必要性
1.1 體育乃民族興盛之本
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顧拜旦說過:一個民族,老當益壯的人多,那個民族一定強;一個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個民族一定弱。著名慈善家霍英東為祖國體育項目捐贈約8億港元。他這樣解釋:“捐贈體育項目,并非僅僅由于我本人喜歡體育運動,而是基于體育運動本身對于國家進步,民族興盛的重要作用?!斌w育是一種精神,他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勇氣,堅強和毅力。
1.2 大學生因身體鍛煉不足而出現(xiàn)各種健康問題
在2012年廣州國際馬拉松賽10公里比賽終點,21歲男大學生陳杰沖刺中突然倒地,心跳與呼吸驟停,最終因搶救無效去世;在武漢科技大學的新生典禮暨新生軍訓動員會上不到一小時竟然30多名學生暈倒在現(xiàn)場;在北京大學2013級學生軍訓結(jié)業(yè)典禮時了解到,兩周軍訓期間,近3500名學生累計看病超過6000人次,特別是第一周,暈倒者眾多。當然,不排除其中有先天體質(zhì)的因素,但據(jù)已經(jīng)公布的原因分析,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后天的鍛煉不足所至。
1.3 當前學校體育構(gòu)成不能滿足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zhì)所需
當前學校體育的主體部分是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體育課在傳授體育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zhì)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體育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高校每周只有一次約1.5小時的體育課,可以想象,每周只憑1.5小時的體育課來達到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目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大型的課外活動的目的是單純的,一般是以爭取集體榮譽為目的,每學期只有一到兩次,它的覆蓋面也是很小的,只有那些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才會參與,所以是有很大局限的。體育協(xié)會和自發(fā)的個人鍛煉對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作用是最明顯的,但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如項目單一,缺乏指導等,使得參與者覆蓋面亦不甚廣。
1.4 堅持科學的運動與健身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多益處
堅持科學的運動與健身可以增強體質(zhì),使大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發(fā)青春的活力;可以培養(yǎng)科學、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緩解各種壓力,使大學生心理健康;可以使人開朗,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建立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也關系個人未來的發(fā)展。
2 大學生科學運動與健身的方法
適合大學生參與的最佳健身鍛煉項目,包括以下三種運動種類:
第一類,有氧運動的耐力性鍛煉項目:如步行、慢跑、走跑交替、游泳、自行車、滑冰、越野滑雪、劃船、跳繩、上下樓梯及室內(nèi)功率自行車、步行車、活動平板(跑臺)等。
第二類,伸展運動及健身操鍛煉:如廣播體操、太極拳、太極功、氣功、瑜珈功、五禽戲、八段錦、健身操、健美操、韻律操、健身迪斯科、跳舞及各種醫(yī)療體操和矯正體操等。
第三類,力量性鍛煉:如采取中等強度的,足以發(fā)達肌肉、健美體格的力量鍛煉。
2.1 要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
運動與健身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及所要達到的目的而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大學生主要進行腦力勞動,由于經(jīng)常伏案不動,散步、慢跑、爬山、打球、游泳、體操等,是腦力勞動者增強心肺功能和體質(zhì)的健身項目。身體肥胖者可選擇騎自行車、球類、長跑、游泳、跳繩等活動,以消耗體內(nèi)多余的脂肪。身體消瘦者宜選擇增強肌肉力量和促進消化吸收功能的運動,前者如俯臥撐、單雙杠、拉力器、舉啞鈴,后者如跑步、游泳、健美操、太極拳、球類項目等。體弱多病者應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一開始,可打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做健身體操等,以后隨著體質(zhì)的增強,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強度,再進行大運動量的項目。
2.2 要注意安全
除了在健身過程中注意不要意外受傷,注意場地、器械等等環(huán)節(jié)以外,最重要的是對運動負荷強度和運動時間的控制。增加運動量必須是個漸進的過程,運動過程中要有恢復力氣的時間,如果開始感到疲倦及疼痛時,必須要休息幾天。健康人應從最低的運動量和強度開始,循序漸進,并確定適合自己的最大運動量。如果一個不經(jīng)常鍛煉的人,從事了大運動量和對抗性強的活動,不僅起不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還會因為過度疲勞,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
運動開始時,要先做一些較緩和、運動量較低的熱身運動,使各個關節(jié)的活動達到最大范圍,有目的地拉伸肌肉,避免在劇烈活動中受傷,使身體在進入劇烈運動前有一個準備,可以進行快走、慢跑、活動關節(jié)等伸展運動,它能增加關節(jié)組織的柔軟度和肌肉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除了運動前充分的準備活動之外,還要注意用具的保護。比如打羽毛球、籃球應該選用護膝,打網(wǎng)球、乒乓球應該選用護肘和護腕,打排球、籃球的時候可以用膠布粘在指尖和關節(jié)上,保護指關節(jié)和指甲,游泳的時候選用防水耳塞等。
此外,一旦發(fā)生了運動損傷,一定要引起重視,較重的要去看醫(yī)生,較輕的也要充分休息。很多運動損傷如果處理不當將很難治愈。
2.3 運動后要學會做放松活動
每次運動后或多或少都會在體內(nèi)產(chǎn)生一些副產(chǎn)品即乳酸,它能使肌肉僵硬酸痛,而放松運動可以使乳酸在體內(nèi)的血液中快速循環(huán)并代謝出體外。
放松運動要進行5-10分鐘,它是通過逐步降低運動強度來實現(xiàn)。每次訓練后,肌肉就會堆積許多滲出液,這種滲出液會在肌肉上留下疤痕,并縮短肌纖維的長度,使肌肉受傷并產(chǎn)生疼痛。因此再做一次伸展練習,使肌肉纖維回復到原有的長度,可以使?jié)B出液排出肌肉組織外。
這樣就可以避免肌肉酸痛,即專家們所說的肌肉疼痛延遲發(fā)作癥(D.O.M.S.),這種疼痛會在48小時后達到最大值。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訓練后的第三天感到疼痛,有時甚至無法忍受。
3 結(jié)論
肩負著建設祖國偉大使命的大學生,只有擁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的為祖國的發(fā)展壯大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科學的運動與健身是他們必修且必須修好的一課。
參考文獻
[1]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永盛.大學體育教育教程[M].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
[3]王步標.運動生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張鈞,張?zhí)N琨.運動營養(yǎng)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長恨水.由大學生猝死想到的少年中國與體育大國.ESPNSTAR中文網(wǎng)
[6] 陳夏工.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現(xiàn)狀調(diào)查.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