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yè)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弊龃壬?,如今無疑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層峰階層的熱點話題之一。對很多富豪和企業(yè)家來說,他們在踐行慈善之余,更注重慈善的轟動效應和社會影響。但是,像陳光標的“高調(diào)慈善”和“微信紅包”惹來不少是非,李亞鵬和王菲的嫣然天使基金遭各方質(zhì)疑等,慈善也會將很多名人推到風口浪尖上,使其陷入形象危機。
其實,“中國式慈善”一直飽受爭議,從幾年前富豪夜宴上的“勸捐”事件、中國富豪“裸捐”事件,到今天富豪榜和慈善榜齊飛的現(xiàn)象,不少公眾認為慈善被摻入各種雜質(zhì),已經(jīng)變了味道。面對此尷尬局面,層峰階層應該怎樣做慈善?龐大的慈善帝國,怎樣在坍塌后進行重建?這期,筆者和你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慈善文化釋義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義價值觀,遵循以下幾個理念:平等互助、依法行善、企業(yè)公民、慈善無界、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的社會環(huán)境,傳遞愛的感念,普及悲憫情懷,這些是慈善文化的意義所在。
慈善事件掃描
美國舊金山為病童圓夢當“蝙蝠俠”
2013年11月,美國舊金山上演了感動世界的一幕。身患白血病的5歲男童邁爾斯在慈善組織“圓夢基金”的助力下,實現(xiàn)“變身蝙蝠俠、拯救城市”的愿望,從市民到市長,數(shù)萬余人全城出動幫他圓夢,總統(tǒng)奧巴馬也發(fā)來賀電為邁爾斯打氣,“好樣的,你拯救了城市!”
成龍發(fā)揮慈善火車頭效應
從1988年起,成龍先生便以基金會的形式,聯(lián)合各界好友發(fā)展慈善事業(yè)。他于2008年注冊成立了北京慈善基金會,2011年被民政系統(tǒng)確定為4A級質(zhì)量認證。30年來,成龍先生的慈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龍子心工程、貧困兒童大病救治、捐建最后一公里等,讓他成為國內(nèi)外多項公益事業(yè)形象大使。
蓋茨和巴菲特在中國的慈善晚宴
2010年9月29日,蓋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舉行,當晚赴宴的企業(yè)家約有50人,并未像此前預測的那樣“有一半富豪拒絕出席”,而且“巴比”信守此前承諾,未借助慈善晚宴對中國富豪“勸捐”。然而,“勸捐”話題卻一時間引發(fā)社會熱議。
沃倫·巴菲特慈善午餐會效應
巴菲特午餐會,是和股神巴菲特在紐約知名的牛排館共進午餐的活動。2000年起,每年拍賣一次,從2003年起轉(zhuǎn)為網(wǎng)上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給美國舊金山慈善機構格萊德基金會,用于幫助窮人和無家可歸者。午餐拍賣已為基金會募集了430萬美元,其中,定居美國加州的華人段永平和中國私募教父趙丹陽貢獻了四分之三。
鏈接:這些慈善名人臉譜,你了解嗎?
名片:邁克爾·杰克遜
標簽:“慈善舞步”
慈善影響指數(shù):★★★★★
慈善腳?。?/p>
邁克爾·杰克遜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銷量奇跡、樂壇神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保持著2006年吉尼斯世界個人慈善紀錄:他一人支持了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yè)最多的人。
名片:李嘉誠
標簽:“摳門慈善”
慈善影響指數(shù):★★★★
慈善腳印:
李嘉誠曾表示,會將個人財產(chǎn)的三分之一捐作公益慈善之用,他說,“基金會是我的第三個兒子?!睍r至今日,他在慈善事業(yè)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已無法單純用數(shù)字衡量。但是,他生活方面依然節(jié)儉,皮鞋壞了補補照穿,一套西裝穿個十年八年是平常事。
名片:李連杰
標簽:壹基金
慈善影響指數(shù):★★★★★
慈善腳?。?/p>
2007年,李連杰創(chuàng)立啟動了壹基金,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愿景,致力于搭建專業(yè)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臺,專注于災害救助、兒童關懷、公益人才培養(yǎng)三大公益領域,所搭建的平臺有壹基金聯(lián)合救災、海洋天堂計劃、壹基金溫暖包、USDO自律聯(lián)盟等,擁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良好的口碑。
名片:鄭淵潔
標簽:慈善王國
慈善影響指數(shù):★★★★
慈善腳?。?/p>
有“童話大王”之稱的鄭淵潔,為汶川震區(qū)捐38萬元,為玉樹震區(qū)捐100萬元,皆為國內(nèi)作家捐款最多者,獲得國家民政部“中華慈善楷模獎”。他認為,“獲得幸福的渠道只有一個,便是幫助別人,頂級理財是拿自己掙的錢做慈善。”
隨機采訪:做慈善的酸甜苦辣
創(chuàng)建愛心圖書室,推崇精神均富理念
受訪者:康平,男,30歲,商務經(jīng)理
那年夏天,偶然機會,我跟著圈里的朋友去偏遠鄉(xiāng)村小學捐建圖書館,有人細心地買了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等體育用品,沒想到被孩子們瘋搶,讓我們教給他們怎么打球。有個孩子抱著球拍蹲在地上,誰也不給,說要拿回家和哥哥打球,這一幕令在場的人眼睛濕濕的,我的心直發(fā)燙。此后,我每個月拿出兩千元出來做慈善,有時把錢捐給困難家庭,有時給特殊教育學校送些學習用品。時間久了,我發(fā)現(xiàn)需要幫的人太多了,痛恨自己力量微薄,而妻子和家人不理解,“你把自己當成救世主了,可你有多大能耐?還是先過好自己的日子吧!”
那段時間,我心里非常糾結(jié),后來參加過幾次商務名流晚會,和很多同仁交流過后,我對做慈善有了新的理解:“財富的分享和物質(zhì)的均富很難搞定,但精神上的均富完全可以做到,或者說能夠努力達到?!逼綍r,工作之余我經(jīng)常跟著驢友聯(lián)盟去給大山深處的孩子送書籍,每年公司有新人入職時,我都會組織他們?nèi)マr(nóng)村小學支教,這已成為公司固定的慈善項目。想到孩子們課堂上的笑聲,對帶去的點讀機和學習機、還有口琴、豎笛等愛不釋手,我的心里是說不出的滿足。今年我計劃為山區(qū)孩子送幾臺筆記本電腦,讓他們也能看到整個世界,共享時代科技的成果。
做慈善難以擺脫名利場困擾
受訪者:欒鑫,男,36歲,IT總裁
受父母的熏陶,我打小便懂得和別人分享,高中畢業(yè)后我出國上大學,國外教育使我對慈善理解更深一步,慈善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人人都默默地奉獻愛心。像美國父母從小向孩子灌輸?shù)?,“零花錢三分之一存入銀行,三分之一用來消費,三分之一捐贈出去?!比欢?,回到國內(nèi),很多有錢人做慈善都帶著動機。有一次,我到杭州參加企業(yè)名流培訓班,正好趕上端午節(jié),有幾位老總自告奮勇要去當?shù)乩夏旯⑺蛺坌?,到了那里,幾位媒體記者已經(jīng)在那等著,原來是老總提前聯(lián)系的。老總拿出相機不停地按快門,還爭相和老人合影留念,等照完相他們一溜煙走了,我看了直搖頭。
從那時起,我對那些高調(diào)的慈善有種說不出來的厭煩,更討厭各種慈善評獎和排行榜。當慈善摻雜個人利益,和作秀有什么不同?我知道自己沒有那么高尚,做慈善方面盡己所能即可,只求問心無愧。我私下捐助了兩個失學兒童,連真實名字也沒透露,每年按時往他們卡上打錢,承諾供他們讀完大學。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去年我去新加坡考察,沒經(jīng)我同意,公司副總便允許記者報道我做慈善的事情,還在知名企業(yè)家雜志上刊登了兩個整版。他們通過PS把我和兩個孩子照片合成,我不禁氣血翻涌。副總表示,這是一件好事,為公司宣傳聲譽,雜志社也強調(diào),很多企業(yè)家對這樣的報道求之不得。我無言以對,心里是說不出的難堪。
慈善事業(yè)讓我煥發(fā)“第二春”
受訪者:卜縉,男,46歲,民營企業(yè)家
周圍人很多人都知道我的人生轉(zhuǎn)變是從做慈善開始的。那是2008年,我的事業(yè)迎來輝煌,連鎖店已經(jīng)開到全國各地,管理方面也步入正軌。可我卻過得很沒意思,買身衣服上萬元,出去吃頓飯好幾千,打著飛的四處旅游,豐裕的生活讓我?guī)缀踔舷ⅲX得內(nèi)心空虛,和妻子見面便吵嘴,不得不分居??蛇@個時候,我的老母親突發(fā)腦干出血昏迷不醒,在醫(yī)院里我哭得像個孩子,天天守在ICU病房外面。親友和合作伙伴等送來一摞摞的禮品,我卻水米不進。見我悲傷過度,有個老人經(jīng)常過來安撫我,“凡事要想得開,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活著的人要喜樂!”
起初我非常排斥老人,后來得知他是位老義工,身患多種疾病,但每天都很樂呵,是臨終關懷民間組織的成員,經(jīng)常來這里當陪護,讓我由衷地敬佩。那天凌晨,母親安詳?shù)仉x開了,老義工緊緊握住我的手,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力量。母親喪事處理完后,我和老義工成為朋友,從他口中聽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此后我也加入臨終關懷組織。每周我都去養(yǎng)老院陪護老人,給老人剪指甲、陪他們聊天,還用輪椅推著老人逛公園,和他們相處的時光非常快樂,我收獲到無盡的精神愉悅,看到了生命的意義。如同證嚴法師說的,“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等到別人說謝謝你。你應該首先對他們說謝謝,是他們讓你感覺到自己是有用的?!?/p>
男人樹洞:透視男人的慈善帝國
做慈善的難言之痛
網(wǎng)絡信息時代,言論自由度增大,而慈善捐贈等項目的操作過程和賬目情況尚不透明,慈善運作機制不完善,詐捐門、暴力慈善、誠信危機等現(xiàn)象頻發(fā),很多人不禁感慨,“做好事不容易,留不下好名聲不說,還要冒著被人罵的風險?!逼鋵崳冗@些現(xiàn)象要可怕的是輿論暴力——對慈善的非議和誤讀。
記得比爾·蓋茨說過,“慈善事業(yè)的過程往往是一個不斷被增魅和褪魅的過程,人們不斷地用自己的行為去涂抹和修飾它,也會不斷誤解它和理解它。但是,所有人都會看到慈善事業(yè)最核心的價值和最本質(zhì)的基因——參與。”其實,這是社會高速發(fā)展進程中利益博弈的剪影,也是人性的復雜。此外,“劉志軍案”中的山西女商人丁書苗,2006年“上海社保案”中的張榮坤等人都是慈善家。對于這種情況,公眾呼吁建立慈善榮譽撤回機制,以避免打著慈善的旗號粉飾形象,此現(xiàn)象也讓很多做慈善的人心生顧慮。
做慈善的報償分析
做慈善帶來的報償,往往是無形的財富,分為兩方面:精神愉悅和心靈充實。京都大學教授村井俊哉說過,“大腦似乎是依靠利他行為而進化的。”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各種利他行為會刺激大腦分泌腦內(nèi)物質(zhì)多巴胺,多巴胺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快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鎖,使人感到滿足、舒暢、快樂。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員則指出,“他人的褒獎會帶給大腦報酬?!毖芯繂T用儀器檢測到,人在受褒獎時,大腦中“紋狀體”部位的血流被激活,如同人在受食物和性刺激,或者得到金錢之類報酬時一樣,“紋狀體”處的血流變得流暢起來。
慈善事業(yè)的大學問
慈善事業(yè)的最大作用不只是簡單的積德行善、傳遞感念,更多的是對人們心靈的影響力和溫暖力——讓人精神明亮,心靈安靜。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認為,“慈善是在空無一人只面對自己的時候,由于做了很多很多幫助別人的事情,你能夠擁有平靜地會心一笑,而不是笑給別人看?!?/p>
慈善本身是一種正能量,要想讓慈善事業(yè)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我們首先要端正做慈善的態(tài)度,從踐行“微慈善”開始,點滴積累,養(yǎng)成利他的行為習慣;第二,讓慈善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可持續(xù)延伸的公民行為。因為慈善從來不是速效救心丸,應是社會的保健品,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健康社會,獲得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和認可。
慈善閱讀:“慈善不是錢,是心”
2007年,剛卸任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在得克薩斯州某莊園,舉行了一次慈善晚宴,為非洲兒童進行募捐,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然而,晚宴之前發(fā)生了這樣一幕:“一位老人領著一個小女孩來到莊園入口處,小女孩手里捧著一個精致的瓷罐,保安以沒有請柬將他們拒之門外。后來,小女孩見實在不讓進,便讓保安把瓷罐替她帶進去。
正在這時,一個老頭來到小女孩的身邊說,“不用了,孩子,你說得對,慈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边@個老頭不是別人,正是股神巴菲特先生。小女孩只捐獻了30美元25美分,但是,在晚宴上她贏得了最熱烈的掌聲。小女孩道出了慈善的真正價值所在,“不因錢少而不捐,不因力小而不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