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隨機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進行疾病治療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7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腫塊切除術治療,而治療組患者采取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疾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20.3±8.2)min、住院時間(2.3±1.3)d短于對照組(35.6±10.5)min、(4.5±1.0)d,治療滿意評分(79.6±10.1)、美容滿意評分(81.5±11.5)分高于對照組(68.6±10.5)分、(70.2±10.3)分,P<0.05。結論采取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疾病能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美容滿意及治療滿意情況,可積極推廣使用。
關鍵詞:B超引導;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乳腺良性腫瘤
在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采取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本文通過比較傳統(tǒng)腫塊切除術和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的臨床疾病治療效果,分析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進行疾病治療的70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兩組。所選患者均為單側患病患者,且患者無相關手術史,在進行相應手術治療前B超檢查或鉬靶檢查結果為良性,術后病理確診為乳腺良性腫瘤。
其中對照組中有35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患者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為(28.5±9.6)歲,其腫塊直徑在0.6cm~3.0cm間,平均腫塊直徑大小為(1.2±1.0)cm。其中11例患者腫塊位于乳暈區(qū),9例患者腫塊位于外上象限,5例患者腫塊位于外下象限,4例患者腫塊位于內(nèi)上象限,6例患者腫塊位于內(nèi)下象限。治療組中有35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患者年齡20~54歲,平均年齡為(29.6±9.7)歲,其腫塊直徑在0.8cm~3.0cm間,平均腫塊直徑大小為(1.3±1.1)cm。其中12例患者腫塊位于乳暈區(qū),9例患者腫塊位于外上象限,6例患者腫塊位于外下象限,4例患者腫塊位于內(nèi)上象限,4例患者腫塊位于內(nèi)下象限。兩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年齡、腫瘤大小、腫瘤位置及腫瘤病變情況等均無顯著性的差異,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給予所選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相應的臨床疾病治療,其中對照組中患者采取傳統(tǒng)腫塊切除術治療,而治療組患者采取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在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進行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時,取患者體位為仰臥位,將患側上肢平舉。采用B超對患者的乳腺腫塊進行定位探查后,對患者腫塊大小、位置、數(shù)目等情況進行確定,同時做好相應的手術部位標記。后選擇隱秘性強、距離短的切口采取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消毒鋪巾后,采用注射器吸取濃度為1:1000的腎上腺素滴入20ml利多卡因內(nèi),于患者腫塊上下進行注入,后將患者的腫塊和其周圍腺體進行分離。于預定穿刺點處采用尖刀片刺入長度約為5mm長得皮膚裂口,于超聲引導下插入合適的乳腺活槍。后于超聲監(jiān)視下進行腫塊的反復切割直至腫塊消失,超聲探查確認患者腫塊完全切除。
后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解兩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對于疾病治療滿意情況及美容效果滿意情況,評分采取百分制,得分越高則越滿意,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手術時間,對兩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疾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
1.3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本次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的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進行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檢驗采取t檢驗。取95%為其可信區(qū)間,P<0.05則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由下表1中數(shù)據(jù)資料可知,對照組中乳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時間為(35.6±10.5)min,住院時間為(4.5±1.0)d;而治療組中患者手術治療時間為(20.3±8.2)min,住院時間為(2.3±1.3)d,即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相較于對照組均較短,P<0.05。對照組患者疾病治療滿意評分為(68.6±10.5)分,美容效果滿意評分為(70.2±10.3)分;而治療組中患者疾病治療滿意評分為(79.6±10.1),美容效果滿意評分為(81.5±11.5)分,即治療組患者美容效果滿意評分及疾病治療滿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乳腺腫瘤作為臨床常見女性乳腺疾病,其中乳腺良性腫瘤更為常見。乳腺良性腫瘤包括乳腺纖維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脂肪瘤、乳房平滑肌瘤、乳房錯構瘤等,一定程度上均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且近年乳腺良性腫瘤疾病的發(fā)病率有一定的上升。因此應積極的進行乳腺良性腫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而隨著現(xiàn)今人們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改變,乳腺良性腫瘤患者在進行疾病治療時,對于乳房術后的完整性及美觀的要求亦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在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采取臨床治療時,在保障疾病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應盡可能維持患者乳房的完整性及美觀性,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滿意度[2]。
而在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常規(guī)采取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治療有一定的臨床疾病治療效果,但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治療的手術創(chuàng)面大,術后易留下明顯癱痕,影響乳房美觀[3]。而隨著現(xiàn)今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及超聲的推廣使用,在對乳腺良性腫瘤疾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采取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易、穿刺準確、并發(fā)癥少及美觀性好等優(yōu)點,有較好臨床意義[4]。
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能對患者的腫塊位置準確定位,于手術治療過程中避免損傷血管,減小出血概率,觸診不理想的隱秘腫塊于超聲下能清楚定位并且徹底切除,有效避免二次手術[5]。另一方面,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不僅對良性腫塊的切除效果明顯,對于質(zhì)地堅硬及腺體致密較大的乳腺腫塊活檢亦有一定的臨床意義[6]。同時手術時間較短,手術切口較小,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感的同時,提高患者術后乳房外觀美感,有較好的臨床意義[7]。由本次實驗所得相關數(shù)據(jù)結果可知,在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進行臨床疾病治療時,相較于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治療,采取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明顯較短,且疾病治療滿意度評分及美容效果滿意評分較高,P<0.05。但對于出現(xiàn)囊性病變或腫塊過大的乳腺腫塊切除應慎重,而對于術后殘腔過大易出血、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則不宜采用[8]。
綜上所述,在對乳腺良性腫瘤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時,相較于采取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治療,采取B超引導下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能準切定位且徹底切除患者病變部位,同時對于患者的損傷小,臨床操作較為簡便,手術治療時間短,術后患者乳房美觀性好,有較好臨床意義,值得積極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施建華,甄林林,程玉玲,等.超聲引導下Mammotome旋切系統(tǒng)在乳腺纖維腺瘤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9,9(2):143-144,150.
[2]潘音樺,劉天奇,許春梅,等.B超引導下EnCor真空輔助旋切系統(tǒng)在治療乳腺多發(fā)良性腫瘤中的應用[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7(6):615-617.
[3]邸春甫,李振坤,王海紅,等.應用微創(chuàng)手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療效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08(19):301-302.
[4]陶肖櫻,樊靜,馮蓓,等.超聲引導下Vacora旋切術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9,21(11):1245-1246.
[5]楊葵花,黃利娥,范清秀,等.麥默通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4):3442-3443.
[6]趙為國,李黎,張晨芳,等.Mammotome微創(chuàng)旋切系統(tǒng)在乳腺良性腫瘤中的臨床應用[C].//第十一屆全軍普通外科學術會議暨外科新理念論壇論文集.2010:127-130.
[7]Clarke-Pearson,EM,Jacobson,AF,Boolbol,SK et al.Quality assurance initiative at one institut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biopsy as the initial diagnostic techniqu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09,208(1):75-78.
[8]Benhidjeb T,Wilhelm T,Harlaar J et al.Natural orifice surgery on thyroid gland: totally transoral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 (TOVAT): report of first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new surgical method.[J].Surgical Endoscopy,2009,23(5):1119-1120.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