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高血壓及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的相關性。方法觀察158例高血壓患者及67例健康對照組,通過循環(huán)酶法測定血清Hcy水平,所以研究對象都通過行頸動脈超聲來測定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結果高血壓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高血壓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單純高血壓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導致或加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關鍵詞:高血壓;同型半胱氨酸;頸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AS)是動脈血管硬化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病變類型。其主要特點表現(xiàn)為動脈管壁逐漸增厚變硬、并失去彈性及最后導致血管管腔變小,由于動脈內(nèi)膜上積聚的脂質(zhì)肉眼外觀常常表示為黃色粥樣,顧名思義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它主要浸潤大中型動脈,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以受累器官病變情況而表現(xiàn)不同。
近來對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廣大科研工作者及臨床醫(yī)生的關注,有研究顯示高Hcy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我們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測定的同時并且進行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檢測,探討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Hcy之間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05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高血壓病患者158例及血壓正常的體檢者67例為健康對照組。高血壓的診斷符合2000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的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和( 或) 舒張壓90mmHg以上,所以納入研究對象均排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腦卒中、各種慢性炎癥、不明原因的的發(fā)熱、腫瘤。
1.2方法
1.2.1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用EDTA抗凝管,清晨空腹取肘靜脈血4ml,離心30min,收集血漿,按試劑盒操作程序測定。同型半胱氨酸檢測試劑盒( 循環(huán)酶法,北京九強公司產(chǎn)品)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15umol/l即可認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具體檢測按試劑說明書進行。
1.2.2頸動脈粥樣硬化檢測采用使用美國PHILIP5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7.5MHz,患者平臥位,頭部偏向非檢查側,墊以薄枕,對受檢者的左、右側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處及頸內(nèi)動脈后壁厚度進行測量,取平均值為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IMT)值。IMT<0.9mm為頸動脈內(nèi)膜正常,IMT>1.0mm為內(nèi)膜增厚,IMT>1.3mm為斑塊形成。內(nèi)膜增厚及斑塊形成都認定為頸動脈粥樣硬化。
1.3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兩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血清Hcy水平:在高血壓組及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組中血清Hcy水平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且在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血清Hcy水平也高于高血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1969年McCully首先發(fā)現(xiàn)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和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2]。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的病理改變主要累及動脈內(nèi)膜,表現(xiàn)為IMT增厚,逐漸形成斑塊,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厚被用作檢測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也是心腦血管患病和病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3]。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含有甲硫氨酸,主要有蛋氨基酸在肌肉、肝臟等組織中通過脫甲基生產(chǎn),具有引起內(nèi)皮細胞肥大、受損,內(nèi)皮下水腫及纖維組織積聚,改變血液凝固狀態(tài)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其在血管中的作用可能與下面3個方面有關:①Hcy促炎癥細胞活化與增殖,致內(nèi)皮損傷,使動脈僵硬度增加;②Hcy 促進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及分泌,影響內(nèi)皮黏附功能,損害內(nèi)皮抗凝和纖溶功能;③Hcy 促進趨化因子的表達及分泌,促進血管平滑肌增殖,導致血管重構[4]。此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高同型半胱氨酸同、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有共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5]。還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已經(jīng)成為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6]。
同時也有更多的研究表明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局部厚度增厚是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形成的早期標志[7],而斑塊形成是動脈硬化的最為主要的特征,直接客觀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嚴重程度[8]。通過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三組患者血中Hcy水平,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組及高血壓患者均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升高,而且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組比單純高血壓患者也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血清Hcy升高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且罹患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上升。因此在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xiàn)同型半胱氨酸進一步升高,則可能預示血管損傷在進一步加重[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能是造成或(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新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10],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異常程度能反映疾病的病理損害程度,提早檢測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有效的預防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參考文獻:
[1]Tayama J, Munakata M ,Yoshinaga K,et al.Higher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more advanced systemic arterial stiffness and greater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stres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Res,2006,9(6):403-409.
[2]Mccully KS. 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rysteinemia: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osclerosis [J].Am J.Pathol,1969.56(1):111-128.
[3]O Leary DH,Polka JF,Kronmak RA,et al. Carotid-artery intima and media thicken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older adults[J]. N Engel J Med,1999,340(1):14-22.
[4]陳斐娟.老年高血壓并發(fā)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03):361-363.
[5]萬珠琴,卓建明,林建武,等.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相關性分析[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1(3):264.
[6]張瑞彪,孫善衛(wèi),王德俊,等.高血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頸動脈斑塊形成的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0):3339-3340.
[7]王宏利,樊東升,沈巖,等.頸動脈硬化癥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癥關系的研究[J].中華內(nèi)科學雜志,2005,44:258-262.
[8]許先進,董旭.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8,16(8):665-668.
[9]楊帆,徐冰馨,郭平,等.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變化及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yī)學,2013(12):1069-1072.
[10]高峰杰,吳東陽.原發(fā)性高血壓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關系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0,16(14):28-29.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