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方法選擇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療的患者108例,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及一般護理同步進行。結果108例患者恢復良好,無1例死亡,全部康復出院。結論早期康復護理聯(lián)合一般護理對促進PCI術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PCI術;護理;早期康復;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AMl)是指因嚴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發(fā)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1]。該病病情急,發(fā)展快如不及時搶救會危急患者的生命,急性心梗是急救中心和心血管科的常見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引起人類死亡的第一殺手。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和治療非常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就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非常有效地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方法,通過PCI恢復患者前向血流,對IRA 的開通率高達95%~99%[2],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預后。PCI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治療效果好的優(yōu)點[3]。盡早、持久、充分開通梗死相關血管可以,縮小梗死面積,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預后。但AMI 患者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患者疼痛明顯并伴有瀕死感,常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恐懼、絕望等不良心理,再加上PCI手術有創(chuàng)傷、急性心?;颊哂中栝L期臥床。心理、體力都難以忍受。如何使患者盡快康復、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存質量,是臨床護理的一個重要問題。本研究對AMI 急診PCI術后患者采取一般護理和全程系統(tǒng)的康復活動訓練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l.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1年 1月,到我院就診的首次AMI患者,共108例。其中男87例,女 21例。年齡 39~85歲,平均( 62±13)歲。入選標準:①進入搶救室急性發(fā)病6~12h 以內;②年齡≤60 歲;③無嚴重臟器功能衰竭和嚴重心律失常;④患者及家屬自愿接受PCI術。
1.2方法常規(guī)搶救治療同時,立即嚼服阿司匹林 300mg和口服氯吡格雷 (商品名波立維)300mg,急送導管室行急診冠狀動脈造影術和 PCI術。所有患者均采用股動脈路徑,支架植入術前給予肝素 6000~8000U,以后每超過 1h追加肝素1000U。術后口服的抗凝藥物有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凝治療期間也常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xù) 5~7d。
1.3護理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按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
1.3.1康復護理方法首先進行各種危險因素的評估,并對患者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因素等進行綜合評定, 采取患者教育、心理治療,在控制危險因素的基礎上,指導患者逐漸進行床上、床邊和床下活動和個人生活活動,二便處理及步行訓練。
1.3.2具體康復護理方法[4]干預組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程度和身體狀況制訂出具體的康復辦法和康復流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進行早期康復,早期康復主要在ICU 病房進行,責任護士首先協(xié)助患者在病床上進行簡單地主動和被動活動,如簡單的活動四肢、翻身然后根據(jù)患者情況協(xié)助坐起等活動, 每次活動時間不宜過長,過渡到普通病區(qū)后開始中期康復要逐漸增加活動強度。護士應主動介紹康復活動的重要性和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康復活動時大多患者都很緊張,護士應采取積極的心理護理措施進行有效地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使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康復運動時護士要嚴格控制危險因素,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床邊和下床及二便處理和基本步行訓練等。出院時指導患者進行后期康復即院外恢復康復,并定期回訪評估患者的康復程度。
2結果
108例患者恢復良好,無1例死亡,全部康復出院。
3常規(guī)護理
3.1加強術后監(jiān)護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24h進行連續(xù)動態(tài)心電監(jiān)護,對及時發(fā)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預防猝死的發(fā)生十分重要[3];床旁應備好除顫儀、氣管插管包,一旦發(fā)生室顫,立即行電復律,及時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疼痛反應,護理目標要止痛。嚴密監(jiān)測過程中,特別是拔出動脈鞘管時,一旦發(fā)現(xiàn)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不明原因出汗等癥狀時應警惕迷走神經(jīng)反射的發(fā)生,應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
3.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夜班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壓、意識注意有無夜間平臥后咳嗽、發(fā)作性胸悶等心衰表現(xiàn),術后為防止出血,穿刺部位處應加壓包扎并制動6~8h,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情況,咳嗽時指導患者用手輕壓傷口,輕輕咳嗽,防止傷口滲血。護士要嚴密觀察足背動脈搏動的情況及肢體遠端血運情況,皮膚的溫度、色澤等嚴格交接班,高?;颊邞P床休息,以減輕心臟負荷;
3.3合理補充液體,術后3h指導患者飲水,無心衰患者,一般 6~8h飲水 1000~2000ml[3],促進造影劑的排泄,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補液治療;
3.4心理護理此類患者病情危重,發(fā)病突然、疼痛劇烈,術前準備時間短,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性情緒[4],干預措施主要是做好心理護理,護士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主動關心患者,介紹各種治療及護理措施的必要性,介紹成功病例,及時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處于最佳狀態(tài),愉快地配合治療和護理,促進病情康復。
4討論
4.1 PCI術后護理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措施。早期康復活動能改善心肌血管側支循環(huán),提高心血管工作效率和冠狀血流的貯備能力,加快體力恢復[5]。通過適當?shù)目祻突顒?,可縮短和減輕患者術后體能下降,有利于心臟的康復。如果患者長期臥床不動就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臟負荷也相應增加;長期臥位可使血流減慢,使血液粘滯性相對增加,從而增加發(fā)生靜脈血栓的機會。所以,早期康復活動不僅能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有利于心臟功能的早期回復 而且也能促進患者體力的恢復,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護理人員對康復護理程序的耐心解釋與細致指導,大部分患者能夠積極接受早期康復訓練,在護士的指導下爭取早下床、早出院、早日回歸社會。
4.2通過適當?shù)幕顒樱商岣咝难芄ぷ餍屎凸跔顒用}血流的儲備能力,延緩冠脈病變進展[6], 有效防止急性心梗的再次發(fā)生;通過適當?shù)目祻突顒?,增加了患者的食欲可有效減輕術后體能地下降,為后期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早期康復活動還能減少血小板聚集,使血管收縮因子和舒張因子達到新的平衡[5], 有利于心臟的康復。而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均以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首選的護理和治療常規(guī),其基本理論是壞死的心肌需要6w的時間才能形成疤痕愈合,因此要求在此期間嚴格限制患者的一切活動包括簡單地更換衣服、床上活動和自己進食飲水,大小便以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絕對臥床休息又會造成一系列不利于心臟功能的影響:長期臥位患者精神緊張,加重心臟負擔,由于長期臥床會增加發(fā)生靜脈血栓的機會;臥床休息2w以上可以造成患者肌肉萎縮,長期臥床如不能按時更換臥位會增加發(fā)生褥瘡的機會;絕對臥床休息往往使患者認為自己病情危重,康復無望增加了恐懼心理,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但早期的康復護理活動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嚴格遵醫(yī)囑按康復程序去實施。不能急于求成,應遵循個體化、循序漸進的原則。特別是在進行早期康復活動時,一定要注意,進行康復活動時要行動態(tài)心電監(jiān)測,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還要觀察患者的面色看有無紫紺、蒼白、潮紅、第一次做康復活動時最好請醫(yī)生在現(xiàn)場共同協(xié)助進行,以防意外發(fā)生,保護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永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fā)心臟破裂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30-131.
[2]王蘋,王青.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雜志,2004,20(8):19.
[3]黃抗美,李滿華,毛春華,等.早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PTCA 支架術后患者生存質量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5):451-453.
[4]楊省利.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患者術后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2):82-83.
[5]孫惠萍, 張素巧,趙志紅,等.冠心病介入治療圍術期的康復護理[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4):366-376.
[6]袁正強, 李芝峰, 曾力群,等.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或擇期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及支架術對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2):160-161.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