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雙相門冬胰島素30治療2型糖尿病的起始劑量與代謝參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方法收集初次應用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治療前詢問病史,測量身高、體重,抽血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C肽,血清尿酸,留取晨尿檢測尿蛋白、尿糖。采用雙相門冬胰島素30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患者達到血糖良好控制時(空腹血糖6.05±1.1mmol/l,餐后2h血糖8.12±3.25mmol/l),統(tǒng)計胰島素劑量。結(jié)果總胰島素劑量與空腹血糖水平(r=0.345,P=0.000)、血清尿酸水平(r=0.285,P=0.003)呈線性正相關(guān)。年齡與晚餐前胰島素劑量(r=0.190,P=0.048)呈線性負相關(guān)。尿蛋白陽性患者BMI、血清尿酸值較高,總胰島素劑量、晚餐前胰島素劑量較大,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jié)論雙相門冬胰島素30劑量與空腹血糖、血清尿酸、尿蛋白密切相關(guān),病程短、代謝紊亂嚴重、伴有糖尿病癥狀的年輕患者常需要3次/d雙相門冬胰島素30強化治療,需要的胰島素劑量、特別是晚餐前胰島素劑量較大。
關(guān)鍵詞:2型糖尿病;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高尿酸血癥
對血糖明顯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島素皮下注射強化控制血糖,能快速消除高糖毒性,有利于β細胞功能的恢復穩(wěn)定[1],雙相門冬胰島素30 2次/d或3次/d皮下注射,使用方便,費用較胰島素泵低廉,并可酌情配合口服降糖藥物,達到迅速強化降糖的目的。本文擬探討雙相門冬胰島素30治療2型糖尿病的起始劑量與代謝參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湖南旺旺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且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②存在手術(shù)及其他應激性因素者;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④既往或目前患有甲亢、惡性腫瘤者;⑤采用全胃腸營養(yǎng)者;⑥用任何影響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敏感性藥物者。
1.2研究方法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填寫問卷,治療前測量身高、體重,抽血葡萄糖氧化酶法測空腹血糖,高壓液相色譜法測量糖化血紅蛋白,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C肽、血清尿酸,留取晨尿用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尿糖。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糖尿病飲食教育,根據(jù)個人情況制訂糖尿病營養(yǎng)飲食食譜,采用雙相門冬胰島素30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患者達到血糖良好控制時(空腹血糖6.05±1.1mmol/l,餐后2h血糖8.12±3.25mmol/l),統(tǒng)計胰島素及口服藥劑量。添加口服藥標準為,患者餐后血糖高,而餐前血糖偏低時,該餐加用50mg阿卡波糖;BMI>25的患者或(和)胰島素劑量超過60u/d,加用二甲雙胍0.2g/kg)。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性別(男1,女2),口干、多飲、多尿、體重下降的高血糖癥狀(有1,無0),高血壓?。ㄓ?,無0),尿蛋白(陽性1,陰性0)對胰島素劑量的影響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其它臨床代謝因素對胰島素劑量的影響采用直線相關(guān)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 109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臨床特征:病程<1年71例,病程 ≥1年38例;男性69例,女性40例;伴高血壓病40例,不伴高血壓病69例;尿蛋白陽性41例,尿蛋白陰性68例,見表1。
2.2相關(guān)性分析空腹血糖水平與總胰島素劑量(r=0.345,P=0.000)、晚餐前胰島素(r=0.305,P=0.001)、中餐前胰島素(r=0.265,P=0.005)、早餐前胰島素劑量(r=0.227,P=0.018)均呈線性正相關(guān)。血清尿酸水平與總胰島素劑量(r=0.285,P=0.003)、晚餐前胰島素劑量(r=0.320,P=0.001)、早餐前胰島素劑量(r=0.232,P=0.015)成線性正相關(guān),而與中餐前胰島素劑量無相關(guān)性。年齡與晚餐前胰島素劑量(r=0.190,P=0.048)呈線性負相關(guān)。
2.3獨立樣本t檢驗男性組與女性組、伴高血壓病組與不伴高血壓病組相比較,胰島素劑量均無顯著性差異。尿蛋白陽性組相比尿蛋白陰性組BMI、血清尿酸值較高,總胰島素劑量、晚餐前胰島素劑量較大,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病程<1年組與病程≥1年組相比,有高血糖癥狀組與無高血糖癥狀組相比,中餐前胰島素劑量均較大,有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相對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與胰島素劑量相關(guān)性更密切,空腹血糖水平與肝糖輸出增加及肝臟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guān),有文章提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越重,空腹血糖及胰島素水平越高,初始胰島素劑量也相應增加[2],尿酸與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因素密切相關(guān)[3],本研究中,血清尿酸與胰島素劑量呈顯著線性正相關(guān),也證實了尿酸是代謝紊亂的重要指標,對胰島素劑量的影響力可能比BMI、血脂更強,值得我們重視。在分組比較中,尿蛋白陽性組BMI、尿酸較高,提示尿蛋白也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guān),這組患者胰島素劑量需求較大,而在代謝指標改善后,尿蛋白常會減少或轉(zhuǎn)陰。
對早、中、晚胰島素劑量分別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早餐前雙相門冬胰島素30劑量較晚餐前劑量稍大,而中餐前劑量約為早、晚餐前劑量的1/2。空腹血糖、血清尿酸水平較高及尿蛋白陽性的患者需要更大的晚餐前劑量,提示晚餐前劑量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guān),而年齡大的糖尿病患者晚餐前劑量卻較小,考慮老年患者相對年輕患者胰島功能較差,代謝紊亂較輕。因此我們認為,對于年齡輕,合并代謝綜合征,空腹血糖較高的患者,早晚餐前劑量1:1分配比較好,而年老、胰島功能較差,代謝紊亂較輕的患者可能早餐前劑量要大于晚餐前劑量,避免夜間發(fā)生低血糖。而高血糖癥狀明顯,病程短,未使用過降糖藥物的患者,中餐前胰島素劑量亦較大,提示這部分患者高糖毒性嚴重,往往需要雙相門冬胰島素30 3次/d強化治療來控制血糖。
參考文獻:
[1]Weng JP, Li YB, Yanbing Li,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β-cell func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parallel-group trial[J]. The Lancet,2008,371:1753-1760.
[2]程彧彧,林寰東,高鑫,等.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胰島素劑量與代謝參數(shù)的關(guān)系[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0(04).
[3]劉淑芬,李源杰,黃程錦,等.高尿酸血癥與其他代謝異常的相關(guān)性[J].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2010(0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