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顯微外科皮瓣移植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顯微外科皮瓣移植術患者4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全方位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皮瓣成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Bathel指數(shù)及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結論對顯微外科皮瓣移植術患者實施嚴密的護理觀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皮瓣移植術;顯微外科;圍術手術期;護理皮瓣移植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軟組織缺損的主要術式,可維持創(chuàng)傷部位正常外形以及生理功能。由于創(chuàng)傷影響局部美觀及功能,患者常存在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故在顯微外科皮瓣移植術圍術期實施優(yōu)質、全面、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我院在顯微外科皮瓣移植術圍術期實施嚴密觀察和全方位護理,獲得了滿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顯微外科皮瓣移植術患者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齡18~72歲,平均為(33.6±4.1)歲。皮瓣類型:18例鄰指鄰近皮瓣,6例游離股前外側皮瓣,6例腓腸神經(jīng)營養(yǎng)血管蒂皮瓣,4例游離肩胛背皮瓣, 4例游離背闊肌皮瓣, 4例小腿內(nèi)側島狀皮瓣,2例橈動脈蒂島狀皮瓣、2例尺動脈蒂島狀皮瓣?;颊唠S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全方位護理,護理方法如下:
1.2.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疾病、皮瓣移植術相關知識,并共同分析手術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向其說明手術的安全性,并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思想工作及心理安慰,合理解釋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消除其負性心理,提高其配合度。②術前檢查及準備:術前完善各項必要檢查,例如心肝肺腎功能、血常規(guī)等。對于合并慢性疾病者,應予以積極糾正,評估術中失血可能,做好輸血準備。向患者闡明高齡并非本術式的禁忌癥,以消除其疑慮或緊張情緒。術前1d做好供區(qū)備皮,剔除毛發(fā),注意勿刮傷皮膚,并注意觀察是否存在皮膚創(chuàng)面、毛囊感染等[1]。創(chuàng)面分泌物需進行細菌培養(yǎng)以及藥敏試驗,并針對性地予以抗生素預防或者治療感染癥。
1.2.2術后觀察護理 ①病情觀察: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每1h進行血壓、脈搏、呼吸以及體溫等的測定。患者平臥休息,并監(jiān)測其血壓以及尿量變化。對于血壓偏低以及尿量較少者,提示血容量不足或者灌注不足,及時予以補充血容量,以免影響皮瓣的血供,有利于皮瓣存活。對于膚溫低于27℃以下者,提示動脈血液循環(huán)障礙,予以針對性治療。②病房管理:維持病房安靜、舒適、空氣清新,維持室溫在22~25℃左右,并嚴格進行空氣消毒,限制探視,嚴禁吸煙等,以免發(fā)生交叉感染。③血管危象觀察與鑒別:在術后1~3d極易出現(xiàn)血管危象,如觀察到皮膚蒼白、皺紋加深、張力降低、膚溫下降以及毛細血管長時間充盈、脈搏消失或減弱、縫線拆除后皮緣搔刮無出血或者有少量暗紅色的血液滲出,提示為動脈危象。如患者的皮膚顏色呈紫黯,膚溫降低、皮紋消失或者變淺、張力增加或者發(fā)生嚴重腫脹、皮緣放血或者針刺皮瓣有紫紅色血液流出并轉變?yōu)轷r紅色、毛細血管有搏動但迅速充盈,則提示為靜脈危象。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予以相應處理。④生活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康復情況制定飲食方案,嚴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免發(fā)生便秘。定期予以更換體位,如發(fā)生便秘需遵醫(yī)囑予以瀉藥,以便用力排便導致皮瓣張力增加和誘發(fā)出血等。⑤康復鍛煉:術后指導患者早期活動,有利于促進腫脹消退,避免發(fā)生肌肉萎縮以及關節(jié)粘連或者僵硬等。指導患者正確進行肌力訓練以及關節(jié)活動等,并輕輕按壓皮瓣,有利于促進皮瓣周圍血液循環(huán),促進皮瓣愈合。
1.3觀察指標應用Barthel指數(shù)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自制生活質量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患者傷后30d的生活質量,包括睡眠、飲食、心理及精神狀態(tài)、對治療的態(tài)度以及對疾病的認識,各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觀察并記錄兩組皮瓣存活、壞死、血運障礙、血腫及感染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效果比較觀察組的皮瓣成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皮瓣壞死、血運障礙及感染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1)。
2.2 兩組Bathel指數(shù)比較兩組傷后第1d的Barthel指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經(jīng)相應護理后30d,兩組的Barthel指數(shù)均顯著提高,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傷后30d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見表3)。
3討論
皮膚軟組織缺損是顯微外科常見創(chuàng)傷疾病,相比于單純肢體創(chuàng)傷患者,合并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的病情更為嚴重,可導致局部外形和功能受損,感染風險及致殘率均更高[2]。皮瓣移植術是維持創(chuàng)傷部位外形以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患者對疾病及皮瓣移植缺乏正確認識、體位不是或者疼痛等,不僅極易產(chǎn)生負性心理,且還將影響醫(y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病情康復[3]。因此,在顯微外科皮瓣移植圍術期,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觀察至關重要。
全方位護理是整體護理以及優(yōu)質護理的深入發(fā)展,其強調(diào)對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方面護理,同時要求護理工作的具體化、制度化和全面化,重視護理人員與患者的共同參與,形成一種主動施護和主動參與的護理模式[4]。實施全方位護理提高了護理工作的目的性、計劃性,有利于轉變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理念,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展護理服務。實施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其情緒;開展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疾病的正確認識,掌握疾病相關防治以及護理知識,有利于提高其治療信心,從而主動配合治療;實施生活飲食干預,可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接受全方位觀察護理后,Bathel指數(shù)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患者在睡眠、飲食、心理及精神狀態(tài)、對治療的態(tài)度以及對疾病的認識等方面的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5]。
綜上所述,在顯微外科皮瓣移植術圍術期實施嚴密觀察,開展全方位護理,有利于提高皮瓣存活率,減少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蕾.顯微外科皮瓣移植圍手術期的觀察及護理50例[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8):120-121.
[2]王娜.顯微外科皮瓣移植圍手術期的觀察及護理23例[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9):481-482.
[3]范金艷,李玉芝.皮瓣移植修復四肢組織缺損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33):4279-4280.
[4]唐惟萍.皮瓣移植修復下肢軟組織缺損術158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6):118-119.
[5]徐新莉,馬書麗,谷君君等.154例皮瓣移植術后臨床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346.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