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運用小劑量麻黃素預防丙泊酚誘導期間出現(xiàn)低血壓情況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8月~2013年8月到醫(yī)院實施治療的60例老年患者,將其隨機分為三組,對照組的20例患者靜脈滴注生理鹽水,觀察組1的20例患者靜脈滴注0.1mg/kg的麻黃素,觀察組2的20例患者靜脈滴注0.2mg/kg的麻黃素,生理鹽水或者麻黃素均在丙泊酚誘導前注射,分別測定各項操作前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變化。結果通過丙泊酚誘導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壓下降程度輕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更優(yōu)于觀察組1,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實施丙泊酚誘導后,三組患者的心率均程度不等的減緩。對照組中有12例患者的收縮壓未超過70mmHg,而觀察組1中有2例。結論老年患者在實施丙泊酚誘導前靜脈滴注小劑量麻黃素能夠有效的預防低血壓的程度,但是不會完全避免低血壓出現(xiàn)。低血壓的出現(xiàn)與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誘導相關,而且經過比較,每千克體重0.2mg比0.1mg劑量預防低血壓的效果更加。
關鍵詞:丙泊酚;低血壓;小劑量麻黃素;臨床效果丙泊酚為一種靜脈麻醉藥物,屬于新型酚烷基類,因其具備作用明顯,操作方便,起效及蘇醒速度快,少見出現(xiàn)宿醉效應,被廣泛應用在臨床實施麻醉中,但是在應用丙泊酚期間常見患者出現(xiàn)心動過緩和低血壓現(xiàn)象,這種不良反應限制的其使用的范圍。尤其是體弱的患者及老年患者,由于其代償血液循環(huán)變化的能力降低,因而表現(xiàn)的更加突出[1]。臨床上多年以來始終是運用靜脈注射麻黃素來預防低血壓出現(xiàn)。我們選擇2012年8月~2013年8月到醫(yī)院實施治療的60例老年患者,運用不同的方法來預防低血壓出現(xiàn),觀察其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實驗成員選擇2012年8月~2013年8月到醫(yī)院對實施手術治療的60例老年患者進行觀察,依據(jù)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對其術前進行評分均為I~II,年齡在62~76歲,其中38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將所選的患者隨機分為三組,比較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異常,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對照組的20例患者靜脈滴注射生理鹽水,觀察組1的患者按照每千克靜脈滴注1mg麻黃素,觀察組2的患者按照每千克靜脈滴注2mg麻黃素。具體操作方法為,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密切監(jiān)測心電圖、無創(chuàng)血壓以及脈搏血氧飽和度,每個患者在實施丙泊酚誘導麻醉前通過靜脈注射實驗溶液,操作在實施麻醉前的15min完成;排除患者有高血壓、心絞痛、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心力衰竭以及腦血管病的患者。
1.3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4.0系統(tǒng)軟件,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對組間進行比較,χ2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丙泊酚誘導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壓下降程度輕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更優(yōu)于觀察組1,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實施丙泊酚誘導后,三組患者的心率均程度不等的減緩。對照組中有12例患者的收縮壓未超過70mmHg,而觀察組1中有2例。
3討論
本文對所選的患者進行觀察,運用丙泊酚實施誘導麻醉后的老年患者均會出現(xiàn)程度不等的體循環(huán)低血壓,然而預防性應用小劑量麻黃素能夠明顯的緩解低血壓的出現(xiàn),但是無法完全避免[2]。
丙泊酚引起的低血壓一般表現(xiàn)為劑量依賴性,而且與注射速度密切相關,因而將實施誘導時的丙泊酚速度及劑量降低,能夠緩解低血壓出現(xiàn)的程度。年齡較高的患者周邊室和中央室的丙泊酚分布容積顯著縮小,轉運速度明顯降低,對藥物的轉運速率和清除率明顯降低,因而老年患者在應用丙泊酚實施麻醉誘導時更易引起血漿丙泊酚超射現(xiàn)象,增加了丙泊酚的敏感程度[3]。丙泊酚可與其他催眠鎮(zhèn)靜的藥物同時應用,這樣能夠降低需使用丙泊酚的誘導劑量,進而緩解實施誘導期出現(xiàn)低血壓的程度或者發(fā)生率。如鎮(zhèn)靜催眠藥物與丙泊酚配伍使用能夠明顯的延長患者的蘇醒時間,很難在短小手術中發(fā)揮超短效麻醉效果的特點;如阿片類藥物芬太尼與丙泊酚配伍使用,不但能夠降低丙泊酚的初始使用劑量,同時還能有效的緩解患者氣管插管時出現(xiàn)的應激反應,提升外科實施短小手術的條件。
丙泊酚由靜脈注射到人體后約在2~3min出現(xiàn)風效應,這一時期也是循環(huán)最不穩(wěn)定的時間,因而可以對觀察時點進行確定,很大程度上對預先小劑量麻黃素干預的效果進行有效反應。而且插管后的2~3min,會降低插管使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變化出現(xiàn)的應激反應的影響。Gamlin等學者[4]研究指出將10~20mg的麻黃素與丙泊酚混合一起后實施誘導麻醉,麻黃素與丙泊酚的顯效時間基本一致,而且能夠發(fā)揮效果到誘導前水平,但是經過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10mg的麻黃素劑量略微偏低。本文研究指出,通過丙泊酚誘導后,觀察組兩組患者的血壓下降程度輕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更優(yōu)于觀察組1,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實施丙泊酚誘導后,三組患者的心率均程度不等的減緩。對照組中有12例患者的收縮壓未超過70mmHg,而觀察組1中有2例。
綜上所述,老年患者在實施丙泊酚誘導前靜脈滴注小劑量麻黃素能夠有效的預防低血壓的程度,但是不會完全避免低血壓出現(xiàn)。低血壓的出現(xiàn)與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誘導相關,而且經過比較,每千克體重0.2mg比0.1mg劑量預防低血壓的效果更加。
參考文獻:
[1]鐘慶.丙泊酚靜脈麻醉下老年直腸癌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的臨床觀察[D].瀘州醫(yī)學院,2010,33(12):542-543.
[2]李瑩.Zeus麻醉機自動控制麻醉系統(tǒng)下攝氧量與丙泊酚靶控輸注效應室濃度之間的關系[D].復旦大學,2010.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