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頸椎病的定義、常見的臨床類型、臨床常見的手術方式,還有對國際疾病分類知識的理解,探討其疾病和手術分類的原則和方法。頸椎病的編碼比較復雜,編碼員除了要熟練掌握相關的編碼原則和方法外,還要通過閱讀病歷內容,必要時和臨床醫(yī)生溝通,才能做到編碼的準確。
關鍵詞:頸椎病;ICD-10;ICD-9-CM-3在疾病分類和手術分類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有關頸椎病的編碼問題,由于這一疾病存在多種臨床表現(xiàn)類型,同時手術治療存在多種方式,給編碼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本文主要從臨床類型和手術方式進行探討,總結出這一類疾病的疾病和手術分類的原則和編碼方法。
1定義和臨床類型[1]
1.1定義頸椎病:因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fā)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相鄰脊髓、神經(jīng)、血管和食管等組織,并引起癥狀或體征。
1.2臨床類型當頸椎間盤退變進展到一定程度,可影響脊髓、神經(jīng)根和椎動脈等,并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臨床上常見的頸椎病主要有三種:①神經(jīng)根型頸椎?。捍诵妥疃嘁姡s占50%~60%。②脊髓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10%~15%。③椎動脈型頸椎?。杭s占5%~10%以下。
2疾病分類原則和查找方法
2.1分類原則在ICD-10中,頸椎病分類于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統(tǒng)和結締組織疾病M47類目,類目的分類軸心為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其中M47.0+G99.2*為椎動脈型頸椎病,M47.1+G99.2*為脊髓型頸椎病,M47.2為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M47.8為其他頸椎病(不伴有脊髓病或神經(jīng)根病或椎動脈病)。
2.2查找方法一般以\"脊椎關節(jié)強硬\"、\"壓迫\"為主導詞進行查找。
例:脊髓型頸椎病 M47.1+G99.2*
查:脊椎關節(jié)強硬
-伴有
- -脊髓病NEC M47.1+G99.2*
3常用術式、手術分類原則和查找方法
3.1常用術式由于頸椎病嚴重時可影響到脊髓、神經(jīng)根、椎動脈等,當出現(xiàn)眩暈、腦干供血不足、頸肩臂痛、肢體麻木、無力感、持物不穩(wěn)或行走不穩(wěn)等癥狀,就需要進行治療。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治療原則有所不同,神經(jīng)根型、椎動脈型首選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半年無效或反復發(fā)作,則采取手術治療;而脊髓型頸椎病,若確診,應及時手術治療。常用的術式有:①脊椎單開門或雙開門式椎板成形術(03.09);②椎間盤切除或椎間盤髓核切除(80.5)或椎板切開減壓(03.09);③椎間盤切除伴有人工椎間盤置換(84.61-84.62);④脊椎融合術(81.01-81.03);⑤脊椎再融合術(81.31-81.33)。
3.2分類原則和查找方法
3.2.1分類原則在ICD-9-CM-3手術操作分類中,頸椎病手術分類是根據(jù)具體的手術方式來確定的,同時還應注意另編碼要求。①首先明確具體的手術方式,是單純的椎間盤(髓核)切除,還是切除同時伴有人工椎間盤置換或者頸椎融合。②單純的椎間盤(髓核)切除編碼應明確手術入路,是開放做的手術,還是皮下做的或顯微鏡下做的介入手術,同時根據(jù)患者的體位來區(qū)分經(jīng)前入路(ALIF)還是后入路(PLIF)。③椎間盤(髓核)切除伴有人工椎間盤置換編碼應明確椎骨的部位和置換范圍(部分的、核、全部的)。④椎間盤(髓核)切除伴有融合編碼應明確椎骨的部位、手術入路、手術植入物和融合椎骨數(shù)量。根據(jù)骨移植情況,可再編77.70~77.79來說明骨的來源。⑤頸椎再融合術的編碼原則與融合術的編碼原則一致。⑥椎板成形術編碼可根據(jù)科研需要來區(qū)分手術入路。如經(jīng)前入路還是后入路,單開門式椎板成形還是雙開門式椎板成形。
例:皮下椎間盤射頻消融術80.59
查:椎間盤切除術,椎間80.51
-經(jīng)皮的80.59
3.2.2查找方法不同的手術方式,主導詞的查找各有不同。①椎板擴大成形術:主導詞為:椎板成形術,擴大的03.09;②椎間盤切除:主導詞為:椎間盤切除術,椎間或破壞術80.51;③椎間盤切除伴有人工置換:主導詞為:置換 - 椎間盤--人工的,NOS84.60;④脊椎融合術:主導詞為:融合術 - 脊椎的 81.00;⑤脊椎再融術:主導詞為:再融合術,脊柱81.3。
例:頸4~5椎間盤摘除+減壓+椎間內固定術
書寫這樣的手術名稱十分常見,解決這類手術編碼問題時,需閱讀手術記錄,弄清手術采取的入路、椎體融合裝置等。根據(jù)這樣的思路,通過閱讀手術記錄,可以發(fā)現(xiàn)手術記錄中寫有\(zhòng)"橫切口\"、\"刮除C4~5處椎間盤組織\"、\"選取適當大小的Cage,置入C4~5椎間隙\"由于做融合術的患者手術費用比較高,應首選融合術為主要的手術編碼。
查:融合術
-脊椎的(伴移植)(伴內固定)(伴輔助裝置)81.00
注:另外使用81.62,81.63,或81.64作為附加編碼并表示全部融合的椎骨數(shù)量
- - 頸的(C2水平或以下)NEC 81.02
- - - 前的(椎體),前側路法81.02
- - 椎骨數(shù)量-見編碼81.62-81.64
植入物 - 裝置 - - 椎體脊椎融合術裝置84.51
椎間盤切除,椎間80.51
所以完整的編碼應為: 81.02,81.62,84.51,80.51
4結論
4.1頸椎病的疾病編碼問題時比較簡單,主要應明確頸椎病的具體臨床類型,然后查找相應編碼。
4.2解決手術編碼時,關鍵要明確具體的手術方式,同時還應注意另編碼要求。比如手術采取的入路、融合術要求另編碼等,這就要求編碼員要認真閱讀病歷的手術記錄部分,如果從手術記錄中仍然找不到答案,則需編碼人員與臨床醫(yī)生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保證編碼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4.3病案科應加強醫(yī)務人員規(guī)范出院診斷與手術名稱的書寫,是做好疾病與手術分類的前提,所以,編碼員應與臨床醫(yī)生的溝通,需要臨床醫(yī)生了解ICD-10與ICD-9-CM-3對疾病與手術名稱的要求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陳孝平主編.外科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043-1046.
[2]吳階平,裘法祖主編.黃家駟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第6版:1121-1125.
[3]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世界衛(wèi)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ICD-10[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4]劉愛民主編譯.ICD-9-CM-3[M].2008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55-169.
[5]張勇鵬.頸椎病手術方式的選擇[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1(6)18-19.
[6]莫利求.頸椎病診治的現(xiàn)代觀點[J].廣東醫(yī)學雜志,2006,2(2).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