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經陰道子宮手術中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按病種制定統(tǒng)一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格,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進行全方位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結果。結果術后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3.3%和6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陰式子宮手術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有利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家庭經濟負擔,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經陰道子宮手術;滿意度臨床護理路徑是目前運用較為廣泛的先進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具有高效性、規(guī)范性等優(yōu)勢,專門針對特定的手術或病種開展一系列包括檢查、診斷、手術、護理等診療流程在內的管理方式,與傳統(tǒng)護理模式相比更符合時代需求。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經陰道子宮手術中的臨床效果,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和患者滿意率,效果顯著,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進行婦科手術的90例患者,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7±3.1)歲,所有患者均采用經陰道子宮手術方式,其中36例行子宮全切術,28例行子宮次全切術,其余行子宮和附件切除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入院后人手一份臨床護理路徑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醫(yī)護人員嚴格執(zhí)行標準化的操作流程,保質保量完成治療和護理工作。具體如下:①患者入院當天:護理人員為患者簡單介紹醫(yī)院和科室的環(huán)境和規(guī)章制度、查房時間、主治醫(yī)生和護士長,詳細解釋疾病的特征和手術方法,讓患者明確治療的意義和目的,緩解精神緊張的壓力,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②術前準備:盡量以口語化的形式向患者介紹手術時間、名稱、麻醉方法等基本信息,提前進行皮試,做好腸道和陰道準備,術前指導患者如何床上使用便器、有效排痰、有效咳嗽的方法,囑咐患者保證睡眠充足[1];③手術當天:將患者護送到手術室,責任護士和手術室護士進行交接。術后送回病房,每隔30min監(jiān)測1次生命體征,去枕平臥,護士定期觀察患者的意識和切口情況,保持引流管引流正常。術后14h內不允許進食,給予口香糖咀嚼,促進排氣[2]。④術后1~2d:觀察陰道切口,拔除導尿管,囑咐患者及時小便,并指導和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減少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同時加強心理護理,增強治療的信心。⑤術后3~7d:患者排氣正常后可食用半流質食物,延長患者步行時間,協(xié)助患者生活護理,在出院前1d晚上進行出院指導,包括個人衛(wèi)生、性生活指導、飲食、收縮肛提肌和會陰等。
1.3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首次下床和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滿意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組間數據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后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住院費用遠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經陰道子宮手術是具有微創(chuàng)、出血少、恢復速度快等特點的新技術,在治療婦科疾病時技術要求相當高,手術難度也很大,需配備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臨床護理路徑以患者為中心,責任護士在術前會為患者講解表格內容和目標,執(zhí)行臨床路徑表中的各個項目,包括術前疾病知識指導、常規(guī)檢查、指導飲食、功能恢復訓練、出院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護理程序循序漸進,能保證患者的康復。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在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滿意率等方面臨床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增強了護患關系,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春.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科剖宮產術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2):285-286.
[2]瞿永鳳,李玉華.臨床護理路徑在擇期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34-35.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