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和分析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佐治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重癥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患兒采取抗生素、吸氧、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輔佐治療,對兩組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等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顯效21例(65.625%),有效9例(28.125%),治療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顯效16例(50%),有效10例(31.25%),總有效率81.2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實驗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重癥肺炎患兒常規(guī)救治治療的同時給予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關鍵詞:丙種球蛋白;重癥肺炎;小兒;療效重癥肺炎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與病原體感染、全身炎癥反應、營養(yǎng)不良及小兒特殊生理特點等有關,具有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等特點[1],若治療不及時或控制不當,最終引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是導致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及時的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降低炎癥反應,增強患兒抵抗能力至關重要[2]。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我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兒行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佐治,效果明顯。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重癥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經病原體等綜合檢查后確診為重癥肺炎,排除肝腎功能嚴重障礙、呼吸衰竭等患兒。隨機把64例患兒分為對照組和實驗,各32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在3個月~2歲,平均(1.1±0.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在1h~3d,平均(1.0±0.5)d。實驗組患兒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在2個月~2.1歲,平均(1.2±0.3)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在1h~2d,平均(1.1±0.4)d,兩組患兒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兒在治療前均接受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等檢查,并查看患兒一般資料,觀察患兒臨床癥狀,在此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對照組患兒采取綜合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吸痰、抗生素(單用或聯(lián)合使用)、抗炎、水電解質紊亂糾正等治療,對于伴有心力衰竭患兒來說,給予利尿、強心等治療。同時給予患兒營養(yǎng)支持。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丙種球蛋白輔佐治療,于入院第1d或第2d給予200~300mg/kg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連續(xù)治療2~3d。兩組患兒治療1w。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兒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改善及用藥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臨床癥狀改善包括退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IgG、IgA及IgM。
1.4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1w后患兒咳嗽、體溫異常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肺部聽診提出啰音明顯減少;有效:治療1w后患兒咳嗽、體溫異常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肺部聽診提示啰音有所減少;無效:治療1w后患兒咳嗽等臨床癥狀及體征不變或加重。
1.5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各項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1.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此外,兩組患兒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及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兒退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患兒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 實驗組患兒經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佐治后,IgG從治療前的(8.20±1.51)g·L-1上升到(12.20±1.83)g·L-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治療前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重癥肺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主要與病原體感染、毒素、缺氧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造成患者機體內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被大量的釋放,消耗掉體內的免疫球蛋白IgG,致使IgG濃度明顯下降[3],患者免疫功能大幅度減弱,從而引發(fā)重癥肺炎,多發(fā)于小兒或老年人群。小兒重癥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通常發(fā)病比較突然,變化大,若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或治療不當可能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直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另外患兒發(fā)生重癥肺炎時,其免疫功能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正常嬰兒經由胎盤傳遞來的母體免疫球蛋白高達90%,且在其出生3個月前后這些母體免疫球蛋白被分解代謝,而嬰兒自身正常合成或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在2~4歲。相關研究表明重癥肺炎患兒病發(fā)后,其體內的血清IgG水平明顯減少,可見血清IgG可作為小兒重癥肺炎治療有效的主要指標之一[4]。
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主要以抗生素、抗炎、水電解質紊亂糾正、吸氧等基礎方法為主,雖有一定的療效,但臨床癥狀改善比較緩慢或患者不是很滿意。丙種球蛋白注射液主要是從很多健康人體混合血漿中提煉出來的一種純血液制品,成分以蛋白質為主,內含細菌、病毒及其他病原體IgG抗體,同時免疫球蛋白的獨特型及獨特型體形成復雜的免疫網絡系統(tǒng),具有調節(jié)或替代免疫功能作用。它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胞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6)來減輕補體介導免疫損傷,同時通過靜脈滴注可以阻斷抗原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保護宿主靶細胞免受特異性抗體的傷害[5]。相關研究表明采取靜脈滴注方式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患者血液中的IgG水平,且若靜滴劑量較大,短時間內可以讓血液中的IgG濃度上升到正常人的3~6倍,能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與抗生素等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使用,達到抗病毒、抗細菌的目的。本研究實驗組患兒經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佐治治療后,IgG從治療前的(8.20±1.51)g·L-1上升到(12.20±1.83)g·L-1,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3.75%,比行單純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高12.5%。另外實驗組患兒退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6.491、-3.186、-4.110及-2.411,P<0.05??梢姳N球蛋白靜脈滴注佐治能明顯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能明顯提高血清IgG水平,減輕患兒咳嗽、發(fā)熱等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何兵,邊俊梅,蔣玙姝,等.連續(xù)靜注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系統(tǒng)評價[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04):588-595.
[2]吳紅華.丙種球蛋白治療40例小兒重癥肺炎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0):4643-4644.
[3]周曉娜.60例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17):141-142.
[4]李政錦,周文,劉長軍,等.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16):3554-3555.
[5]林貞,邱彬瑋.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重癥肺炎68例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0(05):46-47.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