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以雙下肢無力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少見神經科疾病的臨床特點,加強對少見病的認識。方法對1例以雙下肢無力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神經科疾病患者的診斷過程進行分析。結果患者診斷考慮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并肌營養(yǎng)不良。結論臨床遇到以雙下肢無力為首發(fā)表現(xiàn)合并上下神經元損害的神經科疾病,應抓中重點和關鍵以求正確診斷,再進一步考慮合并肌病的可能。
關鍵詞:雙下肢無力;雙下肢萎縮; 首發(fā)表現(xiàn);肌活檢1臨床資料
現(xiàn)病史:2+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左足背及足背外側疼痛,1+月后出現(xiàn)左足下垂,行走時需抬高左足,患者未予重視,后逐漸出現(xiàn)左下肢無力,同時伴有左下肢肌肉萎縮,1+年前發(fā)展為右下肢肌無力,右下肢肌肉相續(xù)出現(xiàn)萎縮,行走時右下肢跛行,左下肢拖拽,自訴偶感肌肉跳動(但未見肌跳)。病程中無雙上肢乏力,時有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無感覺異常、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病來二便如常,精神、飲食、睡眠欠佳。體重減輕約6kg。
既往史、個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無特殊。
體格檢查:神清、言語流利,高級認知功能可,腦神經檢查無異常。右側咽反射消失,左側咽反射遲鈍。頸軟,轉頸有力,聳肩力量有力。雙下肢肌肉均勻性萎縮,左側為甚。左上肢遠端肌力5-級,近端肌力5級,左下肢近端肌力2級,遠端背伸肌力0級,跖屈肌力1級,左下肢肌張力減低,左上肢腱反射(++),左下肢膝腱反射消失,跟腱反射(++)。右上肢肌力5級,雙上肢肌張力適中。右下肢肌力4+級,右下肢肌張力稍降低。右上肢腱反射(+++),右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右下肢踝陣攣(+),髕陣攣不持續(xù)。雙側股四頭肌可見明顯肌跳。雙側羅索里摩征(+),霍夫曼征陰性。左側提睪反射消失,右側提睪反射減弱,腹壁反射消失,面部、四肢、軀干、痛覺對稱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圖形覺、關節(jié)位置覺、運動覺對稱存在。
輔助檢查:門診查CK 229.89 U/L。入院后查CK 307.40 U/L。肝腎功能+電解質示:ALT 134.36U/L,AST 102.75U/L,TBiL 28.56umol/l, DBiL 28.56umol/l, IBiL 20.04umol/l。肌電圖示:左腓總神經CAMP各段均為測出,左脛神經CMAP各段波幅降低,左腓總神經、左腓腸神經SNAP波幅降低,左脛神經F波、H反射波幅降低,左脛前肌、左腓腸肌、雙側股四頭肌示神經源性損害。提示:雙下肢神經源性損害(以左下肢運動/感覺神經纖維及神經根損害為主,L2~S2根性損害可能性大)。下肢周圍神經超聲示:右側坐骨神經全程邊界不清,雙側未見明顯肌跳,左側坐骨神經超聲未見異常。
2診斷與鑒別診斷
2.1頸椎病性脊髓病該病由頸椎骨質、椎間盤或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造成相應部位脊髓伴或補辦神經根受壓的一種脊髓病變,好發(fā)于中老年人,患者入院時查體,右側腱反射活躍,踝陣攣(+),髕陣攣不持續(xù),右側錐體束征(+),考慮脊髓病變,且右上肢腱反射活躍,定位頸髓。
2.2肯尼迪病該病多見于中年男性,表現(xiàn)為緩慢進展性的延髓損害和肢體肌肉無力、萎縮、震顫,可有構音不清和吞咽困難,無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緩慢的病程及近端對稱形式的肌無力有助于鑒別診斷,故本患者暫不考慮此病。
2.3進行型肌營養(yǎng)不良主要表現(xiàn)為緩慢進行性加重的對稱性肌肉無力和萎縮,無感覺障礙,電生理表現(xiàn)為肌源性損害、神經傳導速度正常,組織學特征主要為廣泛肌纖維萎縮,伴肌纖維變性、壞死、再生。本患者肌電圖提示為神經源性損害。需進一步肌肉活檢以明確診治。
3最終診斷和疾病分析
對患者進行了左腓腸肌的肌肉活檢:HE染色:可見數(shù)個邊界清楚的肌纖維束、肌束內纖維結締組織輕度增生,部分肌纖維肥大、萎縮、壞死、再生,可見核內移及極度萎縮肌纖維。NADH-TR:部分肌纖維內酶活性缺乏。病理診斷:(左腓腸肌)肌營養(yǎng)不良。評判:骨骼肌主要病理變化:肥大、萎縮、壞死、再生及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病變符合肌營養(yǎng)不良的病理變化。
患者體征上表現(xiàn)為上運動神經元損害、又有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且表現(xiàn)不對稱,考慮左下肢并非無上位神經元損害,而是被較重的下位神經元體征所抵消、掩蓋。故考慮該患為運動神經元?。杭∥s側索硬化。運動神經元病臨床特征為上、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癥狀和體征并存,表現(xiàn)為肌無力、肌萎縮和錐體束征不同的組合,伴腱反射亢進、病理征等,而感覺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有典型的神經源性改變肌電圖。該病多好發(fā)于40歲以后,男性多于女性,上肢起病者約為下肢起病者的1/2,遠端無力較近端更常見,肌束震顫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故考慮該患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
另一方面,該患肌無力、肌萎縮癥狀為主癥,肌肉活檢病理報告提示:肌細胞肥大、圓形、萎縮、壞死、再生及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肌活檢病變支持肌營養(yǎng)不良,但是肌營養(yǎng)不良很少出現(xiàn)錐體束損害。
綜上,該患考慮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但肌營養(yǎng)不良也不能排除。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