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間歇性與持續(xù)性雄激素阻斷治療前列腺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34例。甲組采用間歇性雄激素阻斷法,乙組采用持續(xù)性雄激素阻斷法。結果甲組的治療效果與乙組相當,但甲組發(fā)生骨轉移時間較晚且不良反應較少,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間歇性雄激素阻斷治療前列腺癌能夠延遲癌細胞的骨轉移,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前列腺癌;間歇性雄激素阻斷治療;持續(xù)性雄激素阻斷治療;臨床療效對比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人常見疾病,在歐美發(fā)病率極高。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不斷增長,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診斷技術的提高,近年來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迅速上升。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種族、遺傳、食物、環(huán)境、性激素等有關。目前臨床上缺乏根治T3、T4期前列腺癌的方法,而內(nèi)分泌治療可望獲得5年以上的生存率[1,2]。為探究間歇性與持續(xù)性雄激素阻斷治療前列腺癌的臨床效果,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間收治的6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前列腺癌患者為觀察對象,年齡58~88歲,平均年齡(70.5±5.8)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穿刺病理確診為T3、T4期前列腺癌,有22例患者發(fā)生了骨轉移,但由于患者自身情況或腫瘤的進展性,使得不能采用根治性手術切除法治療。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將68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34例。甲組采用間歇性雄激素阻斷治療,乙組采用持續(xù)性雄激素阻斷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組:聯(lián)合使用比卡魯胺和戈舍瑞林:比卡魯胺口服50mg,1次/d,當天腹部皮下推注3.6mg戈舍瑞林,以后每4w推注1次。聯(lián)合使用4~6個月,至血清PSA<4ug/L,再繼續(xù)維持2個月,而后為間歇期,定期檢查患者各項指標:血清PSA、腫瘤轉移情況等。當PSA>10ug/L時,開始下一周期的治療(方案同上),如此反復直至血清PSA降至最低。乙組:患者雙側睪丸全部切除,比卡魯胺口服50mg,1次/d,至血清PSA<4ug/L[3,4]。
1.3評價標準治療開展后,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血清PSA情況,發(fā)生骨轉移的時間,以及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別于治療開展的第3、6、12、24個月,統(tǒng)計記錄兩組患者血清PSA的水平,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PSA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但兩組間的PSA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在開展治療后的隨訪期間檢測骨轉移的情況,結果顯示:甲組患者發(fā)生骨轉移的平均時間為治療后的第24個月,而乙組發(fā)生骨轉移的時間為第16個月。
在治療后的第24個月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結果顯示:甲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明顯少于乙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前列腺癌的發(fā)生率日益上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本文探究了間歇性與持續(xù)性雄激素阻斷治療前列腺癌的臨床效果,將68例患者分為甲組(間歇性治療組)和乙組(持續(xù)性治療組),每組各34例,記錄兩組患者血清PSA情況,發(fā)生骨轉移的時間,以及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PSA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但兩組間的PSA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甲組患者發(fā)生骨轉移的平均時間為治療后的第24個月,而乙組發(fā)生骨轉移的時間為第16個月;甲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明顯少于乙組(P<0.05)。由此可知,相較于持續(xù)性雄激素治療前列腺癌,間歇性治療臨床療效相似,但其發(fā)生骨轉移的時間較晚,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少。
綜上所述,間歇性雄激素阻斷治療前列腺癌能夠延遲癌細胞的骨轉移,且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但超,祝恒成,劉修恒,等.選擇性綠激光汽化術聯(lián)合全雄激素阻斷治療晚期前列腺癌[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0,25(5):375-377.
[2]王欣欣,陳雪芹,陳鈮,等.單純?nèi)莺屯耆奂に刈钄嘀委熗砥谇傲邢侔┋熜Ρ扔^察[J].山東醫(yī)藥,2009,49(22):42-43.
[3]王亮,李沙丹,王慶堂,等.非那雄胺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療中的作用[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4(11):854-858.
[4]潘壽華,閻家峻,鄭專,等.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賴轉化后細胞內(nèi)雄激素受體表達變化的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4(12):895-898.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