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上小兒呼吸道病原體檢測的方法,并了解病原譜及其感染的特點,為臨床病原體檢測和抗感染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以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在我院行呼吸道病原體檢測的412例患兒的血清標本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并對檢測的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結果 以上412例患兒檢出的抗體陽性率為83.0%,其中386例為混合感染,并且根據(jù)患兒年齡的不同進行分組,即0~1歲組、1~3歲組、3~6歲組及其6~14歲組,在陽性率上分別為74.73%、94.11%、97.43%、95.52%,各組之間兩兩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病原體多為肺炎支原體、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并病毒。對患兒的發(fā)病時間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檢出的病原體陽性率較高的時間段為2月、3月、4月11月和12月,陽性率均在90%以上,而檢出陽性率較低的月份為6~10月。結論 臨床上檢出的病原體陽性率與月份和患兒的年齡具有密切相關性,并且多為病毒感染合并肺炎支原體混合感染,因此,必須結合小兒呼吸道病原體的檢測特征積極的進行感染的相關防治。
關鍵詞:小兒呼吸道?。辉w混合感染;間接免疫熒光法
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且以兒童為高發(fā)人群,其中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是主要的致病因,在以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常常將分離培養(yǎng)細菌類病原微生物作為工作的重點,而忽視了檢測呼吸道病原體的重要性,進而對兒童呼吸道相關疾病的診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在我院行呼吸道病原體檢測的412例患兒的血清標本為研究對象,男性患兒205例,女性患兒207例,患兒的年齡在2個月~14歲,平均年齡為(8.2±2.1)歲,取所有患兒的空腹靜脈血2ml,并進行離心處理。根據(jù)患兒的年齡進行分組,即0~1歲組(91例)、1~3歲組(85例)、3~6歲組(78例)及其6~14歲組(67例)。
1.2方法 首先采集2ml患兒未抗凝的靜脈血,待凝固之后進行離心分離處理,將血清標本獲得,再者就是對呼吸道病原體借助間接免疫熒光法進行檢測,了解常見的病原體IgM抗體的情況,如PIV(副流感病毒)、FluB(乙型流感病毒)、FluA(甲型流感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AD(腺病毒)、CP(肺炎衣原體)、COX(Q熱立克次體)、MP(肺炎支原體)、LP(嗜肺軍團菌)血清1型,在IgM抗體檢測顯示為陽性的情況下,則說明患兒發(fā)生了呼吸道感染,并且根據(jù)檢出的病原體類型判定為對應的病原體感染。
1.3統(tǒng)計學處理 對調查的以上412例患兒的資料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處理分析,以χ2檢驗各年齡組感染差異,當P<0.05的情況下,則說明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2]。
2結果
以上412例患兒檢出的抗體陽性率為83.0%,其中386例為混合感染,并且根據(jù)患兒年齡的不同進行分組,即0~1歲組、1~3歲組、3~6歲組及其6~14歲組,在陽性率上分別為74.73%(68/91)、94.11%(80/85)、97.43%(76/78)、95.52%(64/67),各組之間兩兩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病原體多為肺炎支原體、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并病毒。對患兒的發(fā)病時間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檢出的病原體陽性率較高的時間段為2月、3月、4月11月和12月,陽性率均在90%以上,而檢出陽性率較低的月份為6~10月。
3結論
目前臨床上抗菌類藥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就有效的降低了細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但是這卻使得非典型性病原體感染日漸嚴重,因此加強臨床上呼吸道病原體的檢測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了在檢測手段的選擇上必須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檢測結果能夠為后期的臨床診治提供客觀的依據(jù)。給予非典型性病原體感染在臨床上的鑒別診斷難度較大,必須借助實驗室輔助檢測,但是就檢測的實效性而言,依舊很難達到相關的標準,因此必須依靠病原體的分離培養(yǎng)來實現(xiàn),但是該操作具有技術難度大、操作繁雜、培養(yǎng)時間長及其陽性率低的不足,這樣就使得分子生物學逐漸成為了臨床檢測的主要手段和方向,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的就是免疫熒光檢測法,該手段能夠有效的彌補以上的不足[3]。
在以上的調查中,我們對呼吸道病原體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檢測法檢測,其結果顯示,檢出的陽性率受受檢者年齡影響。同時檢出陽性率在90%以上的月份為2月、3月、4月11月和12月,主要是以上這幾個月份屬于季節(jié)交替時期,而6~10月陽性檢出率偏低的原因則是日照較強,由此進一步說明了檢出的陽性率受氣候天氣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臨床上病原體不明的呼吸道感染應該盡可能的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將相關的病原體及時的檢測出來,進而有效的避免嚴重并發(fā)癥時間的發(fā)生,保障患兒的治療安全和有效性,促進患兒的治療和治愈。
參考文獻:
[1]胡偉,代瓊,胡孝彬,陳江.9項呼吸道病原體檢測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23:3158-3159+3161.
[2]李璐,王玉月,史偉峰,季云.常州地區(qū)兒童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流行病學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3,03:233-234.
[3]Kim CK,Choi J,Callaway Z,etal.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omparison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Seoul,Korea,2003-2008[J].J Korean Med Sci,2010,25(3):342-347.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