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綜合療法治療老年性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52例老年性便秘患者在中醫(yī)體質辨識的基礎上進行飲食結構、生活起居、體育鍛煉、情志調攝、引導按摩等方面的調治。結果 治愈28例,好轉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3%。結論 基于中醫(yī)體質辨識進行老年性便秘的綜合管理方法簡便,療效滿意。
關鍵詞:體質辨識;老年性便秘;管理模式
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癥,患者常表現(xiàn)為便次減少、糞便干硬,或排便費力、排不盡感或有肛門直腸內的阻塞感,甚至需用手助便等。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及環(huán)境的改變,老年性便秘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全球性醫(yī)學和社會學問題,且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歐美國家約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擾[1]。國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慢性便秘患病率3%~11%[2]。據(jù)北京、廣州、天津、杭州、南昌、唐山等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性便秘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老年人顯著高于中青年,對≥60歲的老年人整群隨機抽樣調查顯示,慢性便秘比例高達15%~20%。顯然,老齡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老年性便秘發(fā)生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體質因素在老齡人發(fā)病中有著重要作用,影響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因此采用基于中醫(yī)體質辨識的老年性便秘管理模式,在飲食調養(yǎng)、生活起居、體育鍛煉、情志調攝、護理技術等各方面依據(jù)患者體質辨證施護,各種護理措施綜合應用, 為臨床治療老年性便秘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患者,均為無腸道器質性病變和其他系統(tǒng)病變的單純老年性便秘患者,共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齡60~85歲;病程10個月~10年,平均5年。
1.2方法
1.2.1飲食調養(yǎng) 鼓勵和引導患者多吃粗纖維素食物,每日保證充足的膳食纖維,主食要粗細搭配。晨起飲一杯溫開水,增加每日飲水量,改善加強腸胃功能。定時、定量進餐,多食蔬菜及適當水果,忌飲茶和咖啡,忌食辛辣和油炸食品。
1.2.2生活起居 每日定時早睡、早起,每日定時如廁(即使沒有便意),不可抑制便意。應鼓勵患者清晨起床后排便,此時結腸動力活動最強,或餐后排便,可借助于胃結腸反射促使排便。溫水洗足:早晚2次/d,用溫水泡腳、水溫39℃~42℃。同時按摩足底,通過溫水刺激雙足底的小腸、 結腸、肛門等反射區(qū)血液循環(huán)促進蠕動,使大便排出。
1.2.3體育鍛煉 避免久坐久臥,增強體質,增加腹肌張力??刹捎酶故胶粑?,勤做收腹運動、提肛運動。
1.2.4情志調攝 情志的變化對便秘十分重要,中醫(yī)認為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肺腎的關系甚為密切。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氣機郁滯;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均可導致便秘的產生。應幫助患者保持心情舒暢,樹立堅持不解戰(zhàn)勝便秘的信心。幫助患者學會自我調解,及時反饋個體的體驗,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
1.2.5引導按摩 ①耳穴埋針:可取便秘穴(位于耳三角窩下緣,對耳輪下腳中段上緣).常規(guī)消毒后埋針或貼藥籽+自行按壓埋針(或藥籽)處3~5次/d,按壓3~5min/次,換貼另一側耳穴1次/w;②腹部環(huán)形按摩:由護士或指導家屬早晚揉腹,將兩手搓熱,放在以肚臍為中心的腹壁上,由升結腸向橫結腸、降結腸向乙狀結腸作順時針環(huán)形按摩,10min/次,2次/d;③局部按摩:讓患者仰臥于床上,按摩者面對患者側坐于床上,加力揉捏腹部,在肚臍左右和下面反復數(shù)次,范圍以肚臍為圓心,半徑約5~6cm為宜。然后用波浪式推壓法,從上腹移到小腹重復3~4遍,然后依次二指疊按法施于中脘、左天樞、關元3穴,每穴按2~3min,每按一穴后施波浪推壓法2~3min,1次/d。
1.3診斷標準 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Ⅲ診斷標準:①癥狀必須包括以下2項或2項以上:⑴至少25%的排便感到費力;⑵至少25%的排便為干球狀便或硬便;⑶至少25%的排便有不盡感;⑷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感或阻塞感;⑸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幫助(如用手指幫助排便、盆底支持);⑹排便次數(shù)小于3次/w;②在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xiàn)稀便;③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診斷腸易激綜合征(IBS)。診斷之前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癥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標準:本次研究納入對象為素體脾腎虧虛,以氣虛、陽虛便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體質辨識標準:神疲氣怯,臨廁努掙乏力.甚則汗出短氣,大便并不干硬,舌嫩苔薄,脈虛無力。
1.4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1.4.1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相關標準。治愈:2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不復發(fā)。好轉:3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欠暢。無效:癥狀無改善。
1.4.2治療結果 治愈28例(53.8%),好轉20例(38.5%),無效4例(7.7%),總有效率為92.3%。
2 體會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體質的研究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jīng)》里,就對體質學說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老年性便秘發(fā)生同樣受到體質因素的影響,人群因體質不同而分別易患寒秘、氣秘、熱秘和虛秘;不同體質的患者在發(fā)生便秘后,也將產生不同的轉歸和預后。后世醫(yī)學家在《黃帝內經(jīng)》有關體質學說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揮,張景岳、朱丹溪、葉天士等醫(yī)家都很注重體質與發(fā)病等方面的研究,都說明了不良體質是發(fā)病的內因,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這就為因人養(yǎng)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根據(jù)。
老年人便秘在用力排便時可導致冠狀動脈及腦血管血流改變,引起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甚至猝死,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質量。因此,對于老年性便秘不容忽視。且對于老年性便秘不可濫用藥物,長期使用抗生素可干擾腸內正常菌群而加重便秘,大劑量使用鎮(zhèn)靜劑也可導致便秘加重,長期使用瀉藥更會造成諸多不良后果,因此,對于老年性便秘要綜合治療,加大護理力度。目前西醫(yī)在便秘的護理上主要采用綜合干預的方法,其中大部分還是藥物治療為主。而中醫(yī)在護理老年性便秘方面方法多種多樣,同西藥相比有整體調節(jié)、副反應少及成本低的明顯優(yōu)勢。老年性便秘發(fā)生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體質因素在老齡人發(fā)病中有著重要作用,影響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因此采用基于中醫(yī)體質辨識的老年性便秘管理模式,在飲食調養(yǎng)、生活起居、體育鍛煉、情志調攝、護理技術等各方面依據(jù)患者體質辨證施護,各種護理措施綜合應用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Dennison C, Prasad M, Lloyd A, et al.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conomic burden of constipation [J].Pharmacoeconomics,2005,23(5):461-476.
[2]柯美云,王英凱.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學和研究進展[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0,24(2):92-93.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