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新式活動鍛煉在普外科腹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110例腹部手術患者分成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50例。所有患者都給以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指導患者進行常規(guī)鍛煉;觀察組實行新式活動鍛煉。對比兩組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結果 經比較,觀察組肛門排氣較早、住院時間較短,并發(fā)癥較少。結論 新式活動鍛煉更有助于普外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臨床恢復。
關鍵詞:新式活動鍛煉;普外科;腹部手術
我們對60例普外科手術患者行新式活動鍛煉,有關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4月的110例腹部手術患者分成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18~62歲,平均(45.63±5.88)歲;胃腸手術34例,肝膽手術26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18~63歲,平均(45.72±5.93)歲;胃腸手術33例,肝膽手術27例。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里所有數據均由 SPSS13.0 數據分析軟件處理而得,計量資料用(x±s)表示,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表示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腹部手術患者,由于麻醉、術中暴露、牽拉、切割、縫合和出血、疼痛、炎性反應等原因,致使患者術后一段時間內胃腸道系統(tǒng)暫時處于麻痹狀態(tài),蠕動減弱、減慢,加上術后切口疼痛、不能移動身體、不敢用力咳嗽,更不愿意下床活動,因此極易引發(fā)胃腸道功能低下并出現(xiàn)各種胃腸道癥狀表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不但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還會影響到切口愈合、術后進食及生活質量[1],另外,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手術后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2-3],主要是由于手術后長期臥床,肢體不能自主活動或肢體活動減少導致下肢靜脈血流緩慢或淤滯而形成。因此,腹部手術患者術后活動能力鍛煉是術后護理很重要的重要內容之一。常規(guī)的活動鍛煉雖有一定的效果,但靈活性欠佳,我們適當的作了一些改進,并將其稱之為\"新式活動鍛煉\",將其應用到60例患者中,并選擇另50例行常規(guī)鍛煉的一組進行比較,表1中顯示行新式活動鍛煉的一組的肛門排氣明顯較早,住院時間更短,并發(fā)癥更少。因此我們認為新式活動鍛煉更有助于普外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臨床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錢迪迪,孫閱.早期鍛煉活動對老年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指標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1,9(2):85.
[2]黃淑君.3種方法預防外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5(1):154-156.
[3]李春霞,謝春雷,李愛文,等.早期活動對預防腦出血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I):3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