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原因及處理措施。方法 對我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443例產科產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分娩方式、出血量及搶救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導致產后出血原因有:宮縮乏力、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產婦年齡、分娩方式、流產史等。結論 針對產后大出血的各種原因,及早診斷、預防和治療,產后出血,提高圍產期臨床質量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產后出血;原因分析;預防對策
產后出血(post 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兒娩出后24h內,出血量超過500ml的孕婦。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子宮切除、威脅母嬰安全的并發(fā)癥之一。因此,分析產后大出血的原因并及時、有效地防治是目前產科醫(yī)護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1]。本文結合近年的婦產科臨床工作經驗對我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產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總結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提高臨床防治水平,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2年9月本院住院分娩產婦共有4621例,發(fā)生產后出血443例(9.59%)。出血產婦年齡18~41歲,平均25.7歲;孕周30~42w,平均(39±2)w;陰道分娩3255例,產后出血297例;剖宮產1366例,產后出血146例,診斷標準按鄭懷美《婦產科學》第3版診斷標準[2]。
1.2方法 將發(fā)生產后出血的443例產婦進行整理分類,按照導致發(fā)生產后大出血原因先后進行排列歸類分析。術中、產時、產后2h內均用容積法直接測量血量,2h后產婦用消毒紙墊放置臀下,稱重后計算血量。
1.3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t、χ2檢驗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產后出血原因與出血量 宮縮乏力316例(71.33%),胎盤因素67例(15.12%),軟產道損傷12例(2.71%),凝血功能障礙6例(1.35%),全身綜合因素42例(9.48%)。發(fā)生休克36例,占出血產婦總數(shù)的8.12%。產后出血量為500~5600ml,平均870ml。
2.2影響產后出血因素 見表1、2、3。
3 討論
3.1產后出血產婦特征 產后出血產婦集中在受教育水平低,年齡偏大,有多次妊娠史,無計劃懷孕的婦女,這部分婦女缺乏相關知識,對懷孕和分娩風險、孕期檢查不重視,致使孕期的異常情況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孕產婦在整個懷孕過程中,能否獲得優(yōu)質的產前保健,產科服務,直接關系到孕產婦的妊娠結局[3]。
3.2產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
3.2.1子宮收縮乏力 任何影響子宮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均可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常見因素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精神緊張,臨產過多使用鎮(zhèn)靜劑、麻醉劑、解痙劑。產程過長或難產,產婦體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疾病,前次分娩曾有宮縮乏力史,高齡初產,疤痕子宮及習慣性流產史是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局部因素有子宮過度膨脹,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兒羊水過多,使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子宮發(fā)育不良,如子宮肌瘤子宮體疤痕等都會影響子宮正常收縮;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膀胱直腸過度充盈阻礙子宮收縮等因素[4]。
3.2.2胎盤因素 根據(jù)胎盤剝離情況有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后滯留,胎盤嵌頓,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和胎膜殘留。
3.2.3軟產道裂傷 ①軟產道裂傷常見原因:宮縮過強過頻,產程進展過快胎兒大或先露異常;軟產道畸形或異常;接生時未保護好會陰或陰道手術助產操作不當?shù)染梢饡帯㈥幍?、宮頸裂傷產后出血;②產道血腫:由于分娩造成產道深部血管斷裂,甚至自發(fā)性破裂,血液不能外流,積聚于局部形成血腫。
3.2.4凝血功能障礙 有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和妊娠并發(fā)癥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兩類。本資料1例為重度妊高癥導致凝血功能障礙。
3.3產后出血的防護措施
3.3.1產前預防 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了解孕婦的過去病史,妊娠分娩史,本次妊娠的高危因素并及時糾正。對合并凝血功能障礙,重癥肝炎等應及早終止妊娠。對胎盤早剝、死胎、宮縮乏力,產程延長等及時處理,防止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3.3.2產時預防 密切觀察產婦情況:消除其緊張情緒,保證充分休息,注意產婦進食情況,密切觀察產程。定期檢查胎心、宮縮情況,嚴密監(jiān)測,隨時做好一切術前準備和預防產后出血的準備。重視第二產程中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防止胎兒娩出過快。掌握會陰切開術的適應癥及手術時機,應在宮縮期,會陰膨隆時切開,防止軟產道損傷;當胎肩娩出時,立即肌肉注射縮宮素,并繼續(xù)滴注縮宮素,以增加子宮收縮,減少出血。
正確處理第三產程,準確收集并測量產后出血量。積極主動處理和縮短第三產程,嚴密觀察胎盤剝離征象,第三產程與產后出血有明顯關系,第三產程應用催產素靜滴,可使產后出血減少40%,使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由10%下降至6%[5]。胎兒娩出后,無胎盤剝離征象時,切忌搓,擠子宮。若30min未見胎盤剝離征象,應行宮腔探查及人工剝離胎盤術,胎盤娩出后應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檢查軟產道有無撕裂或血腫,檢查子宮收縮情況。
3.3.3產后預防 產后2h是關鍵時期,易發(fā)生宮縮乏力性出血。胎盤娩出后,口服米素前列醇600ug,用于產后宮縮乏力的產后出血,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效果優(yōu)于縮宮素[6]。同時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子宮收縮情況、宮底高度及硬度、陰道流血情況。
3.3.4治療 由于80%的產后出血是因宮縮乏力引起,一旦發(fā)生第三產程大量出血時,需立即按摩子宮并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若發(fā)生缺損,應行宮腔探查。同時迅速建立一至兩條靜脈通道,并用靜脈留置針于500ml 15%葡萄糖液中加入20u縮宮素,以250~500ml/h速度持續(xù)靜脈滴注,以維持子宮處于良好的收縮狀態(tài)。麥角新堿0.2mg肌肉注射,對宮頸宮體都有作用,可引起強直性子宮收縮,壓迫終末血管達到很好的止血作用,可與縮宮素合用,以維持長時間藥效因麥角新堿可引起短暫血壓升高,故禁用于高血壓,妊高征及心臟病患者。
參考文獻: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42.
[2]鄭懷美.婦產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76-308.
[3]吳以榮.產后大出血的臨床救治體會[J].中外醫(yī)療,2010,29(25):97.
[4]韓曉霞.產后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和治療對策[J].健康大視野,2013,21(11):127-128.
[5]毛靈芝.產后大出血的原因及臨產觀察搶救要點[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0):146-147.
[6]李瓊芬.208例產后大出血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9):70-7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