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護理在惡性淋巴瘤患者放療后不良情緒的改善作用。方法 通過回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惡性淋巴瘤患者101例,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焦慮狀態(tài)和抑郁狀態(tài)采取自評量表進行評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和SDS評分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SAS和SDS評分與本組干預前評分比較以及兩組患者組間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惡性淋巴瘤;不良情緒;干預效果
惡性淋巴瘤是血液科常見的一種源于淋巴組織或者組織細胞的惡性疾病[1],放、化療聯(lián)合藥物治療及干細胞移植等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因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期間藥物副作用大,對患者身心產(chǎn)生較大影響,大多數(shù)患者均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出現(xiàn)不遵醫(yī)囑甚至中斷治療的情況。本文通過對我院近兩年來收治101例惡性淋巴瘤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患者放療后的不良情緒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1例惡性淋巴瘤患者資料,其中男42例,女59例;年齡35~62歲,平均(43.6±2.1)歲;霍奇金淋巴瘤3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5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化學藥物治療,根據(jù)護理的不同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長短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化學藥物治療,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的放療后的護理干預,即向患者和家屬介紹一些有關疾病方面的知識;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并給予基本的心理支持;對發(fā)生的一些意外情況進行及時處理等。觀察組在采取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告知疾病的相關信息,幫患者樹立信心。向患者介紹有關惡性淋巴瘤的發(fā)病原因、癥狀、療程、治療的措施、放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可能達到的治療效果等相關信息,讓患者正確了解疾病,樹立信心,以正面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②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多巡視病房,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指導患者進行一些康復訓練,及時改善患者焦慮狀態(tài)??梢詫颊呒覍龠M行一些簡單的治療教學和康復指導,幫助患者出院后的恢復。③對患者放療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時進行解釋。當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反應時及時給予安慰,消除其恐懼的心理。當患者因治療效果不佳而產(chǎn)生疑惑,想放棄治療時應及時向患者解釋效果不佳的原因,告知其還有其他化療方案可供選擇,幫助患者改善抑郁的情緒,樹立繼續(xù)治療的信心。
1.3觀察指標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eression scale,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干預前后的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進行評分。SDS評分以50分為界線,SAS評分以53分為界線,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患者干預前后的SDS及SAS評分。
1.4分析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計量資料為正態(tài)分布時,采用均數(shù)比較的t檢驗,資料為非正態(tài)時采用秩和檢驗,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SAS和SDS評分與本組干預前評分比較以及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心理干預是一種將護理方式結合心理學的一些相關理論,用以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態(tài)度接受治療的一種護理干預措施。惡性淋巴瘤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疾病,加之在化療、放療等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對患者身心受到嚴重影響的不良反應。因此,心理護理干預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療等治療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信息,幫助患者樹立信心[2];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對不良反應做出及時解釋以及引導其正確宣泄不良情緒等干預措施使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患者,鞏固了治療效果。本組資料中,對照組干預前后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得到緩解,但仍處于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而觀察組患者通過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患者干預前后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等到明顯緩解[3]。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抑郁與焦慮狀態(tài)無明顯差異,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說明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治療信心和遵醫(yī)囑行為,改善預后,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江小好,蔣靜婷,劉立梅.心理護理對惡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緒及遵醫(yī)行為干預效果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01):161-162.
[2]周金鳳,張麗.淋巴瘤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研究及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 903-905.
[3]陳堅.淋巴瘤患者生存質量量表的研究[J].中國治療,2011,16:198-199.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