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探討分析急性胸痛的臨床特征,總結(jié)經(jīng)驗,提高對急性胸痛認識。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急性胸痛的臨床特征,比較非心源性胸痛與心源性胸痛的臨床特點。結(jié)果 8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非心源性胸痛患者45例(56.25%),心源性胸痛患者35例(43.75%)。其中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在發(fā)作時的心肌酶學、心臟彩超多為正常,心電圖多無異常動態(tài)改變,心源性胸痛患者在發(fā)作時的心肌酶學、心臟彩超多為不正常,心電圖有異常動態(tài)改變。結(jié)論 急性胸痛患者中非心源性胸痛比例較大,與地區(qū)發(fā)病分布有關,漏診、誤診常存在,高危急性胸痛應引起臨床重視。
關鍵詞:急性胸痛;臨床分析;心源性胸痛;非心源性胸痛
急性胸痛其病因涉及到多個器官系統(tǒng),與之相關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張力性氣胸等,快速、準確鑒別診斷致死性胸痛以及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診處理的難點和重點[1]。有文獻報到[2]以急性胸痛患者就診占內(nèi)科急診的5%~10%,且有逐年上升趨勢。本文旨在探討分析急性胸痛的臨床特征。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非外傷性)的臨床資料。男性48例(占60%),女性32例(占40%);年齡24~82歲,平均 (56.6±10.5)歲;疼痛部位:胸前區(qū)疼痛33例,胸骨后疼痛25例,左側(cè)胸部疼痛12例,右側(cè)胸部疼痛10例,放射至背部疼痛6例,放射至腹部疼痛5例;疼痛性質(zhì):悶脹樣疼痛36例,壓榨樣疼痛14例,電刺樣、針刺樣疼痛12例,撕裂樣疼痛9例,燒灼感疼痛8例,隱痛6例,絞痛5例;疼痛持續(xù)時間:持續(xù)性胸痛49例,發(fā)作性胸痛31例;伴隨癥狀:胸痛伴隨胸悶30例,胸痛伴隨焦慮10例,胸痛伴隨咳嗽14例,胸痛伴隨心悸11例,胸痛伴隨發(fā)熱6例,胸痛伴隨呼吸困難10例,胸痛伴隨休克4例,胸痛伴隨嘔吐6例,胸痛伴皮疹2例;影響因素:深吸氣或咳嗽影響12例,體位改變影響8例,飲食影響10例,運動影響15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15例。
2 方法
2.1 對8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臨床癥狀、心電圖、心肌酶學、心臟彩超及外院冠狀動脈造影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蹤總結(jié)急性胸痛患者心電圖、心肌酶學動態(tài)變化、心臟彩超改變以及漏診、誤診情況。
2.2 對8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因、臨床癥狀表現(xiàn)、診斷、轉(zhuǎn)歸等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非心源性胸痛與心源性胸痛的臨床特點。
3 結(jié)果
3.18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非心源性胸痛患者45例(56.25%);其中支氣管肺炎13例,胸膜炎6例,氣胸4例,肺栓塞2例,帶狀皰疹2例,肋軟骨炎3例,肋間神經(jīng)炎2例,腫瘤2例,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2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消化性潰瘍2例,食道裂孔疝1例,白血病1例,過度換氣綜合征1例,其他不明原因2例;治愈32例,好轉(zhuǎn)12例,死亡1例,原因未明;其中胸痛發(fā)作時心肌酶學、心臟彩超均正常35例(77.7%);就診即心電圖異常有30例(66.6%),30例患者4~6h后以及出院多次復查心電圖均無異常動態(tài)改變;誤診27例(60.0%)多誤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心肌梗死。
3.2 心源性胸痛患者35例(43.75%);其中心絞痛14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先天性心臟病2例,主動脈夾層2例,心肌炎3例,心包炎2例;治愈24例,好轉(zhuǎn)9例,死亡4例,其中主動脈夾層導致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導致死亡3例;其中胸痛發(fā)作時的心電圖、心肌酶學、心臟彩超均正常2例(5.71%);漏診急性心肌梗死3例(11.4%), 漏診心肌炎1例。
4 討論
本文通過對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提高對急性胸痛(非外傷性)認識,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急性胸痛患者多為非心源性胸痛,與有關文獻報到的發(fā)病情況不一致[3]可能與本地區(qū)經(jīng)濟狀態(tài)、生活習慣、工作壓力等因素有關。非心源性胸痛主要的癥狀表現(xiàn)為主訴胸痛,胸痛發(fā)作時有死亡恐懼、害怕、過度換氣、失控感、手腳麻木、氣促等類似心源性胸痛的癥狀,值得臨床關注。其中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在發(fā)作時心肌酶學、心臟彩超多為正常,心電圖多無動態(tài)改變,心源性胸痛患者在發(fā)作時的心電圖、心肌酶學、心臟彩超多為不正常,值得臨床進一步重視。隨著社會的現(xiàn)代化和人口的老齡化,在急診內(nèi)科因胸痛就診的患者數(shù)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急性胸痛的臨床表現(xiàn)各異,病情千變?nèi)f化,危險性也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多數(shù)情況下可能預示有嚴重的不良預后,診斷越早,治療越及時,預后越好,反之亦然,對這些預后不良的疾病,倘若誤診或漏診會導致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4],特別是肺栓塞、張力性氣胸、主動脈夾層、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急性胸痛要引進足夠重視。在基層,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對急性胸痛在認識不足或認識過度,一方面:對急性胸痛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漏診病例較多,使許多高危急性胸痛患者被延遲診斷和治療,導致嚴重事件發(fā)生,甚至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另一方面:\"談虎色變\",遇到急性胸痛就誤診為心肌梗死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導致非心源性胸痛和心源性胸痛低、中?;颊弑贿^度治療,甚至誤治。對于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斷顯得非常重要,診斷的及時性及準確性有助于使每一個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正確的診治:①如何區(qū)分高危性急性胸痛和非高危急性胸痛;②如何區(qū)分非心源性胸痛和心源性胸痛;③心源性胸痛中如何區(qū)分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等高危性心源性胸痛和心尖綜合征、X綜合征等低、中危性心源性胸痛,只有提高對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的認識,才能有效鑒別診斷,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案。
對于急性胸痛患者的評估、篩查、診治,應按《\"胸痛中心\"建設中國專家共識》流程規(guī)則進行。建立綠色通道,在就診或院外即刻完成對急性胸痛患者的12導心電圖、心肌酶學,高敏性D-二聚體[5]、胸部X線檢查,對于發(fā)病時心電圖、心肌酶學無異常的患者,應在6h后復查,了解其是否動態(tài)變化,對于發(fā)病時心電圖、心肌酶學有改變的,應進一步進行超聲、CT檢查,有條件的可行冠狀動脈造影,方能有效篩查出非心源性胸痛和心源性胸痛的高危人群,盡可能早診斷、早治療,減少漏診、誤診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胸痛中心\"建設中國專家共識組.\"胸痛中心\"建設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1,9(5):1-10.
[2]沈洪.急性胸痛的診治[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08,36(1):5-7.
[3]張沛森.中國實用醫(yī)藥[J].2013,8(6):3-5.
[4]李彥麗,郭艷楓,鄧秋迎.急性胸痛患者分診記錄單的應用體會[C].2012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急救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2012.
[5]\"D-二聚體檢測\"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組 \"D-二聚體檢測\". 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3,22(8):1-14.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