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臨床常見病原菌進行耐藥監(jiān)測分析,為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方法 對2013年1~12月襄陽市中醫(yī)醫(yī)院臨床分離的病原菌進行回顧性分析,以Kirby-Bauer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按CLSI 2010版標準判斷,所有數據用WHONET5.4軟件分析處理。結果 全年共分離病原菌471 株,其中革蘭陽性菌54.1%,主要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菌41.0%,主要是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假單胞菌屬等;另外還有真菌4.9%。結論 本院細菌耐藥情況已相當嚴重,為了防止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建議臨床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藥,并且足量、足療程使用抗菌藥物,一次性殺滅病原微生物,避免耐藥菌株的產生。
關鍵詞:病原菌;抗菌藥物;耐藥性監(jiān)測
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細菌耐藥性日趨嚴重,且呈現明顯的地區(qū)性差異。為了了解本院細菌耐藥情況,對襄陽市中醫(yī)醫(yī)院2013年1~12月臨床分離的菌株及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為臨床經驗用藥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菌株來源 2013年1~12月,襄陽市中醫(yī)醫(yī)院臨床各科送檢的各類檢驗標本共2492份,檢出病原菌(含真菌,下同)471株。
1.1.2培養(yǎng)基 所有培養(yǎng)基均購自鄭州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3抗菌藥物紙片 所有藥敏紙片均為英國OXOLD公司產品
1.1.4主要儀器 BACTE9050血培養(yǎng)儀,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
1.2方法
1.2.1菌株鑒定 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進行鑒定。
1.2.2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Kirby-Bauer法)進行,結果按CLSI 2010版標準判斷,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由武漢同濟醫(yī)院惠贈。
1.2.3 ESBLs檢測 采用CLSI 2010版推薦的紙片篩選法和酶抑制劑增強紙片確證法進行檢測。
1.2.4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用WHONET5.4軟件分析處理。
2結果
2.1細菌及其分布情況 2013年1~12月我院共收到各類標本2492份,其中血標本1785份、尿標本203份、痰及其它呼吸道標本198份、分泌物標本103份、腦脊液及胸腹水標本96份,其它標本107份。在2492份標本中,共檢出各種病原菌471株。其中,革蘭陽性菌255株,占54.1%,革蘭陰性菌193株,占41.0%,假絲酵母菌屬23株,占4.9%。革蘭陽性菌中,主要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別占81.2%和12.9%,另外還有腸球菌屬、β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占、草綠色鏈球菌等;革蘭陰性菌的檢出率依次是大腸埃希菌47.2% ,克雷伯菌屬19.2%, 銅綠假單胞菌及其它假單胞菌16.6%, 變形桿菌6.2%,不動桿菌屬5.7%等。
2.2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本次共分離到CNS207株,金黃色葡萄球菌33株,其中MRCNS、MRSA分別占24.2%和48.5%,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見表1。
2.3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革蘭陰性菌中腸桿菌科細菌占絕大部分,主要是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非發(fā)酵菌中主要是銅綠假單胞菌 ,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見表2。
2.4 ESBLs檢出情況 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屬中產ESBLs株分別42.9%和37.8%。
3討論
在送檢的2492份標本中,共檢出病原菌471株。排在前幾位的細菌依次是:CNS、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另外,假絲酵母菌也有相當高的檢出率,全年共檢出各種假絲酶母菌23株(4.88%),這可能與過量使用抗菌藥物致菌群失調有關。
從統(tǒng)計資料來看,葡萄球菌是本院的主要病原菌,占全部分離菌株的50%左右,特別是其中的CNS,占全部分離菌株的43.9%。在血標本中,分離的CNS占80%以上。雖然CNS早已被證實是真正的致病菌,很多學者也證實CNS是從血培養(yǎng)中分離到的最常見病原菌[1,2] ,但是在本院有這么高的分離率,確是一件不正常的現象,這可能與我們消毒不嚴格、采樣不規(guī)范,皮膚表面正常菌群污染有關。有資料顯示,CNS也是血培養(yǎng)中重要的污染菌[3,4]。文獻報道[5],采血時皮膚常規(guī)酒精消毒后其細菌生長率仍高達12.5%,而且80% 以上為CNS。因此,血培養(yǎng)CNS可能大部分為污染菌。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嚴格執(zhí)行消毒程序,避免污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藥敏資料顯示,萬古霉素對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敏感性,在本院未發(fā)現對其耐藥的菌株,但是,葡萄球菌對其它類型的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較低,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特別是對青霉素,其耐藥率在97%以上,臨床治療基本無效。金葡菌的耐藥率明顯高于CNS的耐藥率,這可能與一部分CNS為污染菌有關。
在本組數據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中MRCNS占24.2%,金葡菌中MRSA占48.5% ,成為臨床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于MRS菌株意味著無論藥敏試驗結果如何,對目前所有的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臨床治療無效,對氟喹酮類、氨基糖苷類、大環(huán)內酯類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也同時升高[6]。這已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必須引起臨床以及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在革蘭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其次是克雷伯菌屬和假單胞菌屬。它們對頭胞類抗菌藥物都有相當高的耐藥率,但對亞胺培南保持相當高的敏感性,未發(fā)現耐藥菌株。本組資料中,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屬中產ESBLs株分別42.9%和37.8%。有資料表明,ESBLs 的產生與臨床大量使用抗菌藥物,特別是二、三代頭孢類抗菌藥物的使用有關。對于產ESBLs的細菌,對青霉素類抗菌藥物以及二、三代頭孢類抗菌藥物、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耐藥,不建議使用四代頭孢類抗菌藥物[7],首選含酶抑制劑的抗菌藥物以及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2013年1~12月有關監(jiān)測數據表明,本院細菌耐藥情況已相當嚴重,為了防止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建議臨床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藥,并且足量、足療程使用抗菌藥物,一次性殺滅病原微生物,避免耐藥菌株的產生。醫(yī)院有關部門也應加強監(jiān)管,避免抗菌藥物濫用現象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徐雅萍,羅燕萍,周光,等.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所致血行感染的相關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224-225.
[2]胡紅兵,勞榮,夏維,等.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致新生兒敗血癥的病原學及體外耐藥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227-228.
[3]張紅升.血培養(yǎng)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陽性的評價[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7,28(5):9-11.
[4]習慧明,楊文航,劉文靜,等.59例人體血液及靜脈導管培養(yǎng)葡萄球菌陽性病歷污染率及臨床意義[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2):14-16.
[5]申阿東,陳華,楊永弘,等.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血培養(yǎng)陽性的臨床意義[J].新生兒科雜志,1993, 8(5):218-219.
[6]倪語星,洪秀華.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抗感染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97-100.
[7]汪復.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幾個問題[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5,5(5):1-3.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