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資料
閆某,女,29歲,因\"雙側腰部酸痛1月\"入院。查體:雙腎區(qū)無隆起,雙腎區(qū)叩擊痛陽性。實驗檢查:尿常規(guī):尿白細胞(WBC)陽性+++、尿白細胞3220.00個/uL、尿隱血(BLD)陽性++、尿培養(yǎng):大腸埃希菌>105 cfu/mL,B超檢查提示:①雙腎積水(重度),②雙腎多發(fā)結石,③右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結石伴擴張,④左側輸尿管未見明顯擴張,經抗炎治療,復查尿常規(guī)、尿培養(yǎng):陰性。在氣管內麻醉下行雙側輸尿管鏡激光碎石術+置管術,術后出現神志淡漠,高熱,體溫39.3℃,血壓65/36 mmHg,急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5.1×109/L、中性細胞比率97.94%。凝血系列:纖維蛋白原(FIB)1.74 g/L、血漿D-二聚體100.02 m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時間(APTT)89.80 s、凝血酶原時間(PT)26.70 s,考慮感染性休克并發(fā)DIC,給予抗休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輸入冷沉淀治療,術后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6.6×109/L、血小板293×109/L,凝血系列:纖維蛋白原(FIB)3.43 g/L、血漿D-二聚體0.88 m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時間(APTT)35.80 s、凝血酶原時間(PT)13.00 s,患者痊愈出院。
2討論
2.1盡早明確診斷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他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繼發(fā)于某些嚴重疾病的基礎上而發(fā)生的復雜的病理過程,因此,盡早明確診斷,對救治成功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為何早期是臨床上難以掌控的,從理論上講DIC分3期:高凝期、消耗性纖溶期、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期,臨床上這3期極其難分,時間短、變化快、3期變化交錯。
2.2去除病因 感染、惡性腫瘤、創(chuàng)傷和組織損傷、病理產科(如胎盤早剝、羊水栓塞、死胎滯留、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血管疾病、毒素等均可引發(fā)DIC,預防和終止DIC的關鍵,就是積極治療原發(fā)病,阻斷內外源性促凝物質來源,積極控制感染(抗休克治療應注意補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糾正酸中毒,改善心肌代謝,增強心肌收縮能力),對容易誘發(fā)DIC的疾病,要積極糾正,同時改善缺氧、預防溶血等相應對癥處理,必要時不失時機地使用抗凝劑防止DIC的發(fā)展。
2.3改善微循環(huán) 補充血容量、保持微循環(huán)通暢,這是救治患者的先決緩環(huán)節(jié),注意糾正患者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2.4 DIC的治療 ①抗凝治療,應用低分子肝素鈉,200 U/Kg/d,分兩次皮下注射。一般可不作血學實驗監(jiān)測,亦可作抗Ⅹa活性測定,保持Ⅹa活性在0.5~0.8個抗因子Ⅹa單位/mL為宜;②活化蛋白C(APC):蛋白C(PC)亦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質之一。凝血酶與TM結合降解PC,轉變?yōu)锳PC,它在蛋白S輔助下APC可滅活FⅤa和Ⅷ:C而發(fā)揮抗凝作用。還能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敗血癥患者輸APC濃縮物后,異常凝血指標得到改善,死亡率比對照組減少19.4%;③抗血小板藥物,如:右旋糖酐、雙嘧達莫、阿司匹林等;④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替代治療,DIC時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消耗性減少而引起出血。但是補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只能在控制原發(fā)和抗凝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否則造成\"火上加油\"使DIC病情加重,補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不是根據實驗指標作出決定。替代治療的唯一指征是:凝血因子減少伴活動性出血,或有危險性的出血并發(fā)癥存在;⑤新鮮全血:適合于DIC失血較多伴有明顯貧血者,或受條件限制不能得到其它血液制劑。可按10~30 mL/Kg輸入,維持凝血因子水平在正常值的50%以上,新鮮血漿:輸入血漿可減輕血液粘滯度、擴充血容量,提高滲透壓有助于休克及微循環(huán)的改善。估計短期內輸入1000 mL新鮮血漿可使用凝血因子達到止血水平;⑥纖維蛋白原:應根據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確定輸入量,一般可每次輸1.5~3 g,靜滴,維持纖維蛋白原血漿濃度達到1.5 g/L左右。冷沉淀:它含有FⅧ、FⅩⅢ、vWF、纖維蛋白原及纖維結合蛋白。每袋冷沉淀按含FⅧ100V計算。輕度出血給10~15 U/Kg。中度出血給20~30 U/Kg。重度出血給40~50 U/Kg,快速靜滴;⑦、血小板懸液:臨床有顯著出血或疑有顱內出血,血小板數<20×109/L者需急輸血小板懸液。每次可輸血小板懸液12個單位(200 mL鮮血分離出的血小板數為1個單位)?;蜉敊C采血小板1袋(1袋含血小板2.3×1011個)。血小板數約可提高18×109/L;⑧、纖溶抑制劑:DIC時使用抗纖溶藥的適應癥:以纖溶亢進為主的DIC、實驗指標證實有明顯纖溶亢進、DIC后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纖溶亢進所致。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