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是在穿刺基礎上插管,適用于需持續(xù)補液的患者,以使患者免遭頻繁穿刺淺靜脈之苦,必要時也可作采血化驗、插管加壓輸液或中心靜脈壓測定。該靜脈口徑大,位置恒定表淺,為深靜脈穿刺之首選靜脈。結果 鎖骨上入路易損傷胸膜,而鎖骨下入路一般不易損傷胸膜,操作方便,易穿刺,故鎖骨下入路較上入路成功率高;穿經層次:穿刺針穿經皮膚、淺筋膜、胸大肌及鎖骨下肌達鎖骨下靜脈,其厚度為3~4era;進針技術:針頭與胸部縱軸角度為45°,與胸壁平面角度呈15°進針,導管欲達上腔靜脈左側需插入l5cm,右側則插入l2era;失誤防范:①針尖不可過度向上向后,以免傷及胸膜;②鎖骨下靜脈與頸內靜脈相會處恰為針尖所對,繼續(xù)進針的安全幅度不如鎖骨上入路大,故不可大幅度進針;③防止空氣進入。
關鍵詞: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入路;穿經層次;失誤防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綜合ICU行深靜脈穿刺148人次,年齡14~86歲,其中:男93例;女55例。
1.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1.2.1深圳\"益心達\"中心靜脈導管,專用腔靜脈置管包,滅菌縫合包。肝素稀釋液(含肝索25~50U/rnl)、碘伏、75%酒精、利多卡因100mg、0.9%氯化鈉注射液。如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應準備壓力傳感器一套。
1.2.2深靜脈的選擇①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首選右側頸內靜脈,頸部中段為穿刺點(平喉結水平),面部略轉向對側。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線旁開3cm,于胸鎖乳突肌中點前緣,觸及頸總動脈搏動,并向內側推開頸總動脈,在頸總動脈外緣約0.5cm處進針,針尖指向同側乳頭,進針角度為30~45°2]。②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首選右鎖骨下靜脈,患者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對側,在鎖骨中點下緣2cm處為穿刺點,穿刺方向指向環(huán)狀軟骨處,進針角度于皮膚呈25~35°;③股靜脈穿刺置管術:患者取仰臥位,穿刺側大腿略外旋、小腿屈曲成約90°角。在腹股溝韌帶下緣觸摸股動脈搏動點,在你內側內側約lcm處穿刺,進針角度約40~60°,見回血后調整進針角度為30°。
1.2.3穿刺置管過程嚴格無菌操作以穿刺點為中心,常規(guī)消毒皮膚、鋪無菌孔巾,利多卡因5ml行局部浸潤麻醉穿刺區(qū),穿刺靜脈成功后,退出穿刺針,將擴皮器套人導絲擴皮后拔出,沿導絲送入中心靜脈導管退出導絲,并抽盡導管內空氣,末端連接輸液裝置或連壓力傳感器接患者多參數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
1.2.4失敗原因分析①形成氣胸: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最大的風險是刺破肺尖形成氣胸[3],對嚴重低氧血癥、肺氣腫、肺大泡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該途徑穿刺。 ②穿刺無回血:?訩穿刺部位不準確;?訪股靜脈迸針斜度小,幾乎與皮膚平行進針,加之進針點靠上,易使針穿入腹腔或刺破膀胱;?訫進針斜度太大、太深,見回血后暫停,來回抽吸回血通暢無阻力就可送管;③見回血后送導絲不暢:?訩針尖剛穿破血管壁,未完全到達靜脈腔內,這時將留置針再送進少許,這時應退出重新正確定位,穿刺點易選擇在距腹股溝韌帶下4~5cm處;?訪體位不當使針尖頂住血管壁,甚至血管內彎曲,這時應讓穿刺側肢體伸直,必要時可在大腿根部墊一小枕,以減小靜脈彎曲度,加大弧度,使套管針在靜脈內順利進行;?訫穿刺針刺入血管見回血通暢后注射器呈45。④中心靜脈管置人不暢:?訩導絲進入長度不夠,操作時應按所標記長度進入到位;?訪拔除套管針時將導絲帶出一部分,在拔除套管針時左手應用力按壓導絲并注意觀察導絲是否跟著退出;⑤導管阻塞:?訩穿刺后未及時回抽,有些患者血液回流較慢,且留置針較長。如無法抽出時,應拔出重新穿刺,嚴禁推入;?訪股靜脈血流量大,穿入血管后血液很快進入導管。因此,在穿刺前后應備好肝素液,使導管內充滿肝素液,以免血栓形成。
1.2.5注意事項①盡量避免多次反復穿刺,以免形成血腫,如更換穿刺部位應壓迫穿刺點5~10min,如誤穿動脈應壓迫l5min以上然后進行沙袋壓迫24h;②置管術后,應觀察有無滲液、滲血,可將導管進行移動;③對凝血機制障礙、肺氣腫、劇烈咳嗽者,不宜行頸靜脈穿刺及鎖骨下靜脈穿刺;④鎖骨下靜脈壓力較低,約為0~0.588kPa,吸氣時可為負壓,因此在輸液過程中絕不能使輸液瓶滴空,以免引發(fā)空氣栓塞。
2結果
148例次患者中,一針穿刺成功95例,占64.39%;兩次穿刺成功38例,占25.54%;右側失敗改左側穿刺15 例,占10.1%,其原因為穿刺部位血腫形成或存在解剖學變異而改對側穿刺;無雙側穿刺失敗者,總成功率l00%。并發(fā)癥:氣胸2例,1例為脊柱側彎右位心患者,1例為極度消瘦的患者由右側更換左側的患者;穿刺部位滲血2例,1例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患者,1例為血濾抗凝患者。
3討論
患者藥物等治療的有效途徑[1,2]。根據病情不一,可依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置管部位:①頸內靜脈具有位置表淺感染堵塞及血栓形成發(fā)生率相對較低,風險小,故臨床多用;②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患者感覺舒服,頸部大手術、嚴重肺部疾患、氣管切開者不宜選擇上腔靜脈置管術;③股靜脈體表投影清楚,直接穿刺簡單、安全、迅速,并發(fā)癥少,有利于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對挽救患者生命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夏穗生,范國輝,李恢樵,等.現(xiàn)代外科危重病的急救[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88-299.
[2]牛強,馬傳根,趙景霞,等.兩種不同途徑額內靜脈置管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2(1):59-59.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