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隨透析時間延長其貧血的發(fā)生率及達標的情況,為維持性血透患者并發(fā)癥的管理提供幫助。方法選取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3月以上的患者112例,統(tǒng)計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原發(fā)病、透析齡等),每位患者于透析前、后抽血查腎功能、電解質(zhì),透析前空腹查血常規(guī)等,以Hb在110~120g/L為治療達標,記錄患者在觀察期內(nèi)血紅蛋白水平及治療達標的情況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Hb低于100g/L的患者達到62.5%,貧血與透析齡之間沒有明顯直線相關關系,且各組Hb水平、 前3組Hb<100g/L的患者數(shù)和所占比例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治療貧血是改善尿毒癥維持透析患者預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維持性血液透析;貧血
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常用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逐步提高,因此慢性并發(fā)癥的預防及治療成為維持性血透患者治療的重要問題。貧血是尿毒癥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KIDGO指南把貧血糾正的目標定為110~120g/L[1],DOPPS研究提示患者血紅蛋白(Hb)每升高10g/L,其死亡率可下降10%,住院率可下降12%[2]。本文旨在分析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隨透析時間延長其貧血的發(fā)生率及達標的情況,描述患者臨床特點的變化,為維持性血透患者并發(fā)癥的管理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12月~2014年1月在長沙市四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進行MHD治療3月以上的患者112例,年齡在23~80歲,除外惡性腫瘤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根據(jù)透析齡將患者分為1組(維持透析0~1年)、2組(維持透析1~5年)、3組(維持透析5~10年)、4組(維持透析10年以上)。
1.2 方法①所有患者透析2~3次/w,每次透析時間4h,使用威高F16一次性聚砜膜透析器,抗凝藥物為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2500U/支)。②促紅細胞生成素采用透析后皮下注射,用量6000~10000IU/w,酌情使用口服(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琥珀酸亞鐵片)或靜脈鐵劑(蔗糖鐵注射液),同時對患者予以其他必要的藥物治療,包括降壓、調(diào)節(jié)鈣磷代謝、治療原發(fā)病等。③統(tǒng)計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原發(fā)病、透析齡等),每位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查血常規(guī)。④以Hb在110~120g/L為治療達標,記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
1.3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并發(fā)癥與透析齡之間使用相關分析推斷其相關性,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患者一般資料表1顯示了112例患者的分組情況及一般資料,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50例,男女比例1:0.8;原發(fā)疾病中慢性腎小球腎炎51例;其次為糖尿病腎病,共29例;其他疾病中以多囊腎最為多見,共5例。
2.2患者生化檢查結(jié)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表2顯示了4組患者的檢查結(jié)果,其中Hb低于100g/L的患者共70例,占62.5%,統(tǒng)計分析顯示Hb水平與透析齡無明顯直線相關關系(圖1)。1、2、3組間Hb水平及治療達標率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組Hb水平及貧血治療達標率相對較高考慮與樣本量小有關。
圖1 透析齡與Hb的關系
3討論
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原因有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zhì)病變、腎血管病變、遺傳性腎病等。本次調(diào)查顯示112例患者中原發(fā)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者有51例,占45.53%,其次為糖尿病和高血壓,分別占25.89%和18.75%,與我國總體情況相符。
貧血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其原因有:EPO缺乏、尿毒癥毒素、鐵缺乏、營養(yǎng)不良、微炎癥反應、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慢性感染、失血、透析不充分等[3]。KIDGO指南把貧血糾正的目標定為110~120g/L,而一項對我國9個血液凈化中心2388名維持透析12~51個月的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調(diào)查顯示:Hb不達標者約60%,Hb達到110~125g/L者僅26.3%[4]。本次單中心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b低于100g/L者高達62.5%,Hb在110~120g/L者僅占14.28%。以上研究結(jié)果均提示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貧血控制不滿意。同時,本次調(diào)查顯示貧血與透析齡之間沒有明顯直線相關關系,且各組Hb水平、 前3組Hb<100g/L的患者數(shù)和所占比例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于尿毒癥維持透析患者的貧血系多種原因?qū)е拢纳曝氀枰獜亩鄠€方面著手:①治療個體化,定期檢查患者的貧血程度及鐵代謝狀況,結(jié)合患者對藥物的反應、Hb上升的速度等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②及時發(fā)現(xiàn)及治療感染、出血等疾病。③加強健康教育及營養(yǎng)指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定期評估營養(yǎng)狀態(tài),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④控制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⑤定期評估透析充分性,及時調(diào)整透析方案。⑥合理使用抗凝劑。⑦控制慢性微炎癥反應。⑧補充左卡尼汀等。
總之,治療貧血是改善尿毒癥維持透析患者預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成立時間不長,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小,且沒有觀察到維持透析15年以上的患者,因此以后需收集更多病例,進行更長時間觀察,加強對于貧血等并發(fā)癥的治療及研究。
參考文獻:
[1]Kidgo work Group.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Kidney Int,2012,2(Suppl):288-291.
[2]Pisoni RL, Bagg-Gresham JL, Young EW, et al. Anemia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from 12 countries in the 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DOPPS)[J]. Am J Kidey Dis, 2004,44:94-111.
[3]徐麗霞,梁馨苓,李志蓮,等.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14,1(13):5-7.
[4]zhou QG, Jiang JP, Wu SJ, et al. Current pattern of Chinese dialysis units: a cohort study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nits [J]. Chin Med J,2012,125:3434-3439.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