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內科護理教學中角色扮演方法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在對內科護理進行教學時,設置兩個分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運用,實驗組對角色扮演法進行運用,然后對兩組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兩組學生中,實驗組的期末成績比對照組要好,兩組之間P<0.01有顯著差異。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大部分的學生對角色扮演法的使用比較支持。結論利用角色扮演法可以一定程度的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內科護理;角色扮演法;教學;應用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通過對工作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設,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獲得將工作進行完成的技能,是一種對實踐鍛煉以及知識表現(xiàn)比較重視的教學方法[1]。內科護理是一項實踐性以及理論性都比較強的課程,也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其內容具有抽象性,并且較為難懂[2]。為了使學生的護理技術得到相應的提高,必須要運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為了分析內科護理教學中角色扮演法的應用,本文選取我校2013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的學生,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取我校2013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的學生,一個班作為實驗組,有50例;另一個班作為對照組,有47例。都是女生,年齡在19~21歲,平均年齡是20歲。兩組學生入校后各學科成績以及學習能力方面相比較P>0.05,沒有顯著的差異,有可比性。均使用同一種教材,并且由同一個老師進行授課。
1.2方法在對內科護理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授課。實驗組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運用,實驗組對角色扮演法進行運用。具體步驟如下:①進行分組,根據(jù)學生的性格以及學生成績,以自愿以及意志為原則進行分組,將實驗組分為5組,每組10個人,每個小組都有學習成績高、成績低以及成績居中學生,以及性格外向以及內向的學生。②進行培訓,老師應針對角色扮演法的相關內涵、理論以及注意事項對學生進行講解,并對相關要求進行提出,讓學生在使教學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將實踐和理論進行結合[3]。③進行課前準備,老師應該針對相應的教學目的,對具有示教性以及代表性的臨床真實病例進行選擇,并將相關任務進行分配。為了使學生的鍛煉機會均等,應該將護患角色的扮演進行輪流??梢栽谏险n的前1w發(fā)給學生相關病例,讓扮演護士以及患者的兩組學生運用課余時間,通過討論、閱讀以及理解等方式將相關的準備做好,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對一些抽象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理解更加方便,也使角色扮演活動更加的生動和形象[4]。剩下的三組學生可以運用網(wǎng)絡或者是圖書館,對相關資料進行查詢,從而使自學能力得到提高。④進行角色扮演,對臨床的護理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兩個小組中各推薦一名學生扮演護士、患者。比如在對消化性潰瘍進行學習時,患者因為腹部中上部有疼痛感所以前來就診,護士可以通過問診的方式對患者的相關資料以及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對其身體進行檢查。在這個過程中,應該保持動作輕柔、態(tài)度和藹,從而真正的關心患者,同時要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體征以及癥狀,可以通過錄像、圖片或者其它多媒體方式進行展現(xiàn),從而使學生對疾病臨床表現(xiàn)的認識更加深刻[5]。⑤分組進行討論,小組的每個成員應該互相討論和學習,通過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發(fā)現(xiàn)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列出護理診斷,共同對護理的措施進行制定,從而使學生護理觀念的整體性得到培養(yǎng)[6]。對時間進行規(guī)定,讓其在這個時間段內各抒己見、互相交流,然后選出一個代表進行發(fā)言,其他學生對其發(fā)言進行補充,通過對相關的結論進行分析和討論,有利于學生解決、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⑥老師進行總結,老師應該充分的將其主導性進行發(fā)揮,總結角色扮演以及討論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對改進意見進行提出。
1.3評價方法
1.3.1進行期末考試對內科護理結果進行對比,將實驗組學生以及對照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比較??荚囶}目應該從題庫中隨機的進行抽取,并且主要類型要是選擇題,在考試前將試卷密封,老師的閱卷方式應采取流水方式作業(yè)。
1.3.2進行問卷調查在學期末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讓其對兩種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以及自身的綜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進行評價,填寫方式不記名,統(tǒng)一進行發(fā)放并當場收回。共發(fā)放調查問卷97份,收回的有效問卷97份,回收的有效率得到100%。
2結果
2.1將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比較,見表1。
表1顯示,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都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通過χ2檢驗,兩個組對比P<0.01,具有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要好。
2.2針對這兩種教學方法,學生就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見表2。
表2顯示,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比較,每一項都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比較,很大一部分學生都認為角色扮演法更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使學生主動性以及學習積極性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夠增強,這對于臨床護理工作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2.3實驗組學生利用角色扮演法使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的評價,見表3。
表3顯示,在課堂上對角色扮演法進行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普遍認為對角色扮演法進行采用,使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的分析能力、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產生了明顯的進步,大部分學生都覺得自身的總結和歸納能力、合作與團結能力以及溝通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討論
運用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也有利于更快的對角色進行適應,還可以使學生護理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得到進步。同時還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啟發(fā),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到教學討論中,當學生進步時,要積極的進行鼓勵和肯定,從而使學生的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培養(yǎng)和增強。
在臨床護理專業(yè)中,運用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學生的素質以及教學質量有所提高,這是對素質、能力以及知識進行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對于老師來說,這種方法還比較新穎,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運用是一種嘗試,只有對其不斷的進行探索,才能使教學方法變得日益完善。
參考文獻:
[1]楊玉潔.角色扮演法在《內科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5(03):96-97.
[2]黃維維,施忠英.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26(15):1405-1406.
[3]朱艷.角色扮演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18(13):59-60.
[4]張偉,張玉.角色扮演法在《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1,50(06):558-559.
[5]沈思媚,趙曉華,朱芬芬,等.\"角色扮演考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7(04):54-55.
[6]馬文華,王慧玲,朱迎春,等.角色扮演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8,20(02):50-51,9.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