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根據(jù)我國古典名著之一《紅樓夢》第三回中的內(nèi)容對兩種英譯本(霍克斯譯本和楊憲益夫婦譯本)從稱謂語和小說中人物性格等對兩譯本進行分析比較。最后,從翻譯效果及兩譯本各自不同翻譯策略進行總結(jié)。
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為清朝小說名家曹雪芹,其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在清代末期,資本主義社會開始萌芽,社會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曹雪芹就出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且幼年生活在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極盡繁華。好景不長,家道衰敗,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在他以后的人生里許多的體會都出自這種窮困潦倒的生活。《紅樓夢》通過對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興盛到衰亡的描寫,塑造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和經(jīng)典人物,通過這部作品來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及其腐敗,歌頌了當(dāng)時社會的一群具有“異類”思想的青年男女。
如此經(jīng)典的名著,勢必會源遠流長,廣泛傳閱。其英語讀本中,最著名的譯本有兩版,一個是霍克斯譯本,是由英國出版的,另一個是楊憲益、戴乃迭夫婦譯本,是1978年出版的。兩種譯本各有特色。本文主要是通過對《紅樓夢》中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fù)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部分兩個譯本進行對比分析。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稱謂語使用頻率非常高,而且不是一成不變,是千變?nèi)f化的。《紅樓夢》的稱謂語極具特色,融合了禮貌性,動態(tài)性和意圖性三種特點。小說中的稱謂語不僅體現(xiàn)出人物關(guān)系的復(fù)雜性,更能精彩的表現(xiàn)出社會各個階層的差異性。因此可以看出,話語語用理論的作用。在文學(xué)作品中,稱謂的使用禮貌與否由話語的語用距離遠近決定。而語用距離是可變的,指交際雙方在一定的交際環(huán)境中所感知和推定的彼此間的關(guān)系親密度。我們來看看以下的例子:
例1:竟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王熙鳳道)
霍譯:I forgot you, dear Granny .
楊譯:I quite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
楊氏夫婦把王熙鳳口中的“老祖宗”翻譯成——Old Ancestress,充分體現(xiàn)了賈母在賈府中至高無上,極受尊崇的大家長身份及地位?;艨怂沟淖g成“Granny dear”則稍顯遜色,無法深層體現(xiàn)賈母身份。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稱謂語的翻譯實際上是文化的轉(zhuǎn)移,而優(yōu)秀的翻譯能減少轉(zhuǎn)移過程中精華的流失。當(dāng)然,在這過程中由于歷史背景,社會,習(xí)慣,文化的種種差異的存在,給譯者提出了很多的難題。所以,翻譯必須從上下文語境出發(fā),也要從社會文化的視點出發(fā),還要考慮到文章的“言外之意”,這樣譯本才會成功。
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制約著其在小說中的語言體現(xiàn),制約人物語言風(fēng)格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物的個性。小說名著的成功與傳承之處往往在于作者恰到好處的處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使得人物獨具自身的鮮明特色?!都t樓夢》中描寫的人物超過四百個,曹雪芹以驚人的筆力描繪出了超過四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會有如斯體會,雖未點明說話者為何人,但通過其言談笑語便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便是語言對人物塑造所起的重大作用。
例2:“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p>
霍譯:“Oh my dear! I'm so late, I missed seeing the arrival of our guest.”
楊譯:“I’m very late so I didn’t greet our guest from afar!”
這還是黛玉第一次見到外祖母,老太太摟著小心肝,老淚縱橫,身邊的人,包括王夫人、李紈和所有的大小姐們“個個畢恭畢敬,屏住呼吸”的時候,只有鳳姐的這句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讀者的感覺和當(dāng)時的林黛玉的感覺一樣 “這是誰呢,這樣放肆而缺乏禮數(shù)?”哦,這就是那個賈母萬般寵愛的鳳姐。在賈府受寵多年的她才敢這等張狂無禮,“鳳辣子”是賈母特殊給她的似貶實褒的稱號。這恰恰與鳳姐愛出風(fēng)頭,居高自傲,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性格極其吻合,這一露面的描寫更是鮮明至極。在兩個不同譯本中,霍克斯在使用英文形象習(xí)語,連接習(xí)語方面生動地道,非常流暢的體現(xiàn)了原文的本意。
從以上的兩個例子我們看到了兩種版本的異同,兩個譯者分別有自己翻譯的特點,并且都有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在翻譯的語言風(fēng)格上,楊憲益夫婦趨向于直譯,這樣在很大程度上,翻譯的語言受到了限制。而霍克斯擅長的是語言的功能對等,他翻譯出的文章更通俗易懂。在翻譯作品過程中,既要求譯者能譯散文、文學(xué)作品,也要求譯者能譯詩詞曲賦;而且既能讓讀者欣賞到華麗的詞語,也能讓讀者理解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粗俗語言。因此,對于作者和譯者來說,不同的詞語在塑造人物時具有不同的功能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從上文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不同作品時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作者簡介:顧曉禹(1978—),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工程學(xué)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與英語語言文學(xué);徐鳳利(1972—),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工程學(xué)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xué)、教育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