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齡前兒童的家長經(jīng)常問我,讓孩子過早認識字好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孩子在"3~6歲是識字的最佳年齡,從入學的角度看,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為幼兒園和小學的輕松銜接,為學校生活作了必要的準備。最為重要的是,提早識字,能為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做好知識儲備。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應當從孩子開始識字時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越早越好。因為識字并不等于閱讀,識字多的孩子并不一定會閱讀。閱讀,與其說是一種愛好,不如說是一種習慣,只要從小培養(yǎng),它就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
閱讀是一種由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記憶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的復雜心理活動,在閱讀過程中,人的個性、情趣、動機、興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著調(diào)節(jié)作用。閱讀能夠大大拓展孩子的知識面,豐富孩子的書面語言,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語言的能力;閱讀還能夠讓孩子安靜和專注,而“專心致志”是學習任何東西都必不可少的品質(zhì);閱讀還能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閱讀,使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汲取人類數(shù)千年成就,使得孩子有可能“站到巨人肩上”,成為令人矚目的成功者。那些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家毫無例外地都推崇閱讀。通過閱讀可以獲得終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了終身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賴于家長、教師的雙方努力:
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要不斷給孩子讀書的信心,不斷給孩子贊許,也不防給孩子戴高帽,贊美他(她)“太愛讀書了”,孩子一定會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選擇符合孩子特點、孩子有興趣的書,讓孩子閱讀。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者讀完書后,及時創(chuàng)設條件,搭建平臺,給孩子交流和展示的空間,讓孩子的成功體驗飛揚起來。我既是一位家長,又是一位老師,在家里,我時常與我的孩子討論書中的故事,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或是引導,或是講述,或是親子共讀書,或是側(cè)耳聆聽孩子描述,給孩子一個讀書的“用武之地“;在班上,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通過“好書共讀”、“讀書競賽”、“學生推薦圖書”、“表演書中的故事”等方法,給孩子的閱讀一個廣闊的展示天地,使孩子的閱讀變得充實而有張力。尤其是每周依據(jù)學生自愿的原則,讓孩子推薦一本已讀完的書,并進行簡介內(nèi)容,使孩子們競相展示自己,達到交流的目的。通過一個階段的閱讀,孩子一定會有自己的“所得”。
三、給孩子定硬任務,讓孩子在日子的流逝中,堅持時常閱讀,甚至時刻閱讀。不論是什么年齡或?qū)W段的小學生,他們都自理能力都不能達到成人自理的程度。作為家長,我對孩子的原則是,每天堅持讀書,時間長短自己定,但是不懈怠。另外,上本書沒有讀完,決不在買新書。所為“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不防理解為“書多不能讀”。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的時間進行反復。在班上,我常常布置類似“讀3個名人故事”,“讀課外書20分鐘左右”等似乎有強制性的作業(yè),旨在促進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本書,孩子如果作到反復閱讀,一定會對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等,有不同的感悟。西方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蔽蚁耄幸磺Т伍喿x,會有一千次體驗。何況孩子每時每刻在成長,對事物的認識是漸進變化的,反復閱讀,有助于讀書質(zhì)量的提高。
總之,幫助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但愿我們的孩子常常徜徉于書海之中,積累詞匯,親近母語,從而獲得雙倍乃至于多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