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對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方法 100 例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 50 例,對觀察組進行心理干預。結果 心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對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改善心理狀況。
關鍵詞: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心理干預;護理
雙J管廣泛應用于上尿路手術后,起到支架和內引流的作用。根據不同的疾病和術式,留置、更換、拔管時間也不相同。采用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術是最常用的取管方式[1],手術時間一般在十幾分鐘左右,是一項侵入性操作,患者術前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不僅使患者感到精神壓力,還影響患者的行為配合繼而影響手術順利進行。近年來,我科對此手術患者分別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加心理干預,結果表明,心理干預可以減輕、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適應及配合能力,效果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 年 5月~12月間行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 女46 例,年齡 18~64 歲,平均年齡 37.4 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在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具體如下:
1.2.2.1 術前心理干預 ①采用熱情、同情、尊重、接納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認真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對患者的思想顧慮給予恰當的解釋和誘導。②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麻醉和可能出現的不適以及應對方法。③、向患者介紹手術醫(yī)生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并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護士會陪伴、協助患者。④教會患者做深呼吸以及全身放松的方法。
1.2.2.2 術中心理干預 手術過程中,護士站在患者的一側,對患者的行為配合進行指導,輕握患者的手,給患者以安慰和鼓勵與患者交談,分散其注意力減輕不適感細心觀察患者的每一個反應,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引導患者配合醫(yī)生操作,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消除患者的害羞心理和不安全感。
1.3評價標準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自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標準分界值50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中度焦慮69分以上。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技術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心理干預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對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術是臨床上常見的手術,患者術前術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主要原因有:①認知缺乏,患者對手術過程不了解產生緊張、懼怕心理;②患者對人際關系陌生以及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產生不安全感;③手術部位特殊,涉及患者隱私,患者產生怕羞及不安心理。這些焦慮情緒容易使患者術中的不適及疼痛加重,而手術作為一種刺激源反過來又會加重負性情緒[2],使患者配合手術的能力下降,影響手術順利進行。把心理干預運用到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手術中,使患者對手術有了正確的認知,指導患者提高患者對焦慮的自控能力,掌握一定的放松技巧,以正確的行為配合手術,使手術順利進行。由表1可見,觀察組心理干預前后,焦慮情緒有明顯的改善,兩組比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論
心理護理隨著醫(yī)學模式轉變和醫(yī)療服務模式不斷地更新,越來越受到重視。護士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對行經尿道膀胱鏡下拔雙J管術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
參考文獻:
[1]夏慧敏,黃劍毅.經尿道膀胱鏡下取雙J管術中的人性化護理方法[J].臨床護理,2011,年5(13):322-323
[2]鄭舟軍,金曉紅,樂富軍,等.舒適護理在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531-53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