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巨
兩個孩子的爸爸,北大心理系畢業(yè),花徑美德工程創(chuàng)辦人,中國生命教育、心靈教育的探索者,開拓者和弘揚者。他所提出的“無分別的愛”“和心在一起”的教育理念,逐漸成為新時代生命教育、心靈教育的一面旗幟。代表作有《媽媽,我可以這樣嗎》《媽媽,請這樣愛我》《養(yǎng)心書》等。
林巨老師開設(shè)了專門回答大家問題的新浪微博:
@花徑美德 ,每天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家教問題。
今天,是香寶寶3歲4個月整,很慚愧,一個字都不認識,因為,從來沒教過她,可是,香寶寶又“認識”很多字。這是什么意思?還是讓故事來說話吧。
故事1:香寶寶想喝酸奶,我家酸奶平時放在冰箱里,媽媽拿出來給香寶寶時,會提醒她:“等一會兒再喝,就不那么涼了!”可是,香寶寶指著酸奶盒子上的字,嚴肅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看!這兒不是寫著呢嘛——沒事兒的!有點兒不涼,可以喝!好啦,那我喝啦!”話音未落,酸奶已然下肚!
故事2:媽媽累了,香寶寶說:“媽媽我來哄你睡覺吧!我給你講故事!”說著拿來一本書,開始給媽媽講故事。翻一頁講幾句,再翻一頁再講幾句,書翻完了,故事也講完了,媽媽說:“真是很好聽呀!我還想再聽一遍!”“好的!”香寶寶一臉的寬容與慈祥?!皬那把健边€是這本書,還是翻一頁講幾句,再翻一頁再講幾句,只是這一次講的和上一次沒有一句是一樣的。
故事3:媽媽下班回家,香寶寶跑過來,遞給媽媽一張紙,“媽媽,我給你寫了一封信?!眿寢尯荏@喜,可是,滿篇都是莫名其妙的符號,看不懂啊,就問香寶寶:“信上都寫什么了呀?能給媽媽念念嗎?”香寶寶就開始念:“媽媽,你不在家,我想你了……”念了好長一段。
我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
如果您是沖著怎樣讓孩子識字來,這個故事可能會讓你失望的。
要不要讓幼兒識字,識多少字,多大開始學(xué)等等,一直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那么,我又是怎樣看待的?
在美國,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故事:1968年,內(nèi)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聽后非常吃驚,問她是怎么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母親立即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是說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象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然而自從幼兒園教她識讀了“O”后,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
訴狀遞上去之后,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認為這位母親大概是瘋了,一些家長也感到此舉有點莫名其妙。3個月后,此案在內(nèi)華達州州立法院開庭,庭審結(jié)果,幼兒園敗訴了。法庭上,這位母親說:“我感到伊迪絲變成了幼兒園里的一只天鵝,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們早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只有26個字母的小水塘?!边@段辯護詞后來竟成了內(nèi)華達州修改《公民教育保護法》的依據(jù),其中規(guī)定幼兒在學(xué)校必須擁有的兩項權(quán)利:1.玩的權(quán)利;2.問為什么的權(quán)利,也就是擁有想象力的權(quán)利。
這個故事很著名,因為它強調(diào)了教育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想象力。但繼續(xù)深究下去,想象力的后面,又是什么?或者,換一個問題:激發(fā)想象力的精神力量的最基本的因子,又是什么?這個問題,才是教育最核心的問題。
在我看來,那就是“無分別”的能力,就是和自己的本心在一起的能力。比如,哭的能力。孩子是有哭的能力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哭”沒有不好,那個時候,他們是無分別的。但是他們漸漸長大,一路上無數(shù)人告訴他:哭是不好的,于是分別心開始生長出來,到了成年,就沒有哭的能力了,生命的情緒垃圾自然就都積壓下來,漸漸“臭”不可聞。
在我看來,教育有兩種,一種是知識技能類的教育,另一種是心靈價值觀層面的教育。無分別的愛,是價值觀層面的教育,因為價值感是認識世界的核心。同樣,無分別的愛,也是知識技能層面的教育,因為我們同樣需要知識和技能,來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當然,這兩者,最根本最關(guān)鍵的,是前者。
就拿識字教育來說,就有兩種,一種是有分別的教育,比如:
1.認字越多越好。2.要多說某些字,少說某些字。3.一定要這樣寫那樣讀,這樣表達那樣分析。4.要通過識字激發(fā)孩子的好勝心,或者,滿足父母的好勝心。5.要通過識字培養(yǎng)孩子的某某能力,或者,通過識字發(fā)現(xiàn)孩子的好多問題。6.要通過識字確立孩子未來的成功、領(lǐng)先之類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把我們的孩子,早早地投進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幾百個字幾千個字的小水塘。我們就已經(jīng)成功地剪掉了孩子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不,比這嚴重得多,是刨掉了孩子無分別的本心,無分別的童真。
如此一來,孩子的分別心越來越重,越來越痛苦,同樣,我們自己,也分別心越來越重,越來越痛苦,終究是死路一條。
自然,也有無分別的教育,比如:
1.允許孩子按照個人自然的節(jié)奏學(xué)習。2.不以數(shù)量為目標,自然恰到好處為佳,寧少勿多。3.允許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情緒情感的真實狀態(tài)來說話寫字表達。4.通過識字,發(fā)現(xiàn)小生命內(nèi)在的美質(zhì),更加理解和欣賞小生命。5.幫助孩子領(lǐng)略文字之美,生命之美,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是美。6.告訴孩子真實的就是最好的,幫助孩子喚醒內(nèi)在的美,幫助孩子更加喜歡自己,喜歡生命,喜歡生活……
這樣的生命,對自己是無分別的,他們會深深愛上自己的一切,他們會允許和接納自己的一切,他們是如此地自由自在,這個時候,想象力自然而然就來了。
其實,他們所擁有的能力,又何止是想象力啊。他們擁有的最高的能力,就是愛的能力。他們會借由喜歡自己,愛自己,自然而然走上喜歡他人、愛他人、喜歡生活、愛生活、喜歡生命、愛生命的陽光大道。
關(guān)于“識字”教育,還有一個很大的謬誤,就是說幼兒期記憶力好,就應(yīng)該趁這個機會多學(xué)多識字。這個理念的荒謬,打個比方就清楚了:一個人長跑,剛開始跑的時候,精力最充沛,那么,是不是一開始就應(yīng)該跑得最快?顯然不是的。
人生是一趟漫長的旅行,有時,在某個階段,老天送你一個禮物,是有深遠的考慮的,你不要貪心,一下子把它用完。比如,小時候很棒的記憶力。老天送你這個禮物,可不一定是讓你來記東西的。也許,他老人家,是為了讓你來感受和領(lǐng)悟這個世界的;也許,是為了讓你來繼續(xù)把心拓寬,來吸收這個世界的靈性的;也許,他老人家,是為了讓你能成為一條大河,先給你一個海洋的擁抱,他只是想讓你牢牢記住什么是海洋,而不是讓你裝載很多貨物。
老天早就把無分別送給我們了,那就是——我們的孩子。孩子生來無分別,生來純真,生來自由,生來活在當下。所以,教育其實很簡單,不要去破壞就好了。同時,我們也向孩子借點無分別,借點純真、自由和活在當下,教育和成長,就同時都完成了,孩子和我們,就都修成“正果”了。
教育其實很簡單,不要去破壞就好啦。所以,我們只需要,把這份無分別、這份純真、這份自由、這份活在當下,小心翼翼地呵護好,讓他們一輩子擁有,同時,我們也向孩子借點無分別,借點純真、自由和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