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不孕不育癥患者心理問題的有效護理,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對100例不孕不育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我院治療的不孕不育癥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比較護理干預實施前后患者SCL-90評分。結果 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SCL-90各因子評分均低于實施前各因子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不孕不育癥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減輕其心理癥狀。
關鍵詞:心理護理;不孕不育癥;心理狀況
不孕不育癥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不給個人帶來痛苦,造成家庭破裂,也給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造成了極大的隱患。研究表明[1],幾乎所有的不孕癥婦女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或失望情緒,并可逐漸發(fā)展至嚴重狀態(tài)。不孕不育癥患者的心理問題已日益受到關注。本研究對我科治療的100例不孕不育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我科治療的100例不孕不育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40歲,平均(27.4±4.2)歲;原發(fā)性不孕16例,繼發(fā)性不孕40例;卵巢性不孕14例,輸卵管性不孕10例,子宮性不孕2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不孕不育診斷標準;②患者愿意配合調查。
1.2方法 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患者入院時,由導醫(yī)熱情接待,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認真傾聽: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要懂得傾聽不孕不育癥患者的傾訴。很多患者已經經過多次治療,仍未得到有效治療,所以情緒低落或煩躁,再加上家庭中各種原因的壓力,導致無處宣泄,時間久了易造成心理問題。此時,護士可傾聽,不用過多進行勸解,良好的傾聽即給患者帶來傾訴的機會,可緩解其心理壓力,同時還可拉近護患關系。③健康教育:很多患者對不孕不育癥的相關內容不很了解,所以會質疑醫(yī)護人員的操作是否有效,同時如果檢查后突然增加其他檢查或操作改變,患者會對自身疾病感到絕望。所以護士對各種護理操作要進行解釋,如有改變的操作也要提前與患者交流,避免患者自己隨意想象、猜忌,從而加深心理問題。④丈夫的支持:不孕不育癥患者多會根據丈夫的表情、神態(tài)、語言等變化而猜忌,擔心丈夫生氣或者不耐煩。所以丈夫的支持也非常重要。除了對患者丈夫進行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外,還要告訴他其任何反應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患者心理變化會直接影響療效,故告訴患者丈夫要控制好情緒,不能帶有埋怨的心理。
1.3評價方法 護理干預前后對患者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前進行充分講解,癥狀自評量表(SCL-90)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9個因子,分別反映受試者相應癥狀的情況,該量表采用5級評分法,分別計分1~5分,每項因子得分=該因子下各條目總分/條目數[2]。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00例不孕不育癥患者護理干預前后SCL-90評分的比較:見表l。100例患者干預前SCL-90各因子評分均低于干預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不孕不育癥不僅會造成心理問題,同時精神緊張等心理問題也會造成不孕不育。因此對于不孕不育癥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對緩解病情起到很大作用。本研究通過對不孕不育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SCL-90評分均降低,說明護理干預起到了作用。不孕不育癥在當今社會日益受到重視。此疾病常會導致家庭關系不和諧,所以患者更加急于治療疾病,壓力越來越大。但疾病并非患者意愿,患者本身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卻承擔著多方的壓力,此時如不進行緩解,將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等。本研究不僅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同時對家屬進行疾病與心理的講解,使其理解患者的這些問題,給予家庭中的呵護,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癥狀。不孕不育癥雖然不是致命性疾病,但是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所以護士在對待不孕不育癥患者時,應重點注意心理護理,使患者能夠緩解心理癥狀,提高依從性,從而提高生活質量,能夠更好地治療疾病。
參考文獻:
[1]周耀,張晗,張欣宗,等.不孕癥婦女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3C):69-70.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94,235.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