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血栓是臨床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主觀癥狀多表現(xiàn)為下肢疼痛、下肢腫脹,栓子脫落可引發(fā)肺動脈栓塞導致猝死,所以明確診斷和及時適當?shù)闹委熓桥R床面臨的主要問題[1,2]。目前臨床上常規(guī)開展的檢查項目為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現(xiàn)就因下肢腫脹、疼痛來我院就診,可疑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的超聲檢查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6例患者均為我院2012年2月~2014年4月因下肢腫脹或疼痛,可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并行彩色多普勒彩超檢查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齡30~88歲,病程2d~6個月。其中有骨折病史及手術史35例,產(chǎn)后2例,心衰史7例,換瓣后1例,晚期癌癥8例,因年老體弱慢性病長期臥床7例,原因不明16例。
1.2儀器設備 采用Philips公司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IU22,高頻探頭,探頭頻率為7~12 MHz和3.5~5MHz,圖像采集和數(shù)據(jù)記錄采用盈佳浩訊工作站。
1.3方法 患者仰臥位自上而下順序探查髂外、股總、股淺、股深靜脈及大隱靜脈全程。然后取俯臥位檢查腘靜脈、脛后、小隱靜脈。沿血管走行觀察管腔、管徑、管壁、腔內有無異?;芈曇约爱惓;芈暤奈恢?、范圍,探頭加壓觀察管腔可壓縮性。CDFI觀察靜脈內血流充盈情況、側支循環(huán)情況,血栓再通情況,脈沖多普勒檢測靜脈流速、血流頻譜變化。瓦氏試驗或擠壓遠端肢體試驗,觀察血流流速變化和頻譜變化,并與健側比較。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的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共診斷下肢靜脈血栓患者69例,其中45例發(fā)生于左側,21例發(fā)生于右側,3例發(fā)生于雙側,7例無血栓。年齡30~39歲者7例(10.15%),40~49歲者15例(21.74%),50~59歲19例(27.53%),≥60歲者28例(40.58%)。
2.2聲像圖特點
2.2.1急性期皮下軟組織腫脹,圖像透聲差,管腔的內徑與健側同部位管腔內徑相比明顯增寬(見表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管壁與血栓界限清晰,管腔內呈低回聲或極低回聲,隨著時間延長,回聲逐漸增強。亞急性期指數(shù)周以后血栓收縮、溶解,回聲增強,體積縮小,靜脈管腔也隨之變小,血栓可能出現(xiàn)再通。慢性期則表現(xiàn)為靜脈內徑正常或稍縮窄,血栓回聲呈中高回聲或強回聲,靜脈管壁模糊不清,甚至與周圍組織粘連,以至于無法分辨正常的靜脈解剖結構。在慢性期側支循環(huán)形成時,可見阻塞靜脈周邊有多條扭曲或短條狀彩色血流。
2.2.2若下肢血栓致靜脈完全阻塞者,顯示管腔內充滿實性回聲,不能壓扁,CDFI顯示管腔內無血流信號(見圖1);不完全阻塞者,顯示靜脈管壁粗糙,管腔內可及部分實性回聲,部分管腔可壓扁,CDFI其內可見血流信號充盈缺損,管壁邊緣可見不規(guī)則的細條狀血流信號(見圖2)。
3討論
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和靜脈血流遲緩,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據(jù)血栓形成的不同時限,可分為急性血栓、亞急性血栓和慢性血栓。肺栓塞為其嚴重的并發(fā)癥,可致急性死亡,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3,4]。
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為血管內壁損傷、靜脈血流緩慢、異常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而年齡、制動、創(chuàng)傷及手術、妊娠及分娩、惡性腫瘤等又是常見的誘發(fā)因素。相對于年輕人而言,中老年人較易形成靜脈血栓, 有文獻報道,80歲以下的男性人群中10.7%的人患有本病[5],這是由于各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冠心?。┰谥欣夏耆巳褐谢疾÷矢撸委熒嫌侄家越?jīng)靜脈注射藥物為主,從而使血管壁不同程度受損。再加上或長期臥床,或經(jīng)歷過手術創(chuàng)傷,使得靜脈血流緩慢,血液黏稠度進一步增高。本組69例患者的年齡構成比中可以看到,隨年齡增長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病率增高,≥60歲者28例占40.58%。從解剖結構上來看,由于右髂總動脈交叉在左側髂總靜脈之上,常會壓迫左髂靜脈引起該側靜脈血流緩慢,故而左下肢靜脈血栓較右側多見[6]。
惡性腫瘤既可分泌促凝物質,促進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又可分泌纖溶活性抑制物,導致機體高凝狀態(tài)[7]。某些化療藥物可致患者蛋白C、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減少,加之腫瘤對血管的壓迫,患者長期臥床以及醫(yī)療操作等因素,均可促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下肢靜脈血栓也可能是隱匿性腫瘤的征兆和信號,可為腫瘤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機會[8]。
雖然下肢靜脈造影是診斷下肢靜脈性疾病的金標準,但有創(chuàng)性造影檢查在臨床實際應用中受到限制,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彩色多普勒超聲卻由于其具有無創(chuàng)性、可重復性,從而成為診斷下肢靜脈疾病的首選項目,且超聲診斷準確率高,符合率可達95%以上。本組76例可疑患者中,69例下肢靜脈血栓均得到了清晰的顯示,并確定血栓的部位、范圍大小、血管腔內徑、血管壁改變,CDFI能夠顯示有無血流充填,充盈缺損及側支循環(huán)情況;結合不同階段血栓的彩超特點,區(qū)分急慢性期血栓, 指導選擇恰當?shù)闹委煼桨?。急性期時靜脈管腔的內徑與健側同部位管腔內徑相比明顯增寬,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探頭加壓不能壓扁,特異性為100%[9]。而急性期的下肢靜脈血栓,在發(fā)病2~7d內手術取栓效果良好,此時血栓與血管壁之間尚未形成纖維粘連,發(fā)病24H內手術效果最明顯。
彩色多普勒超聲還能用于治療后血栓的療效判斷,尤其是它的可移動性,更方便用于術后及行動不便的患者,具有較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但彩色多普勒超聲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儀器的制約、操作者的主觀性,或操作不當?shù)?,肥胖、患肢腫脹程度以及小腿靜脈顯示不良也可能直接降低檢測準確性出現(xiàn)漏診、誤診,在操作過程一定要輕柔,避免用力擠壓血栓,以免發(fā)生肺栓塞,并且要注意雙側對比檢查,必要時仍需與下肢靜脈造影聯(lián)合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yī)學[M].第6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721-722.
[2]Geerts WH,Pineo GF,Heit JA,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 ( 3Suppl):338-400.
[3]韋艷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與治療[J].醫(yī)學綜述,2008,14(3):390-392.
[4]彭小平,陳瑛,王夢洪,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肺動脈栓塞的臨床診治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7,3( 1) : 10-12.
[5]宋學斌,方震川,楊濤,等.15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手術治療[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7):682-683.
[6]龔麗莉,曾廣源,王征.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52例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0,45(4):357-359.
[7]Bick RL.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J].N Eng J Med,2003,349(2):109-111.
[8]林凌,楊炳昂,唐海霞,等.聯(lián)合運用超聲多項技術評價下肢靜脈血栓的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2,23(6):84-86.
[9]常香耐.彩超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動態(tài)觀察[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3,10(4):302-303.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