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藥敏結果加以分析,監(jiān)測其耐藥性的變遷。方法 采用支原體培養(yǎng)、藥敏一體化試劑盒,對非淋病性尿道(宮頸)炎(NGU)患者進行支原體分離、培養(yǎng)、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F(xiàn)對500例非淋病性尿道(宮頸)炎(NGU)進行支原體分離、培養(yǎng)、鑒定及藥敏試驗。結果 支原體陽性192例,陽性率38%,其中解脲支原體(UU)139例,占總陽性率的72.4%;人型支原體(Mh)11例占總陽性率的5.7%;混合感染42例,占總陽性率的21.9%[1]。藥敏分析結果顯示:強力霉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大多趨于敏感,而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羅紅霉素,阿齊霉素,螺旋霉素,壯觀霉素,左旋氧氟,司帕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藥率較高。結論 強力霉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可作為治療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抗生素。
關鍵詞: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鑒定;藥物敏感性試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臨床資料來自本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男科及婦科門診就診,擬診為NGU的患者500例,均有初診泌尿生殖道炎癥。男177例,女323例。年齡18~56歲。標本為男性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和女性宮頸分泌物,全部檢測支原體和藥物敏感測定。
1.2標本采集男性 用無菌棉拭子取尿道內(nèi)口2~2.5 cm處分泌物,前列腺按摩液,精液,中段尿需取尿10 mL,經(jīng)2000 r/min離心10 min,取尿沉渣接鐘;女性:擴陰器擴陰后,用無菌棉拭子取宮頸管內(nèi)口1~2 cm處的單層柱狀上皮細胞,取樣拭子不可碰陰道壁,也可用羊水培養(yǎng),陽性培養(yǎng)液(普通支原體培養(yǎng)基獲得)用無菌吸嘴吸取30~50 ul。
1.3試劑 所用的支原體分離培養(yǎng),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配套試劑來自珠海銀科醫(yī)學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
1.4實驗原理 標本的處理及培養(yǎng),鑒定,藥物敏感分析均按照珠海市銀科醫(yī)學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支原體鑒定,半定量計數(shù)及藥敏試驗于一體。試劑盒由液體藥敏培養(yǎng)基和藥敏測試板組成。培養(yǎng)基中含有蛋白胨、酵母提取物、血清、生長因子等營養(yǎng)物,并加有尿素、精氨酸被分解生成的堿性物質引起pH值上升,培養(yǎng)基由黃色變成紅色。培養(yǎng)基內(nèi)加有抑菌劑,可抑制泌尿生殖道中細菌和真菌的生長。
1.5實驗方法
1.5.1空白對照取出測試板,用無菌吸嘴吸取100 UL培養(yǎng)液加入A1-空白對照孔。
1.5.2接種標本將標本棉簽伸入小瓶,靠近液面上方的瓶壁擠壓棉簽,使標本滲入,丟棄棉簽,或直接加入30~50 uL的陽性培養(yǎng)液。標本加入后充份搖勻使之混合。
1.5.3加樣至測試板吸取100 uL含菌培養(yǎng)液加入其余的微孔中。
1.5.4礦物油封蓋所有微孔滴加1~2滴試劑盒所附的礦物油。(注意:一定要使礦物油覆蓋液面,否則培養(yǎng)液蒸發(fā),結果不準)
1.5.5培養(yǎng)將測試板加蓋后置培養(yǎng)箱中,35℃~37℃培養(yǎng)24~48 h,觀察結果。
1.6試驗結果判定
1.6.1培養(yǎng)基與分離孔均不變色者為陰性。
1.6.2培養(yǎng)基由黃變紅,且透明清亮,試劑條上的分離鑒定孔變紅,有UU和(或)MH生長,分離計數(shù)≥104 CCU/ML和≤104 CCU/ML兩種情況。
1.6.3藥敏結果的判定 藥敏孔變紅,說明有UU和(或)MH,若低濃度和高濃度孔均不變色,判定UU和(或)MH對該種抗生素敏感;若低濃度和高濃度孔均變色,判定UU和(或)MH對該種抗生素耐藥;若僅有低濃度孔變色,判定UU和(或)MH對該種抗生素中敏。
2結果
2.1支原體分離培養(yǎng)檢測結果500例支原體陽性192例中,UU感染139例占72.4%(139/192);Mh感染11例占5.7%(11/192);混合感染42例占21.9%(42/192)。
2.2 500例支原體對12種抗生素的體外藥物敏感試驗結果結果如下: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高達82.8%,左旋氧氟77.1%螺旋霉素77.1%,壯觀霉素67.2%,氧氟沙星64.1%,羅紅霉素48.4%,阿齊霉素47.9%,司帕沙星44.8%,克拉霉素41.2%。。UU和Mh對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羅紅霉素,阿齊霉素,螺旋霉素,壯觀霉素,左旋氧氟,司帕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藥率較高;對強力霉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較高,應作為目前治療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抗生素[3]。
3討論
3.1支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是一類能獨立生活,最簡單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微生物[2]。
3.2支原體侵犯人體的黏膜細胞,黏附在宿主細胞表面,破壞宿主細胞膜,損傷宿主細胞,造成炎癥性改變。
3.3 NGU是臨床上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NGU的病原體主要是支原體,引起生殖道感染的主要是解脲支原體(Uu)和人型支原體(Mh)。一般女性生殖道感染后可引起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nèi)膜炎,輸卵管炎及不育癥等。本文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在500例由支原體感染的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患者中,Uu感染最為多見,其次為Uu和Mh的混合感染,Mh感染最少。
3.4對于支原體的耐藥性實驗,本文使用珠海銀科醫(yī)學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試劑盒,它采用了敏感析點--高低藥敏濃度測定的新設計。與此同時,這種試劑盒將分離培養(yǎng),鑒定及藥敏試驗同步進行,實現(xiàn)了快速化,標準化,準確化。
3.5支原體感染的治療,隨著抗生素的應用,耐藥菌株明顯增加。因此,本地區(qū)NGU患病率的上升、耐藥菌株的增多以及多種藥物重復耐藥現(xiàn)象與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關系。耐藥菌株不斷增多的原因可能由以下兩方面造成:①由于以往一般條件的實驗室難以完成支原體的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臨床治療支原體感染多為經(jīng)驗用藥,濫用廣譜抗生素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效果不夠理想,易造成耐藥菌株產(chǎn)生。②有些患者由于各種原因不到醫(yī)院就診,自購抗生素服用,雖然癥狀有所緩解,但治療不徹底,盲目反復服藥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速耐藥株的產(chǎn)生。因此,為了減少支原體耐藥菌株的發(fā)生,控制經(jīng)驗用藥及抗生素的濫用是關鍵,①要搞好宣傳教育工作,避免患者盲目自行用藥;②臨床醫(yī)生應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用藥,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治療。
3.6對192株支原體的體外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分析可見UU和MH對環(huán)丙沙星,螺旋霉素,壯觀霉素,氧氟沙星,羅紅霉素,阿齊霉素,左旋氧氟,司帕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藥性與以前相比都明顯增加。因此支原體對這些藥物的耐藥性已不容忽視。試驗結果同樣表明,交沙霉素、美滿霉素和強力霉素是治療UU、MH和MH+UU的有效藥物。此外,強力霉素(或美滿霉素)與克林霉素聯(lián)合用藥療效肯定,這一點已經(jīng)得到臨床證實,原因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劉長德,張艷,余成源,等.支原體培養(yǎng)假陽性結果原加分析[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3):214.
[2]倪語星,尚紅.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03-312.
[3]涂斌,羅少鋒,劉素玲,等.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現(xiàn)狀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6).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