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集束化治療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應用價值,以提高實際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某院住院部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收治時間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治療方式;研究組采用集束化治療方式,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21d死亡率、機械通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結果 研究組患者通過采用集束化治療方式,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5例(10%)、21d死亡3例(6%)、平均住院時間(10.26±4.34)d、機械通氣時間(8.45±4.00)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5例(30%)、13例(26%)、(15.15±5.50)d、(12.60±6.55)d,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兩組患者比對結果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采用集束化治療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以及死亡率,患者住院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縮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預防效果及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實際臨床治療工作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集束化治療;預防;呼吸極限關性肺炎;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
重癥監(jiān)護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經常出現(xiàn)急性呼吸功能障礙,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將會危及患者生命。實際臨床治療工作中經常采取機械通氣、運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來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wěn),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隨著機械通氣在重癥患者治療中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患者存活率,也帶來了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尤其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的機械性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患者采用機械通氣以及呼吸機輔助呼吸,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通氣過程中導致原本未有肺部感染患者出現(xiàn)了肺部感染癥狀,嚴重影響了重癥患者的預后[1]。研究表明,通過對危重癥患者采取集集束化治療,能夠有效降低VAP發(fā)生率以及死亡率,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某院住院部通過對機械通氣患者采取集束化治療,VAP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僅為10%和6%,住院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縮短,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某院住院部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了100例機械通氣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2±10)歲。所有患者均經口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行機械通氣且通氣治療時間≥48 h。按照收治時間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guī)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患者采取平臥位、運用氯已定清潔患者口腔、每日定時吸痰、持續(xù)使用鎮(zhèn)靜劑。日常進行翻身、拍背、醫(yī)護人員清潔手衛(wèi)生等預防措施。
1.2.2集束化治療方法 研究組采用集束化治療方法,主要內容包括:①患者取半臥位姿勢,床頭傾角30°~45°;②氯已定清潔口腔;③減少鎮(zhèn)靜劑使用量,患者每天喚醒以及進行脫機實驗;④預防消化性潰瘍;⑤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使用低分子肝素,若患者有肝素禁忌則改用間歇壓迫器[2]。日常預防措施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方式,收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21 d死亡率、平均住院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等數(shù)據(j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患者通過采用集束化治療方式,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5例(10%)、21 d死亡3例(6%)、平均住院時間(10.26±4.34)d、機械通氣時間(8.45±4.00)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5例(30%)、13例(26%)、(15.15±5.50)d、(12.60±6.55)d,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兩組患者比對結果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臨床常見的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主要是由于進行機械性通氣,運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48h后肺部受到病原菌感染而引起的并發(fā)癥,目前臨床采取的預防治療方式只是從單一項目上來進行防治工作,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對患者以及醫(yī)院影響較為嚴重[3]。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通過采用集束化治療方式,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5例(10%)、21 d死亡3例(6%)、平均住院時間(10.26±4.34)d、機械通氣時間(8.45±4.00)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5例(30%)、13例(26%)、(15.15±5.50)d、(12.60±6.55)d,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證明了集束化治療方式所具有的應用價值,值得在今后臨床防治工作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盧濱.集束化治療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2(06):174-175.
[2]張燕華,李建華,陸燕英.集束化護理方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12(13):3109-3110+3113.
[3]陳喜.集束化治療預防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例對照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12(05):672-673.編輯/張燕